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一个岗位

来源 :故事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xcatca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槐村这天突然贴出一张告示,村里要招募一名扫大街的环卫工,每月给开1800元的工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全村人的注意。村民李嫂得了信,更是兴冲冲地往村委办公楼赶。李嫂很想干这份工作,她丈夫在城里打工,儿子儿媳都在乡镇企业上班,她每天就是接送上幼儿园的小孙子,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她想,不就是扫大街嘛,年轻那阵子都义务干,现在每月竟给近两千,这不是送上门来的好事?
  不过,让李嫂想不到的是,等她气喘吁吁赶到村主任老金的办公室,里面却早已坐着一个人。谁?孙婶。一开始,李嫂还以为孙婶是在办其他的事呢,所以一进门,她就粗门大嗓地喊道:“金主任,村里不是要找一个扫大街的人吗,这活俺干了!”
  谁料,她话音刚落,孙婶却腾的一下站了起来,也亮开嗓门大声道:“要干也是俺干,俺告诉你,俺早来了快一小时了!”一个扫大街的活儿,李嫂和孙婶都争着干,这让村主任老金犯了难。老金想,这活如果按先来后到的顺序选人,肯定没有说服力。
  老金闭目沉思了一会儿,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笑眯眯地告诉李嫂和孙婶:“这扫大街呢,虽说是个简单活,但要干好,也不是容易的事。既然你俩都想干,那就比赛吧,你们每个人试扫3天,三局两胜制,谁干得好,这活儿就给谁,咋样?”李嫂和孙婶想想,也没啥话说,只好同意了。
  第一天,李嫂先干。她把小孙子送到幼儿园后,拿起家里的那把大扫帚,就开始扫起大街来。扫大街,这活儿对她来说太轻松了。大街已硬化,她把大街扫得干干净净,连一片废纸树叶都没有,李嫂觉得,这回赢孙婶是没问题了。
  没想到,第二天,孙婶扫完大街后,老金把她们叫到了办公室,对她们扫大街的情况评判说:“这次对垒,是孙婶胜出喽!”李嫂腾的一下站起来,直视着老金道:“为什么呀?拿出依据来,不会是你偏心眼这么说的吧。”
  老金一点也不着急,笑眯眯地回道:“我当然有依据了。李嫂,你把大街是打扫得很干净了,可是你知道吗,你把废纸树叶什么的,扫到被硬化的路面以外就不管不问了,可是你知道孙婶是怎么做的吗?”
  “怎么做的?”李嫂瞪着大眼追问道。“人家孙婶呀,还把那些扫到硬化路面以外的树叶废纸、小石子什么的,都用簸箕撮到了垃圾桶里,这做法,是不是比你想得更周全?因为你扫到路边的废纸树叶,一旦遇到刮风,就有可能又被刮到了路面上……”
  李嫂听老金这么一说,不由得红了脸。不过她想,后边还有两天呢,自己还有翻盘的可能。
  第三天,李嫂再打扫大街的时候,不光注意把路面扫干净了,还特别注意把那些扫到一块的树叶废纸,也装进了垃圾桶。她边装边想,哼,谁不会呀,不就是要把它们装进垃圾桶吗,这能难倒谁?注意了这个环节,接下来再评比的时候,李嫂自然是信心满满了。想不到,第四天老金等她们都做完了后,又对她们扫大街的情况总结评价说:“这次扫大街,李嫂有进步了,不光把路面扫干净了,还把扫起来的垃圾,全装进了垃圾桶,和上次比起来,这责任心自然又上了一个档次。”
  李嫂听老金这么一表扬,看一眼孙婶,自豪地挺了挺胸脯。
  不料,老金“嘿嘿”一笑,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这一次,仍然是孙婶赢了。”
  “什么?她又赢了?”李嫂瞪大了眼,满是吃惊的样子。老金点点头道:“别激动,我这么说,自然是有事实依据啦。”
  说着,他拿出手机来给李嫂看说:“你看,你把垃圾只是装进了垃圾桶里,即使垃圾桶满了,你也没管没问。可是你知道孙婶是怎么做的吗?她扫完大街,又把那些装满垃圾的垃圾桶,清理出来,运到了村北的垃圾填埋池里。这显然又比你更有责任心了。你说呢?”
  说到这里,老金故意停下来,眼睛盯着李嫂问。李嫂的脸不由得一下又紅了。
  按说,三局两胜制,到此,李嫂就该退出了,下面也没比的需要了。但李嫂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她眼睛盯着老金道:“虽说这活我是干不上了,但最后一天,我还想再比一次,咋样?”老金看一眼孙婶,想征求下她的意见。孙婶也是个爽快人,毫不含糊地说道:“比就比,谁怕谁呀!”
