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火车岁月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dh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是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坐火车出行的变化,折射着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列车的动力是机车,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火车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掐指算来,我在机务段修火车头已经28个年头了,我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留在这里,奉献在这里。蓦然回首,机务段从机车种类到检修库、整备场等设施设备,都今非昔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深感骄傲和自豪。那些记忆中的一些人和事,此刻,像看过的一部电视连续剧,浮现在眼前,令我记忆犹新,回味无穷,荡气回肠,挥之不去。
  1990年秋天,我参加工作后分配到原太原北机务段。当年,段上有50余台前进型、建设型蒸汽机车,100台从苏联进口的8G型电力机车,50余台韶山1型电力机车。这些机车承担石太线、北同蒲、西山支线的货运列车牵引任务。
  当时,段上有电力检修车间、蒸汽检修车间、运转车间、设备车间、整备车间,以及段机关楼、教育室等部门。
  我有幸赶上检修蒸汽机车的末班车。当时,我在段教育室学习蒸汽机车锅炉、机械、车架走行各部以及煤水车、附属装置等内容。三个月后分到蒸汽检修车间控制组,我跟随陈汝义师傅,对锅炉顶部安全阀、风笛,司机室压力表、大闸和小闸,车前端风泵进行检修、保养。
  回望岁月,蒸汽机车发展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把人类牵引到工业时代。1814年,乔治·史蒂芬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他设计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1825年通车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上载重53.7吨,以时速24公里运行。至此,开启了蒸汽机车在世界铁路上作为牵引动力应用的新纪元,蒸汽机车也改变着世界运输的格局。
  蒸汽机车是以蒸汽为动力,它巧妙地运用了英国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技术,以蒸汽热能转换为蒸汽机的机械能,通过连杆推动车轮运动。200多年过去了,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发展,曾傲然于时代前列的蒸汽机车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许多国家的人们只能在博物馆了解其历史,目睹其饱经沧桑的身影。
  蒸汽机车主要由锅炉、煤水车和转向架三大部分组成,按走行公里分为架修和洗修,架修是对机车进行全面的解体、检修、组装、试验。每台车需定期洗炉,清除锅炉中的水锈,提高蒸汽的利用率。定期检修、保养才能保障它能在线路上安全运行。
  那时,三天干一台架修车,几乎天天有洗炉车。煤炭点火试车时滚滚浓烟,弥漫整个检修库,库内散落的煤尘、脏棉丝、废柴油等东西,成年累月地混合积淀,把检修库渐渐变成一个黑色世界,地面像一片“黑土地”,冰冷而富有,凝重而深沉,令人敬畏和敬重!
  每天上班后,锅炉组、机床组、水泵组、加压组、控制组等各班组职工就马上换工作服,立刻投入到繁重、有序、忙碌的作业中。放眼望去,从检修库到整备线到处是或停或走的蒸汽机车。那黝黑的躯体,扯着嘹亮笛声,吞云吐雾,地动山摇的阵形,气势磅礴,场面蔚为壮观!
  那时,每周上6天班,每天上班后,听完工长郭增寿工作部署,我就换上耐油、耐腐蚀、耐高温劳动布工作服,推上笨重的工具车,对压力表、大闸、小闸、安全阀和风笛进行检修。
  在库里干架修车,我站在司机室里拆压力表时,透过门、窗玻璃,一眼就能清晰地看到锅炉上、走板上、车轮周围,有上百名工人戴着红、蓝、黄色安全帽,他们或立,或蹲、或弯腰,手拿手锤、扳手、扁铲等工具,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紧张有序地拆、卸、装着大小不一各种零配件。两部天車发出“叮铃、叮铃”的提示声,铃响不绝于耳,在专人吹哨指挥下,吊运着水泵、加煤机、发电机、摇杆、连杆等配件,缓慢运行、准确地落到指定位置。车上要拆卸的配件吊运完后,紧接着,在专人监控下,四个抬镐将上百吨的车头缓缓抬升约三米高,那景象颇为惊险刺激、蔚为壮观!随后,机械组职工牵引出转向架,车体才能缓缓回落到固定高度。
  前进型蒸汽机车有5对鲜红的大动轮。那庞大车头拉着一列煤炭,嘹亮的汽笛声,不断翻滚的红色巨轮,敲击钢轨富有节奏的脚步,喷云吐雾,穿山越岭,震撼人心!
