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籍汉族青年女性外鼻形态的测量及其在短鼻整形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60750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测量湖南籍汉族青年女性外鼻形态的数据,并探讨其在短鼻整形中的应用。

方法

2015年6~12月,在湖南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选择湖南籍汉族青年女性162名,通过平面照相测量法获取其鼻高、鼻长、鼻宽、鼻深、鼻额角、鼻面角、鼻唇角、鼻尖角、鼻指数、鼻深宽指数、鼻尖突出度等测量数据,建立外鼻形态数据库。2016年1~6月应用于39例短鼻整形术前指导和术后评估,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将术后鼻部测量数据与外鼻形态数据库进行对比,以评估其在短鼻整形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湖南籍汉族女性外鼻测量数据为:鼻长度(4.4±0.2) cm、鼻高(4.8±0.2) cm、鼻宽(3.3±0.2) cm、鼻深(1.8±0.2) cm、鼻唇角(88.6±7.0)°、鼻额角(136.0±5.5)°、鼻面角(33.3±3.0)°、鼻尖角(82.4±5.4)°、鼻指数70.4±4.8、鼻深宽指数55.1±5.7、鼻尖突出度(47.4±11.4)%。39例短鼻患者整形术后鼻唇角、鼻额角、鼻面角、鼻尖角、鼻指数、鼻深宽指数、鼻尖突出度数据与外鼻形态数据库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鼻长、鼻高、鼻宽、鼻深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建立了湖南籍汉族青年女性的外鼻形态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为湖南籍汉族女性的短鼻患者手术计划的制定、实施以及术后美学评价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以指动脉皮支血管为蒂的螺旋桨皮瓣修复儿童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2012年1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儿童拇指指端皮肤缺损共1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平面均在甲根部以远,甲床完全存留4例,部分缺失8例。皮肤缺损范围1.0 cm×1.0 cm~1.5 cm×2.0 cm。利用拇指尺侧指动脉在创面边缘发出的皮支血管为皮瓣的蒂部,紧贴创面边缘在拇指侧方设计三角形皮瓣,皮瓣切取后呈螺旋桨状转移修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对口下颌沟区域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研究,探讨面下部口下颌沟老化特征的形成机制。方法①选取新鲜成人尸头标本8具,男5具,女3具,用亚甲蓝溶液对每具尸头的一侧面部进行面颊部脂肪室和口下颌脂肪室的注射,2个蓝色脂肪室间未被着色的区域即为口下颌沟区域。②在同具尸头的另一侧面部,结合肉眼观察,选取对称标记的口下颌沟区域进行逐层解剖。观察各个解剖结构的层次、位置、特征及其毗邻关系,并做文字和图像记录。③切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足踝部非负重区皮肤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28例内外踝、足背、踝后侧等足踝部非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其中车祸伤16例,机器绞伤8例,摔伤4例;伴跟腱外露10例,伴足背肌腱外露16例,伴骨外露12例,创面大小10 cm×8 cm~16 cm×13 cm。应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于对侧大腿前外侧探查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穿出
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皮瓣修复桡腕关节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8月至2016年12月,应用腓骨头复合皮瓣修复桡腕关节骨、皮肤缺损9例,患者均存在骨质缺损且伤及关节面,皮肤缺损面积为(3~7) cm×(5~10) cm。依照腓骨头部分的解剖学特征,以膝下外侧血管束为血管蒂并作为中心,按照腕部皮肤缺损创面的大小和形状,设计包含腓骨头的复合皮瓣。切取复合皮瓣对创面进行修复,皮瓣面积:(4~8)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游离股深动脉蒂股薄肌嵌合肌皮穿支皮瓣在口颊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应用股深动脉蒂股薄肌嵌合肌皮穿支皮瓣对12例口颊癌根治术患者同期行口颊缺损修复,口底腔隙同时用肌瓣充填。缺损面积为8.0 cm×3.5 cm~9.5 cm×5.0 cm,术前常规以便携式可听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确定大腿内侧区域穿支血管发出位置,以此为皮瓣中心点,以耻骨结节至股骨粗线内侧唇连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