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歇后语的翻译与文化壁垒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v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歇后语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是语言的精华。翻译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媒介。翻译活动的首要目标是文化交流和沟通。而对歇后语的翻译,要达到交流的目的,必须要克服文化壁垒。
  关键词:歇后语的翻译文化壁垒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作为记录人类历史及表达人类生活和思想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因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语言的发展常常折射文化的变迁。而翻译是在译语中用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它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而且还涉及两种民族文化。翻译是通过语言机制的转换连接或沟通自身文化和异国文化的桥梁;翻译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媒介。但翻译不是万能的,而是有限度的。翻译中存在着许多非对应关系(无论是文化、语言层次上,还是审美层次上),造成缺项,构成实实在在的障碍(许钧:《译事探索与译学思考》)。
  汉语中的歇后语,正是一种独特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其他语言中一般找不到相应的表达方式。这种结构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又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因此,在汉译英的实践中,歇后语的翻译对译者无疑是一大挑战(郭建中,1996)。由于汉语歇后语构造上的特别之处,其文化承载的厚重是其它许多修辞格所不能比拟的,我们不能把它忽略不译,而是应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采用多样化的手法,竭尽一切可能克服文化壁垒,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二歇后语的定义和溯源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是广泛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三歇后语的分类
  
  歇后语分为喻意和谐音两类。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四歇后语翻译中的文化壁垒
  
  1、由于汉英两民族思维方式和习惯的不同,对于牵涉到习惯用法(语义联想)和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歇后语,为消除文化壁垒,就要采取直译加意译的方法来翻译。例如:
  丈二金刚/和尚——摸不着头脑
  (What you said at the meeting made me completely at a loss)
  上例中的“摸不着头脑”,其语义联想对汉民族文化中理解起来是不成问题的,但对英语民族而言,就不可能产生同样的语义联想。故直译之后再加意译,并注明“摸不着头脑”是汉语中的习惯用法。
  2、对一些具有强烈而浓厚的民族特色,往往涉及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经典著作,乃至封建迷信等的歇后语,意译往往不能说明问题,为消除文化壁垒,让英语民族的读者彻底理解这种歇后语的意思,必须加注交待文化背景。例如:他们一东一伙,都是看透《三国志》的人,要我说,那一耳括子,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
  Hard to say.The two of them are hand in glove,and they’ve both read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I should say that box on the ear was skillfully given by a Chou Yu and gladly taken by a HuangKai.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译文如不加解释,外国读者仍然是看不懂的,所以译者将这一歇后语的出处《三国志》另加了如下注释:A fourteenth century novel based on events which took place in the third century A.D. ChouYu of the Kingdom of Wu had Huang Kai, another Wu general, cruelly beaten,and then senthim to the enemy camp in order to deceive the enemy.通过这种意译加注的翻译策略,既翻译出了意思,又达到了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目的。
  3、由于汉英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有些歇后语在翻译过程中,无法保留原语中的比喻形象,在英译时可将其转换为译语读者所熟悉的形象套译,虽然译后形象有所改变,但喻义相似或对应,能达到翻译的目的。例如: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这种套译策略,既巧妙地避开了文化壁垒,又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4、对一些双关歇后语的翻译,为了消除文化壁垒,也可对其改头换面,重设意境。如:
  绱鞋不使锥子——针(真)好!
  A sherbet in a midsummer night's cream: cool!
  虽说直译成中文“仲夏夜梦吃果露冰糕——真爽”的时候双关丢了,但英文“cool”是双关。而如果将中文原文译成“To sew shoes without an awl, a needle is good”,不仅丢了双关,而且毫无意义。改换意境是为了在不偏主题的情况下求双关。因为这里“cool”有“凉”和“棒”的双关意思,而“cream”既有赞美“杰出”、“优秀”的意思,也可比喻物理上的人体之“精华”,可以一语双关。
  “……姨奶奶犯不着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来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罢咧!这是何苦来呢。”
  “……You’ve no call to swear at me,madam.You didn’t buy me.
  We're all birds of a feather——all slaves here.Why go for me?”
  梅香是婢女常用的名字,代指婢女。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奴婢只能和奴婢结拜兄弟姐妹。译者改换原文的形象,套用英语读者十分熟悉的比喻来翻译。虽然梅香和拜把子等词的文化内涵受到了损失,但对译文读者而言,产生了和原语读者一样的感受。
  5、由于文化壁垒的存在,在一些文学翻译中,译者有时不得不舍弃歇后语这一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民族特征而采取省略译法。例如:
  “我这个人你也知道,说话向来是‘袖筒里入——直出直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You know me——I speak frankly and to the point.”由于其比喻及其喻意无法为外国读者所理解,译者也就只能省略了歇后语的这种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外国读者难以理解的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概念。
  