  那时,每天检修库内外都停放着许多蒸汽机车,师傅们穿的蓝色工作服经常被污染成油泥黑色,还发着油泥亮光。师傅们踩在黑黝黝的场地上,穿着“大油包”却满不在乎,像老黄牛似的埋头苦干,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检修库里,师傅们往来穿梭,说话声、吆喝声、锤打声、机床轰鸣声、火花四溅电焊声、天车声叮铃声,此起彼伏,相互交织在一起,像一曲曲粗犷奔放的交响乐。师傅们踩在“黑土地”上,个个满身沾满油污,却专心致志、精检细修,就像医生一样,给“受伤的零配件”动手术。师傅们那种谈笑风生,乐观向上,忘我的工作热情,忙碌的劳动场面,深深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令我心潮澎湃,充满力量,就像永不褪色的照片镶嵌在我的脑海里,常勾起我美好的回忆。
  我的具体工作是给胜利型和上游型蒸汽机车洗修车,感觉其“身小单薄”,没有前进车墩厚、壮实、有力。
  那时,实习了三个月,我就能独立参与交车。每天下午在库外交车,我要检验压力表、安全阀性能是否合格。为此,我要站在司机室里抡大铁锹,从煤水车里铲煤,然后脚踩炉门控制阀,打开炉门,快速投入到炉膛里燃烧的煤床上,一锹煤少说也有二十余斤。司机室参与交车的人多,都在忙自己的活。大夏天,气温高,酷热难挨,我左脚踩炉门阀,两扇炉门会瞬间张开,里面火红的炉床上正燃烧着熊熊烈火,烤得两腿灼热。一锹煤用力投进去,顺手将其呈扇形撒在炉床上,淹没在一片火海里,那锹煤眨眼间燃烧得无影无踪,而炉火熊熊燃烧,更加耀眼、猛烈了。我要不停地铲煤、烧火、看压力表的气压。很快,瘦小的我就浑身大汗淋淋,湿透短袖衬衣,两腿被烧红的炉门烤得灼热难耐。
  有时,我看到压力表已经达到15公斤压力,但锅炉上面的安全阀却没有一点动静。我就小心翼翼地踩在发热的锅皮上,走到高温的锅炉顶部,在安全阀指定孔里调试调整环。司机室里经常有人不小心踩了汽笛,突然“呜、呜、呜”嘹亮的笛声,震耳欲聋,把我吓一大跳。安全阀低压压力是15.2公斤,高压是15.5公斤,我总是慢慢调试,直到锅炉顶部的安全阀在15公斤压力时,两个安全阀突然间相继发出“砰、砰”的声音,那声音特别大、特别刺耳、特别吓人。顷刻间伴随着呼啸声,喷发出两股浓浓的白烟(实际是水蒸气)直刺天空,那真是又惊又怕,脸上直流汗,唯恐受伤。我站在五米多高的车顶,当时没有安全带,现在想起来还挺恐怖的。   安全阀合格后,我就回到司机室里心满意足地看着两股浓浓的白烟,久久地望着那持续不断的烟雾升腾,随即我就忘却了劳累,脸上露出惬意的笑容,荡漾在心里,至今挥之不去。
  在库外,每每看到装备有五个红色大轮子、气势磅礴、震天动地的前进型蒸汽机车吐着滚滚浓烟,铿锵有力地来回穿梭,总会怦然心动,想到火车头的一些零件是经由自己的双手检修,心中充满了安全感、自豪感、幸福感!
