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劇場,澳門文化新地標?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15日文化局副局長梁曉鳴公佈在文化中心旁空地建“黑盒劇場”的消息,光聽其名好像玄之又玄的,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文化局領導口中的“黑盒”為何物。筆者查閱不少資料,才明白所謂的黑盒(Black box)和表演空間有關,一般指空間小且靈活多變、背景黑色的表演場地。而據這位即將上任的局長接班人所講,初步設計方案獲工務局審批,下一階段將會深化設計及公開招標。筆者很詫異的是,這個早在1999年規劃的劇場規模小得只有300多個座位,而卻得到工務局審批了,在如今土地資源寸土寸金的環境下,是不是把特區資源錯配了。
  籠統而言,“黑盒劇場”就是有別於傳統表演舞台的劇場表演方式,據悉,本澳不少劇場場地規模都有限,大多因為資源問題,借居工廈而得以安身,維持運營也是依出租場地收費,比較有影響力的有曉角實驗室曉角劇社、澳門戲劇農莊黑盒劇場,近年文化局在舊法院大樓設黑盒劇場,亦成為本澳表演藝術一地標,但是即使文化局全資的這個小劇場也是不能和真正的劇院相提並論的。而事實上,在澳門根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劇院。若大家有留意的話,近期珠海新的文化地標—日月貝劇院,成功吸引很多澳門人的目光。據報導,這不僅是珠海更是中國境內唯一的海上大劇院,不管演出節目怎樣,光是建築本身而言,對尚未有大劇院的海濱城市澳門,已是黯然失色了。記得早年南灣湖CD區規劃有建大劇院,不過後來被政府廢止了,如今這個大劇院規劃鮮有人提及,市民也早已遺忘。有人說,文化局主動公佈建“黑盒劇場”,不知是否有不讓珠海日月貝專美的葡萄心理。但是,有一個“黑盒劇場”也好過什麼都沒有啊!
  當然,我們非專業人士,也非政客,不能硬要將澳門和人家比較,而抱著珠海有日月貝,澳門也要有海上劇院的心理,更不能以此推測政府部門不作為的想法。畢竟落實建造黑盒劇場,相信也不是文化局一個部門的意見,再說,以梁副局長來說,冒冒然公佈一個燒銀紙的文化項目,不是明智之舉,可見必然是事先得到頂頭上司社會文化司的支持和指示。
  此外,於本澳劇場創作業界而言,開闢任何一個新的表演場地,無疑都或多或少有助加強專業創作的氛圍,畢竟本澳現有的表演場所不多,政府支持的專業劇埸寥寥可數,民間劇社不少都隱居在環境設施安全堪虞的工廈內,這些都是現實問題。所以,政府有意闢地建黑盒劇場,自當是一項善政,而且由傳說即將晉升正局的梁副局公佈,明眼人都知,未來項目就是他的上任業績,在新中圖備受社會爭議的困局中,黑盒劇場能否平平安安,在如今的社會氛圍下,不能早下定論,但未來數月內可見端倪。
  業內人士告知,儘管在培育劇作方面,本澳仍只在一個新嘗試的起步階段,與臺灣香港存在一大段的距離,如今喜見政府關注本地劇場發展的需求,然而建一個劇場不是一時三刻的事,天時、地利、人和,倘若缺一,都會面臨阻滯,輕則拖延,重則整個項目推倒重來,甚至影響到政府有效運作,話不用說遠的,新中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版本。值得注意的是,至今,外界不得而知政府重推“黑盒劇場”的原因何在?也不知道所謂的黑盒和認知中的劇場有何不同?以及針對的服務對象?更不知道預算有多少?還有屆時如何營運?誰來營運?有否駐場藝團長期安排演出?還是純粹為出租予有需要租用團體?種種敏感資訊滙成種種疑團,就不能代表社會上對這個未來文化新地標是有社會共識、樂見其成的。所以,更加難的在後頭。
其他文献
一般遊客來到澳門,認知上路環黑沙海灘或威斯汀酒店已是最遠之處,其實不出數里處,有一個寧靜的古老村落,它就是九澳村,坐落在路環東北部,與市區隔絕,鮮為遊客所知,曾翻遍很多旅遊手冊都見不到有關介紹。  九澳村是澳門所剩無幾的古老村落,也算是澳門的客家村,近年吸引喜歡尋幽探秘的市民和旅客參觀。目前只有15路巴士可以抵達,錯過一班,就要等上一個多小時,錯過最後一班車也會讓自己陷入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境地。九
期刊
農曆年末,又到了各大企業為員工發放花紅的時候了。博企作為本澳的龍頭型產業,其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也因此有關員工福利、薪資等更是常常被上升為社會議題,各界對此都有不同的看法。1月期間,六大博企先後為符合資格的員工發放了花紅,但有部分群體關注的則是博企是否會為員工加薪。1月9日,有團體發起了“爭取2017加人工遊行”,促請六大博企提升員工的薪酬待遇。據稱,此次遊行有300人參與,遊行者認為過去賭收下跌