  五结语
  
  歇后语的文化特色无不与其丰富多彩的来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社会风俗、历史典故、思维观念和道德标准产生了许多中国式的表达方式,绝大多数歇后语正是这种典型中国文化的折射。有的歇后语还带有地区性的特点,方言色彩比较浓厚,有些偏僻的特殊意义不容易懂,因此歇后语的翻译不能仅仅着眼于语言转换,而要透过语言表层剖析歇后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仔细的中英文化比较,并通过各种翻译手法,不拘一格地消除文化壁垒,达到文化交流和沟通的目的。在着手翻译前,先要了解歇后语的出处,然后要注意兼顾歇后语的意义、形象、风格以及英语的表达习惯等,也就是说,歇后语的翻译虽“译无定法”,但要力争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许钧:《译事探索与译学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11月。
  [2] 刘宏、杨跃:《翻译中的文化渗透》,《翻译中国》,2005年第6期。
  作者简介:许家群,女,1975—,山东省沂水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翻译,工作单位: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温庭筠词的“画屏金鹧鸪”题材特征,进行了时代心理的探讨,分析了作者题材特征下的时代必然性。这一探讨过程对温庭筠词乃至花间词派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温庭筠题材特征时代心态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对温庭筠词风进行过形象的说明:“‘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画屏金鹧鸪”出自温庭筠的《更漏子》,全词如下:  柳丝长,春雨
期刊
摘要两首山水诗,同样是写山中景色,但是张旭和王维各自运用自己独特的观察点,把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热爱蕴藏在每一行诗里,诗中所引用的自然意象少却写出了一番情韵,一番景致。如何把握诗中所铺设的自然意象基础上的空间延伸和情感内蕴,确实需要我们仔细地体会和品味。  关键词:山水诗自然意象空间延伸空与实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张旭《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
期刊
摘要海伦·亨廷顿出走草谷庄园“沦为”维尔德菲尔庄园房客的行为,蕴涵着其对男权制社会中男性主宰地位的重新估价和反叛欲求,显露出其对自身“他者”臣属角色的蔑视和对抗心理,体现着其对包孕着女性政治和权力的主体性自我的珍视和拼争,更潜隐着其对女性身体的自我管理和对女性生存空间自由向度的现实追寻。  关键词:《维尔德菲尔庄园的房客》出走行为内蕴主体性身体空间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安妮
期刊
摘要《庄子》一书的散文艺术,历来为人所称道,然而其文章独特的结尾艺术,则少有较为全面的论述。本文对《庄子》各篇结尾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试图揭示出《庄子》文章结尾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庄子》结尾寓言论辩抒情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对于《庄子》文章的结尾艺术,研究者早有关注,南宋理学家林希逸在《庄子口义》一书中,就对内篇各篇结尾做了一个总结:“文字最看归结处,如上七篇(指内
期刊
摘要赵熙是晚清时期四川著名文人士大夫,其名声不在清代蜀中三大文人李调元、张问陶、彭端淑之下,但知道他的人却不多。赵熙多才多艺,尤擅诗歌,梁启超评价他的诗:“诗撼少陵律,笔摩昌黎垒”,时人陈石遗誉之为“当世岑参”。一生作诗3000余首,郭沫若曾为之结集出版。本文将赵熙诗歌中与重庆有关的作品名为“巴渝诗”,并对其内容和风格进行初步的解析。  关键词:赵熙巴渝诗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其诗学理论的集中体现,书中所提出的“意境”理论历来为学者所注目。而作者又明言《人间词》为实践其创作者,可见研究《人间词》是进一步弄清王氏诗学理论的一把重要的钥匙。故而,文章选取二者进行比对,着重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意境”理论在《人间词》中的表现:一是《人间词》对意境理论之实践;二是《人间词》所表现的“意境”理论之缺憾。  关键词:人间词人间词话意境实践缺失  中图分类号:I
期刊
摘要《摩罗诗力说》是鲁迅早期诗学思想的代表作,也是他在日本期间对中国问题思索的一个结晶。其中对英国诗人拜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鲁迅也深受拜伦浪漫主义战斗精神的影响。前期的鲁迅比较倾向于热烈的战斗精神,而后期的鲁迅在不断的思索中走得更深、更远,孤独感和悲剧色彩也更浓重。本文旨在以《摩罗诗力说》为基础,以鲁迅为重点,通过与拜伦创作思想的对比,来阐述鲁迅的思想特点。  关键词:鲁迅拜伦《摩罗诗力说》悲剧色
期刊
摘要宋词是一种综合艺术,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虽然宋词后期的创作开始出现脱离音乐歌唱走上案头文学,但通观宋词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宋词与音乐歌唱相生相伴、相辅相成的关系仍然十分密切而完满,其音乐美特性从其外在形式和内在特征上都有非常鲜明的体现。  关键词:宋词音乐美的外在特征音乐美的内在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宋词可称为“音乐文学”。清孔尚任《蘅皋词序》说:“夫词,乃乐之文
期刊
摘要女性同性恋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从女性同性恋的来源、相关文学作品、女同性恋电影及如何对待女同性恋方面来解读其存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女同性恋来源文学作品女同性恋电影宽容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女人不是天生的”,生来性别已定为女性,她们却只爱同性,不爱异性,就如同夏娃不爱亚当,巾帼却爱狂花。习惯上“同性恋”(homosexual)一词仅是指男性同性恋。“女同性
期刊
摘要态势语是一种无声语言,其在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一是态势语在文学作品情节构成中起重要作用,二是态势语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态势语;文学创作;交际语言  中图分类号:I001文献标识码:A    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需要语言,所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除了有声语言以外,人们还可借助于无声语言——态势语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如人们熟悉的点头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