  1991年初,前进、建设型蒸汽机车逐步下马,许多蒸汽机车忍辱负重,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却被电焊、气焊解体得支离破碎,变成一堆堆废铜烂铁,回收给国家。
  1991年8月,段上仅剩10余台蒸汽机车用于调车,蒸汽检修车间取消了架修车,仅保留洗炉车作业。留下20余人维修、保养那十几台蒸汽机车。虽然我在蒸汽机车上仅干了8个月,但使我“零距离”接触了蒸汽机车,目睹了其风采,懂得了它为什么那么铿锵有力;它的方向盘不是圆的,而是大闸、小闸组成,控制机车前进或后退。
  前进型蒸汽机车有5对鲜红的大动轮,庞大、气派、威武,短促的汽笛声、轰隆声、排汽声交织在一起,给人无比的震撼和力量!那时候,我常常看到它们在库内检修、洗炉、调试,它们在乘务员公寓旁边转盘调头,它们在整备线上怒吼,喘息,排气,穿梭,给油,加煤上水,整装待发。进库或出库的蒸汽机车,像凯旋的士兵,一个个精神抖擞,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有条不紊地进进出出,那嘹亮的汽笛声在机务段内上空不断回荡,越过城市,掠过田野,飘向远方。
  蒸汽机车检修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苦、累、脏,且活多而又重。那时,每个月只有几十元工资,但职工总是早来晚走,精检细修,想方设法检修好每一台车。大家以苦为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每天穿着劳动布“大油包”,常常两手乌黑,相互配合,熟练地检修着机车各种零部件,环环相扣,车上车下到处是紧张、忙碌的身影,那火热的劳动场面相当感人,难以忘怀!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在隆重的欢庆仪式中,1999年9月26日,段上最后一台前进型3131号蒸汽机车光荣退役,标志着蒸汽机车在太原北机务段退出了历史舞台。许多老师傅纷纷在前进型3131号蒸汽机车合影留念,记录那载入历史的时刻,幸福地回忆往日與之相伴的辉煌岁月,从他们的言谈中你能感受到蒸汽机车在老一辈铁路职工心中的地位和分量。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蒸汽机车渐渐被人淡忘了。锻工组、锅炉组、机床组、控制组、挂瓦组、木工组、加压组、洗炉组、锻工房等班组,以及抓煤机、水鹤、大转盘等配套设备也失去了存在价值,从人们视野中逐渐消失。蒸汽机车牵引着满载货物的车辆,车轮滚滚,长长的呼啸声,那庞大的车头,带动着翻滚不断、眼花缭乱的红色巨轮,敲击钢轨富有强劲节奏的脚步,吹着震撼的汽笛声音,喷云吐雾,穿山越岭,气势恢宏,汽笛震撼人心。那些永恒的风景已经深深镶嵌在我的内心深处,就像一坛陈年老酒一样香醇,芳香四溢。
  人类伴随着蒸汽动力走过了200多年的文明。今天的铁路运输依赖于各种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铁动车组,蒸汽时代我们现在叫做历史。无数历史中,有一个经典场景:一个笨重的黑铁房子,一声号叫之后,蒸汽喷出,节奏渐快,月台上响起乘务员的哨声……这个经典场景,象征着离别,象征着结束,也象征着开始,象征着新生,它有很多意义,留给世人去回味。
  如今,蒸汽机车在人们视野中逐渐消失,对我而言,那段修车经历就显得弥足珍贵。在我眼中,蒸汽机吃着煤,喝着水,喘着粗气,呼哧呼哧奔跑着,像一个有生命的钢铁巨人。蒸汽机不单是一个机械,还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推动当时世界前进的动力。