期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30多年的時間裡,城市化率從改革開放初期的38%達到現在的56%左右。如果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城市化的70%水準來計算,中國離高度城市化水準也只有14個百分點了。  也就是說,中國用了30年左右的時間,走完了西方100多年的歷程。但是,從總體上看,中國的城市化既強勁又脆弱,城市擴張很快,但品質低下,不僅過程充滿了風險,城市現狀也充滿著巨
期刊
回顧過去的2016年,對於澳門本地而言,幾項重要的法律出台引發了社會不斷的爭議,其後續影響也將持續在未來數年內發酵,對於法治澳門而言,未來的路也許並非想象之中那麼順暢。  多法雖通過,有法亦難依  《文遺法》、《土地法》、《城規法》,在本屆會期內生效,這三法環環相扣,涉及澳門重大土地利益等,在過去幾屆中因為任期和立法限制問題討論多時,本屆立法會任期內開始生效,民眾原本長舒一口氣,以為困擾澳門多年的
期刊
最近,有報章報導,位於中區的國華戲院商場,因為業權分散,管理不善,自1998年起,原可容納380人的戲院一直空置,電影票、舊式菲林機等仍然原封不動。而現時持有大部分業權的公司負責人稱,由於地面層小販攤檔設於主要走火通道,但消防局和民署權責不清,投訴無門,唯有透過司法程序處理,商場店舖小業主亦因此對投入資金維修整體建築裹足不前,致令國華戲院商場樓上現時漆黑一片,而且衛生環境較差,有關公司負責人表示,
期刊
金雞獻瑞除舊歲,吉祥如意迎春暉。農曆新春已至,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在以不同形式歡慶新春,迎接丁酉雞年。當然新的一年,對於澳門而言同樣充滿著機遇與挑戰,又恰逢四年一度的立法會選舉即將到來,使得2017年充滿了“變數”,形成了奇妙的“變局”,而在此局中,市民、政府又能否雙贏,各方是否能夠多贏?值得細細玩味。  本期焦點直擊邀請到內地、臺灣、本澳的專家學者、業界領袖、立會議員等齊聚一堂,共同為澳門2016年
期刊
過去本澳博彩業“井噴式”發展,遊客急劇增加,對澳門包括酒店、食肆、交通等承載力帶來巨大挑戰。而來澳遊客中,最容易出現糾紛的則是“零團費”、低團費旅行團,澳門大大小小的旅行社,每天接待的旅遊團數量龐大,遊客景點“幾分鐘”,購物“幾小時”,成為團客旅遊方式。那麼此類旅行團在澳門旅遊業發展的進程之中,究竟是否有存在的價值呢?  澳門旅遊零售服務業總商會理事長葉榮發表示,近年來,來澳旅客年均三千萬,當中主
期刊
澳門這座城市,在回歸前,治安惡化、遊客稀少、經濟負增長,社會動蕩不安,澳門人盼望著回歸祖國!回歸後,澳門治安迅速好轉,經濟快速增長,人均GDP從回歸時的1.39萬美元增加至2014年的9.64萬美元,超過香港,特區政府在有序施政中逐漸使得澳門成為一座宜居宜遊的國際都市,其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而觀察澳門的社會發展,亦需要從本地出發,瞭解這座城市。  社會在兩極中前進  2016年基本是平靜穩定發展的
期刊
邁向新一年,必須勇於回顧過去一年澳門的大事小情,發現澳門社會光鮮背後不為人知的隱情,只有了解民眾的真實需求和社會的客觀需要,才能看清來年社會真切的走向。  貪腐震驚兩岸,民怨不可小視  在2016,對於一位高官而言是此生難忘的,對於澳門市民更是在視覺上受到極大震撼,前檢察院檢察長何超明,被羅列約2000多項罪名以涉貪起訴和收押,對這位多次被傳出參選特首的熱門候選人而言,這大概是從政生涯的毀滅。更為
期刊
剛剛踏入2017年,澳門旅遊局就公佈了2016年的入境旅客,超過了三千萬人次,按年微升0.8%,縱然全年旅客量只有輕微增幅,也早已超出了多年前政府提出的三千萬人次的承載力。在早前公佈的《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有研究更是指今後十年旅客總量會達到四千萬人次,如此龐大的數據對小城澳門來說是個嚴峻的考驗。  如今的澳門,旅客人次是多了,可是旅遊的質量又如何呢?就以團行旅客來說,“零團費”旅行團大量充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