  具体地说,到了第五天,李嫂再打扫大街的时候,就格外地用心起来,不仅仅把大街扫得干干净净,最后连每个垃圾桶都清理得不带一点垃圾。她想,即使自己干不了这环卫工,也得赢一次,不能让那个孙婶还有老金小看了自己。
  带着满心的期盼,终于等到了再次评比的时候。李嫂信心满怀地来到老金的办公室,和孙婶一起,等着老金的再次总结评价。老金因事让她们稍等了一会,回来后直说对不起。然后他话锋一转,又直截了当地说:“这最后一次对垒嘛,你们可谓旗鼓相当,打了个平手,特别是有一个细节之处,让我非常感动……”
  说着,他打开手机让李嫂看,边指着手机画面边说道:“看见了吗,这十字街头不起眼的地方,原先地面上都有几个破钉子,你们在扫地的时候,都没有不管不顾,而是把它们捡拾起来清除掉了。为啥要这么做,你们谁能说一说?”
  孙婶挺了挺胸脯道:“我是这么想的,这几个破钉子看起来不起眼,也不妨碍环境卫生,但它们在这个地方却是个隐患,一旦有人骑车轧上,就有扎胎的可能。我想,为了防备万一,还是拾起来清除掉的好……”
  孙婶的话说完了,老金“嘿嘿”一笑,又补充道:“其实那几个破钉子呀,是我故意撒那里的,目的是想看看你们的责任心……”
  李嫂听到这里,心里暗暗吃惊,因为当初她看到那几个破钉子时,根本没往这方面想,她都打扫过去了,后来想想这几个破钉子,家里也许还有用得着的地方,就又回头拾了起来,带回了家,没想到这竟是老金故意考察的项目。她羞愧地说:“我拾这钉子是因为……”
  最后,她心服口服地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道:“通过3次较量,我承认,自己在竞聘这个岗位时,确实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如孙婶好,我甘拜下风,主动退出。这活,就让孙婶干吧。”说完,她拔脚就想走。
  不料,还没挪步呢,老金就把她叫住道:“别急,别急,我话还没说完呢。李嫂,经过这几次比赛,你对村里的环境卫生做得不错,责任心也不断加强……知道吗,经过村两委研究,你们两个都被录用了!刚才我不是晚来了一会儿吗,就是和村两委的人在开会研究这事……”
  李嫂一听,一时间愣住了。老金看着她,又笑眯眯地解释道:“现在咱们不是在大搞美丽乡村建设吗,这环境卫生可是大问题。下一步除了大街要像城里那样扫,路边美化绿化的花草树木也要修剪浇水什么的,一些巷子也要天天打扫,这样一来,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所以,村两委经过研究,你们两个都符合村里对环卫工的要求。决定同时录用你们两名环卫工,明天正式上岗……”
  李嫂一听,喜得简直是合不拢嘴了。老金看她高兴的样子,又看看一旁的孙婶,叮嘱道:“不过,话又说回来,希望你们正式上岗后,一定要负起责任来,让全村的居住环境更美丽……”
  老金的一席话,说得二人频频点头,尤其是李嫂。两人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其他文献
chapter 1  高二的冬天还没有来临,我便跟着妈妈从大城市搬到了地图上都不太能找到的一座小城。我们住的这条街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波斯安街。  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很有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缓慢的节奏让我本来不安的心得到了一丝宁静。妈妈在街头租了一间两层阁楼的房子,上面的一层居住,下面的一层开了一家美术培训班。  小城里学画画的孩子不算多,班里固定的孩子不超过20个,都是一些家境相对宽裕的小学生
期刊
这天一早,公司网站上贴出了一封大红贺信,祝贺工会的王研在一个全国性的小小说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别人看到这封贺信,都是找王研去道个喜,或者在微信群里喊他发红包,要不就是私下里对他竖竖大拇指。能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奖,公司还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呢。  可公关科的副科长刘若彬却坐立不安了。他想的是,王研获奖就获奖了,干吗要搞出这么大的动静?王研要不说,谁知道他获奖了呢。弄得沸反盈天,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