  1982年9月27日,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石太线全线开通运营。当时担当石太线客货牵引任务的是韶山1型电力机车。韶山1型电力机车是我国铁路的第一代(有级调压、交—直流电传动)国产客、货两用的干线电力机车,原称6Y1型,原型车为苏联的N6O型电力机车。首台机车于1958年试制成功,此后经历了三次重大技术改进,跳出了仿制的框框,于1968年更名为“韶山1型”,1980年基本定型并投入大批量生产,累计生产826台,最高速度90公里/小时,牵引功率3780千瓦。
  从1987年至1990年,原太原北机务段陆续配属了从苏联诺沃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厂生产进口的100台双机重联的8G型电力机车,功率达到6400千瓦,原型为苏联的VL80S型电力机车。在8G型机车型号中,“8”代表八轴,而“G”代表硅半导体整流,单轴功率800千瓦,最高速度100公里/小时,牵引方式为交—直流电传动电力机车。
  8G型电力机车坚固、耐用、可靠,保温性、密封性等性能要好于韶山I型电力机车。在检修库外,放眼望去,一台台8G型电力机车犹如整装待发的将士,车顶受电弓像手一样牢牢抓住25千伏高压线,其笨重、厚实、深蓝色的外表,给人以特有劲的感觉和无限遐想。
  1991年8月底,蒸汽检修车间上百名职工到段教育室培训,学习数学、电工学、韶山1型、8G型电力机车等知识。经过三个月的培训,11月底,我们分配到电力检修车间各个班组,从事电力机车的检修工作,开始了新征途。
  我分到辅电组。班组有15名职工,承担8G型、韶山1型电力机车上牵引风机、制动风机等辅助电机的检修、保养任务。电力机车比蒸汽机车干净多了,工作环境大为改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
  我是检修车间一名普通职工,每天跟火车头打交道,主要从事韶山1型、8G型电力机车直流电动机——伺服电机、电风扇等配件的检修工作。伺服电机在车上作用很重要,被我们形象地比喻为人的“心脏”,火车司机就是靠它直接控制着火车头的进退速度,它若有半点故障,火车就“罢工”了。在日常工作中,我敬业爱岗、钻研业务,尽职尽责,精检细修,每年修理200余台伺服电机,优良率达100%,排除了许多机车故障,解决了许多检修难题。2010年,我顺利考上电工技师。   那时,为了便于检修8G型电力机车,苏联还派五名专家前来指导检修、运用等工作。检修中遇到难题,我们经常请教专家。段上特聘一名俄语翻译,盖了一栋乳白色的二层小楼,俗称“专家楼”。楼外用砖围成一个小院,小院内翠柏苍松,绿草如茵,曲径通幽,专设门卫,严禁外人入内,显得很庄严肃穆,颇具神秘感。专家们上下班有辆专用吉普车,方便其往返市区。在段内,逐渐兴起一股俄语热,许多职工开始学习俄语,以便与苏联专家沟通、交流。我们常遇到那些黄发、蓝眼的专家,面带微笑,能用简单的汉语同你打招呼,显得热情、友好和亲切。
  随后几年,我们掌握了8G型电力机车的技术,原苏联专家们就陆续回国,那栋小楼是对他们永久的纪念,也成了中苏友谊的见证。
  原太原北机务段不断地探索提高机车检修质量的途径,1991年4月1日,1996年7月10日,电力检修车间分别对进口8G型电力机车进行了中修、大修试验,经有关部门鉴定,机车的各项性能均达到部颁标准,机车配件逐步国产化,不断的技术攻关,使机车检修能力明显提升,使其能更好地为山西省煤炭、钢铁等物质运输生产服务。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1997年4月1日0时,我国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运行图)全面实施,拉开了铁路提速的序幕。时速140公里、夕发朝至的列车开始开行。紧接着,1998年、2000年、2001年、2004年、2007年我国铁路先后实施五次大提速。每次大提速,全国铁路职工都会全力以赴迎接考验和挑战。为此,面对提速调图带领的变化,原太原北机务段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克服困难,敬业奉献,一次次完成了提速任务,经受住各种考验和挑战!
