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动学的机器人脚轮数学模型构建与仿真

来源 :科学技术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bne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一种机器人脚轮展开分析,首先对分析对象的结构进行了简述,然后利用脚轮基本的几何和运动关系,构建并推导了脚轮速度的数学关系表达式及运动学数学模型,在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数学仿真工具MATLAB对其进行仿真计算,获得了该脚轮的运动学解,得出了脚轮各运动关节数据;最后采用五次多项式法对机器人脚轮进行轨迹规划,并获得了移动机器人轨迹规划后的位置(P)、速度(V)、加速度(a)曲线值,通过仿真计算进一步严重了本文所建立的机器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本论文选用2,6-吡啶二甲酸,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得吡啶基二甲酸镧线性一维配位聚合物,并成功得到配合物单晶.基于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分析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呈现多齿螯合,并且为九配位模式.此外,根据配合物单晶结构,对配合物分子间作用方式和分子Hirshfeld表面进行了分析讨论.
本文设计并计算了三个基于三苯胺及其衍生物类的空穴传输材料T1、T2、T3,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分析了这三种材料的能级、前线分子轨道、静电势、吸收光谱等性质,其中最高占据轨道几乎分布于分子的整个骨架,最低未占据轨道主要分布在稠环上面,这表明这三种材料的前线分子轨道离域的很好,而空穴传输主要与HOMO有关,并且三种材料的HOMO能级都高于价带能级,这有利于空穴提取,也满足钙钛矿层MAPbI3受光激发时产生的空穴有效注入到空穴传输层的HOMO能级上的要求,所以从前线分子轨道和HOMO能级也可以知道这三种材料都适用于
目的:分别检测常温干燥区、常温潮湿区和4℃冰箱中储存饵块真菌菌落总数,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为选择饵块储存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25 cm2饵块置于常温干燥区、常温潮湿区和4℃冰箱中储存,48、72、96、120 h分别计数菌落总数.挑取菌体接种于YPD培养基中增菌提取DNA,PCR扩增ITS序列,测序后NCBI中进行比对.结果:常温潮湿区饵块污染真菌菌落总数最大,常温干燥区次之,4℃冰箱最少.分离到23株菌,分属于2个属,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4个种,
机载防撞系统对保证民航飞机和运输机飞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机载防撞系统教学实践条件不足的问题,研制机载防撞系统实践教学训练系统.该训练台具有实装训练和桌面式软件仿真训练功能,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近几年,社会经济增速极快,各领域对电力资源所提出需求,均较之前有所增多,由此而带来的连锁反应,便是电网规模持续扩大,相关设备的类型及数量也变得更多.文章以此为背景,以100kV-500kV的电力变压器为研究对象,在简要说明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围绕健康指数模型展开了讨论,内容涉及划分故障类型、确定计算公式等方面,可供其他人员参考.
工况寻优系统运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寻优等技术,实现综合能源系统工况自动智能调优,实现安全、经济性最佳的工况指导和控制.通过解决寻优系统与生产区DCS系统的融合问题,实现指令自动下控、无人执守,体现智能化水平.本文重点介绍该系统的技术方案,如:软件架构、部署环境、下控安全保障方案等,并用制冷季的运行数据验证系统的运行效果.
为探究运行年限久远变电站接地网的运行性能,文章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以盐城城郊35kV楼王变为试验及整改对象,利用站内各设备接地引下线与主接地网的导通试验开展缺陷发现工作.结果显示,运行近30年的35kV楼王变接地网腐蚀严重,多设备接地引下线与主接地网导通不良;利用站内设备的接地引下线的导通试验能够迅速发现接地网故障,实现故障点的准确定位;及时对站内接地网进行改造能够有效提高接地网的运行性能,并使之符合电力规程要求.接地网的试验及整改工作要尊重科学性、周期性,合理规划、可靠操作.
根据湟水乐都站1957-2020年实测水文资料,分析当湟水流域出现超标准洪水时的水位、流量及泥沙等观测项目的测验方案,为防汛提供依据.
基于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研究了一类具有时滞项和不确定的非线性扰动的广义系统的滑模控制问题,首先,为系统设计积分型滑模面函数,得到等效控制律ueq保证系统稳定在滑模面s(t)=0上.采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方法,保证滑模系统的稳定性、无脉冲和正则性,建立了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tility,LMIs)时滞系统相关的充分判据,保证系统的容许性.最后为系统设计滑模控制器,保证系统可以在有限时间到达预定滑模面.
综述增材制造(addictive manufacturing,AM)奥氏体不锈钢独特显微组织对其疲劳行为以及疲劳性能的影响,重点阐述AM合金中的胞状结构、位错网、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孪晶、残余应力以及材料制造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孔隙和表面粗糙度等缺陷对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影响,并简略说明疲劳行为、疲劳性能与其显微组织关系方面需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为增材制造不锈钢的抗疲劳性能研究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