期刊
王子鸣老家在农村,大学毕业后在县城上班。几年过去,买房结婚生子,在县城安顿下来。王子鸣不止一次请父母进城,可老两口舍不得那几亩地,就是不愿意。父母年纪大了,种地也不赶趟,王子鸣每次回老家都留下点钱,让父母请帮工。  这個周末,王子鸣开车回老家。到家一看,铁将军把门,就给父亲打电话。父亲那边火急火燎地说:“快来村西咱家地里,钥匙丢这了!”王子鸣锁好车,就朝村西走去。  到了地里,父母都在用镢头翻找着
期刊
遇一人白首,择一城而栖。与喜欢的人在一起,牵手走在闹中取静的大街,呼吸着弥漫花香的空气。这是我心目中,关于爱情,最美的样子。一屋两人,三餐四季,风雪暖阳,朝露暮雨……尽管如今这座城市,正在经历浴火重生,但是我们认定,在不远的将来,它定然会眉眼如初,时光如故。  程阳是我喜欢的男孩子,大我两岁半,总是软硬兼施地让我喊他“哥哥”。刚开始觉得怎么都不习惯,后来我一出口,他就一边答应一边朝我看,笑意满脸。
期刊
陈玉磊是个大四学生,眼下正忙着写毕业论文。这天下午,他正在图书馆查资料,手机忽然振动起来,他摸过来一看,见是家里人的电话号码,心里不觉一震:家里出什么事儿了?如果不是有大事,他爸妈不会在白天他上课学习的时候给他打电话的。  陈玉磊忙走出阅览室,来到走廊里,按下了接听键,小声应道:“喂——”  电话里传来妈妈急切的声音:“磊子,你爸让派出所抓走了!”话没说完,她先哭上了。陈玉磊也是吃了一惊。他爸陈新
期刊
1  2019年夏天,身穿学士服的我抱着毕业证书对着镜头勉强挤出微笑。  这一天,我毕业了。  曾经一起在课上睡觉的同学开始分道扬镳,有的准备考研,有的去北上广打拼,有的回老家当公务员。大家似乎都知道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不像我,对于人生唯一的热忱只有一台相机。  在弄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之前,我带上那台相机,开始了我的gapyear。  飞机开始下降时,矮矮的平房和望不见尽头的森林映入眼帘。我走出机
期刊
1  郑维新在市环保局上班,工作了十几年时间,就是过不了正科这个坎。4年前,高中同学王强东调来当了局长,可郑维新并没有因此沾上光。平时两人聚餐,强东都说谁的工资高谁买单,郑维新不争也不敢争,倒不是因为工资低,而是老婆李婷抠门天下数第一,他的口袋比脸还干净。  聘任正科这事仿佛和郑维新没有关系,老婆李婷却始终埋怨他不求上进。这天晚上,李婷对郑维新说:“我听说组织部门把强东列入副市长考察名单,人代会后
期刊
沧州人剽悍尚武。刘福来七八岁时,就跟着村里的武师学功夫,到十几岁时已练得有模有样,师傅已教不了他,把他举荐给著名武师范四成。范四成除了教刘福来硬功夫外,还教他轻功。刘福来天资聪颖,学得极快。  他家日子不宽裕,刘福来这半大小子,得帮着家里种地干活儿,学功夫也是得空去了,演练一番,范老爷子给纠正一下,再教些窍门,回来再苦练,地里的活计是不能耽搁的。  这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天刚蒙蒙亮,刘福来就赶去找范
期刊
清朝道光年间,有“淀粉之王”美誉的热区带物木薯被引进中国,在南方广为栽培。木薯粗生易长,耐贫瘠,产量高。人们吃不完,就用来酿酒,称为木薯酒。  生木薯有毒,但去皮晒干后,它就会自然脱毒。因有这么一个脱毒的过程,用木薯酿出来的酒比无需脱毒的高粱等风味更佳。故而木薯酒十分畅销,人们纷纷酿酒谋利。原先制作豆腐的梁老九,也改行酿造木薯酒。农户们酿出来的酒,都卖给镇上的酒家。  后来酒家发现,在所有釀酒户当
期刊
一大清早,养蟹专业户李伟东的老伴来送早饭的时候,人还没进屋就扯开大嗓门高声喊:“铁拐李,你咋把这么多螃蟹放在大门口了呢?唉呀妈呀,这最少也得10多斤啊,几十块一斤的东西,万一被人偷走,那可是好几百块啊!”  “铁拐李”是李伟东的外号,因为他姓李,而且还瘸着一条腿,常年拄着一根拐杖,就得了这么一个外号。铁拐李是八仙过海中的一个神仙,人们送他这个外号也没有恶意,憨厚的李伟东也就默认了,甚至连老伴都这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