  春雨润青,夏日泼墨,秋草摇黄,冬雪飞白。
  2004年元月,原太原北机务段有2700余名职工,韶山1型、8G型电力机车共有141台,担负石太线、北同蒲线、西山和太古岚支线的货物牵引任务。11月份,原太原北机务段与灵丘机务段合并,成立新太原北机务段,成为内燃、电力机车混合的机务段,拥有内燃、电力机车共计197台,承担石太线、北同蒲线、京原线、西山和太古岚支线的货物牵引任务。2006年7月,石太线上单司机值乘;9月,开行了太北到湖东的直达货物列车,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社会效益,运输能力在太原铁路分局安全生產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5年3月18日,全国铁路撤销43个铁路分局,成立18个铁路局,实行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模式。因此,太原铁路分局与大同铁路分局合并,成立了太原铁路局。原太原北机务段发展也迈上新台阶,2005年8月,职工达3976人,配属韶山1、8G型,东风内燃系列196台机车,承担石太线、北同蒲线、京原三大干线和太古岚、西山、忻河三条支线的货物列车牵引任务。
  2007年,原太原北机务段对8G型电力机车进行二次大修,进一步提高了机车质量;在所有正线实行了双司机配班单司机值乘,有效保证了行车安全,提高了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十一五”期间,原太原北机务段改造或新建了运转调度楼、材料楼、职工礼堂、食堂、公寓、浴池、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大量计算机的应用、科学性规划,花园式建设,人性化管理,为广大干部职工营造了学习、工作、生活的和谐氛围,使经营管理、安全生产、机车质量等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08年,电力检修车间主要承担段属8G型、韶山1型、韶山4型和和谐C2型电力机车的大修、中修、小辅修等生产任务。电力机车中修库经过改造,变为大修库,当你走进窗明几净的大修库,可以看到橘红色天车、深灰色墙壁、浅绿色走廊地面,不同班组特色文化建设,宣传长廊的时代气息,红蓝相间的钢板检修场地。电力机车干净整洁,司机室内信号、电台、LKJ装置、空调等一应俱全。车内各种先进的电器、制动、电路设备,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使用,使检修作业的机械化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令你感受到电力机车带给人们的无穷魅力。
  岁月匆匆,花开花落,时间转弯处就像一道分水岭。2009年8月2日,对于原来太原北机务段的干部职工而言,是一个难以忘却的日子,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太原铁路局领导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对全局车务、机务系统生产力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原太原北机务段与太原机务段合并,成立了全新的太原机务段,部分干部职工进行了优化整合,许多人变换了岗位,转变了职责,接近退休年龄的一些干部职工退居二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朝思暮想的原太原北机务段。两个段合并后,机车也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集中修,极大地提高了机车的检修质量和运用效率。从此,太原机务段踏上新征程,迎来新气象、新变化、新发展。
  2009年4月1日,全长189.93公里的石(家庄)太(原)铁路客运专线通车运营,太原到石家庄运行仅59分钟,比过去压缩了4小时;到北京西站,用时2时59分。石太铁路客运线全线贯通全线能达到设计时速200—250公里,石太客运专线全线设有隧道34座,其中双线隧道总长35.522千米,单线隧道总长78.751千米;全线桥梁89座。石太客专的开通运营,加强了山西与周边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流动,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均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运输需求和运输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铁路在山西省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2011年1月11日,横贯晋、陕、宁三省的太中银铁路开通,把大西北能源基地与环渤海经济圈紧密联系在一起;
