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巧妙推导谈起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a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推导这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了不同于教材上的巧妙推导,诠释了在课程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巧妙推导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围绕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很多教師在讲授人教A版数学(必修2)“点到直线的距离”这节课时,会直接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然后大量地做题训练,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笔者在讲授这节课时大胆地做了一些探索。对于公式的推导教材给出了两种求解思路,一是“定义法”,二是“面积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提出,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意外发现了下面的妙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参与者。教学中,我们不能“唯”教材,更不能“脱”教材,而应对教材挖掘补充、二度开发,进行主题式教学设计和实施,重视情境创设和问题提出,让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实实在在落实到数学课程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求知识的尝试,能够使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简介:
  魏禄侠,山东省聊城市,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小学课堂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比如在新授中,设置有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交流,引导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练习课中,鼓励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讲题”,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复习课中,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知识梳理,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  关键词:有效提问;小组讲题;知识梳理  农村小学课堂,是教师牢牢把控着话语霸权,还是让孩子们生生互动?显然,只有后者才是值得称道的。实践证明,
该文提出了一种用爆炸处理避免焊接再热裂纹的新方法。试验证明此法十分有效,将成为彻底解决焊接再热裂纹的有效工程手段。(本刊录)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一个人正式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也是奠定整个学习生涯基础的阶段,所以小学阶段的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所以为了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需要不断迎合新课改的要求,采用先进的教育手段,促进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效利用。本文针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首先分析了现代化教育技
摘 要: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管理经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的探索与研究,探索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在实践中确定了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一些新问题,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随之产生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社会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质疑也日益明显。因此教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更是高效课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充分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无疑对于培养学
本文主要对混凝土蒸养温度自动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另外还分析了自动控制装置的主要技术的参数和研制的概况,然后通过分析观察,对养护坑温度分布均匀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