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颅脑创伤大鼠的治疗作用

来源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颅脑创伤(TBI)大鼠受损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TBI后注射生理盐水)和UC MSCs移植组(TBI后注射UCMSCs),每组10只.UCMSCs移植后第10天处死大鼠,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损伤区周围脑组织中UCMSCs的比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区周围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损伤区周围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UCMSCs移植组大鼠损伤区周围脑组织中CD90、CD73和CD105全阳细胞数比例较模型组明显增多(0.4%比0.1%,P<0.05);HE染色结果显示UCMSCs移植组大鼠脑损伤情况较模型组有所减轻;UCMSCs移植组大鼠损伤区周围脑组织中VEGF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GFAP和BDNF阳性细胞数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UCMSCs移植治疗TBI大鼠可有效改善损伤区域的血管重建并促进神经恢复.
其他文献
近十年,蛋白酶体抑制剂(PI)和免疫调节剂(IMID)的应用,使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得以迅猛发展,但是目前MM仍不可治愈.近期大量研究发现,应用单克隆抗体,如daratumumab、elotu
目的 研制一种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便携式医用内窥镜图像显示方法,以解决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内窥镜工作站携带不方便的问题.方法 采用嵌入式Linux系统内置的Video4Linux程
自噬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细胞的生理现象,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癌变均有密切的关系.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白噬可能在其
目的 应用超声射频信号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患者股动脉弹性功能早期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1例T2DM未合并MA患者(A组)和53例T2DM合并MA患者(B组)
恶心呕吐是癌症患者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晚期癌症患者较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的恶心呕吐给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虽然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进展,癌症相关的恶心呕吐得到一定控制,但是,这仍然是癌症患者主诉最痛苦的症状之一.而有效预防和减轻痛苦症状是肿瘤科护士的职责.本节重点讲述恶心呕吐症状的评估及护理,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帮助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实体肿瘤等的治疗.但患者接受allo-HSCT后亦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原发病复发、移植物排斥(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