  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开通,太原铁路局跨入高铁时代;
  2014年3月19日,韩原线开通,晋煤外运增加了新通道;
  2014年7月1日,大西高铁(太原南至西安北)开通运营,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提高了区域铁路运输能力,而且完善了晋陕地区铁路网结构,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了西部大开发。   ……
  每一条新线的开通运营,对于太原机务段都是一次机遇和挑战。
  2009年10月18日,首批48名动车司机担当太原站至北京西站4对动车值乘任务,开启了太原机务段的高铁时代。
  2013年3月3日,伴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运行在西山线的8G型85号电力机车回库了,结束了在该段“服役”的历史;2014年9月19日,韶山1型电力机车也从段上“退役”。2011年2月,原太原北机务段开始配属韶山4型电力机车。随后,太原机务段陆续从湖东机务段、济南机务段、洛阳机务段等单位调拨来韶山4型电力机车。2013年,段拥有180台韶山4电力机车,35台和谐电力机车,承担南同蒲、北同蒲、石太线、太中银、韩原线等线路的客货运输任务。
  岁月中翻动着一页页难忘的日历,让人在悄然回眸间,追忆所思。
  为了提高电力机车检修能力,从2012年4月起,太原机务段北区检修车间办公楼、定修一库、二库、喷漆库、验收楼、材料楼、打风室、职工浴池、轮轴车间等建筑物相继被拆除,在其原址上新建电力机车中修检修基地。5月17日,一台挖掘机正对太原机务段北区检修车间定修二库最后一处摇摇欲坠的墙进行拆除。至此,定修二库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时间像一位岁月老人,向我们倾诉着她那峥嵘岁月的故事。
  太原机务段北区电力机车检修联合厂房,秉承了高品质、创一流的建设理念,从2012年5月开工,历时16个月,总投资8000多万元,整体库长210米、宽111米、主跨高度21米、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拥有一个入库股道、两个出库股道,4个固定电力机车中修台位,配设主要机械动力设备和辅助工装336台(套)。机车检修的工艺流程布局是按照流水线作业方式设置,车体检修采用流水线式移动检修台位,有效提高了中修机车台位利用率和设备通过能力。
  架车的主要设备是4组8台电动架车机、2组4台工艺转向架,以及(2台63吨、2台10吨天车)双层结构的4台天车。这3套设备配合使用,使韶山4机车的车体检修不同工序在不同的台位进行,实现了流水化、推进式的作业方式。车体与转向架的分离以移动式台位的作业方式,解决了以往进入修程的中修机车架车后固定占用台位、台位使用率不高的问题,为压缩中修停时创造了条件。
  检修联合厂房分为机车解体组装区、电器检修区、转向架检修区、电机检修区、部件检修区、清洗区、电机浸漆间、机车大部件备品库八大区域,按配件功能分为24个功能区和36个检修作业区,采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工艺设计和工装设备,提升了检修装备自动化技术水平。检修工艺路线实现了先分散后集中,待修部件按专业分别以“U”型物流方向流动,分别在不同工位完成清洗、检查、检修、检测、试验的工艺过程,直至进入组装环节装车。流水线的作业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人员定位、部件定位检修方式,使工艺过程进一步顺畅,检修效率较传统的检修方式成倍提高,职工检修设备、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检修联合厂房的生活辅助楼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共有三层,一层是生产辅助区,包括调度室、会议室、工具室、信息机房、仪表检修间、轴承检测间等,调度室实现视频监控。二层检修车间职工3间更衣室实现集中管理与班组分开,辅电、电器、动力、牵电、受电弓、交车等18个生产班组格调统一,各有特色。三层为检修、设备车间,技术室、验收室、教育室办公区,检修数据管理实现定时管理。强大的装备实力与先进的科技、人力资源,注定会推动检修车间向着更好的未来前进。
  如今,我所在的太原机务段太北检修车间有干部职工500余人,设生产班组36个,主要担负全段171台韶山4型机车的大修、中修、小辅修、临修和和谐D3、和谐D1型机车的二级整备、C1-C3等检修任务,以及外段韶山4型机车的大修、中修任务。
  这些年,太北检修车间秉承的管理理念是:检修模式工厂化,管理手段数据化,服务意识市场化,质量控制航天化,作业过程标准化。在工作中,他们积极打造“勇毅笃行,敢于争先”的团队精神,按照“6S”管理模式,实现了电力机车检修的集中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国产电力机车检修基地,充分满足了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货运增量、新线开通的生产需求。
  如今,我在太北检修车间从事韶山4型电力机车的牵引电机、制动风机、压缩机等电机的检修工作。耐压机、潜油泵试验台、轴承加热机等新设备的使用,有效提高了检修质量和工作效率。检修联合厂房设有专职保洁员,负责检修工作场地的卫生。每天在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机械化程度高的场地干活,我心情格外舒畅,检修质量稳步提升。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修火车工人,虽然辛苦,但我感到很光荣,更为我国铁路飞速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
  2013年10月,太原机务段北区设备车间被拆除,完成了历史使命。在原地址上新建了一座2000平方米的职工食堂,能满足500人就餐,解决了职工就餐难的问题。
  2014年初,段上对原有露天整备机车条件艰苦的整备场进行拆除、升级改造。2014年10月,5600平方米整备场投入使用,拥有自动清洗机车、自动上沙机等设施设备。其中无电整备棚面积1500平米,内设6条股道、12个作业台位,日整备机车能力为190台/日。全新的整备作业模式实现了现场管理智能化。从机车入库、检测、上砂、保洁、入整备棚、作业人员检查、施修到交车的每一个环节,分析人员通过实时监控、检索分析、及时提醒,严卡作业流程,严把作业质量,达到微机记录、过程追溯,实现了整备作业的标准化、集中化、智能化管理,提高了整备作业质量和效率。同时,新建了整备车间,乘务员侯班楼。
  太原机务段北区采用花园式的布局,草坪绿茵,百鸟争鸣。松树、槐树、杨树等树木郁郁葱葱,林间小路曲径通幽,绿树成荫,景色宜人,优美的环境,愉悦着每个职工的心情。
  近年来,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对太原机务段的发展建设给予了巨大关怀和支持,从建设全路一流的折返车间、救援基地、乘务员候班楼、职工浴池、动车整备楼、立体车库,到北区的电力机车中修检修基地,每一项工程领导都时刻牵挂在心頭,每一项工程领导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每一项工程都使干部职工铭刻在心,倍受鼓舞和感动,更加激励着全段职工努力工作。
  如今,太原机务段迈进了新时代,迎来黄金发展时期,有职工6000余人,配属韶山4、和谐号系列、东风内燃系列等机型346台机车,客运主要担当南同蒲、北同蒲、太焦、石太、侯西、太中银、京原、韩原、京广、京广高铁、石太客专、大西高铁12条干线,太岚、忻河、宁岢、介西4条支线58.5对旅客列车、70对高铁、动车组值乘任务牵引任务。货运主要担当北同蒲、韩原、京原、石太、太焦、太中银6条干线和太古岚、西山、忻河、太兴4条支线268对货车牵引任务。
  如今,太原机务段积极建设企业文化,形成了“安全正点,当好先行”的太机使命;“忠诚、敬业、务实、担当”的太机精神;“携手共创美好家园”的太机核心价值观;“段好家更好,家和段兴旺”的太机愿景。
  如今,太原机务段北区是花园式布局,环境优美。生产生活、检修设施、运用整备焕然一新,形成检修、运用、整备三位一体,现代化、多功能的货运生产示范区,为石太线、太中银、北同蒲线、韩原线等线路的货物增运增量提供了动力保障。他们从职工素质、作业标准、工艺流程等方面,瞄准全路先进水平,着力打造一流的机务段。
  人生在世,谁又能轻装上阵?一个人一生总是要背负很多东西,欲望、情感、回忆、畅想……这些东西构成了人的丰富,而修火车历程,伴随着我成长,走过那奋发向上、充满自信、梦想追求的流金岁月,永远留在我的心里。那波澜壮阔的检修火车头,激荡人心的滚滚铁流声,永远是一段优美动听的旋律。
  时代变迁,过去只能用来缅怀,蒸汽机车的淘汰,内燃机车的锐减,电力机车的跨越式发展,复兴号奔驰在广袤的大地上,我由衷地感到:我的国,厉害了!我为您而骄傲、自豪,我们的铁路已让世界同行仰慕,走向世界的笛声已经鸣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昔日的原太原北机务段已经荡然无存,曾经的布局设施华丽转身。我身边每天都在变化,而修火车也越变越好。机务段的每次变革,都推动着铁路的蓬勃发展,见证着共和国铁路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老马最近心情不错,一是因为局里后院新建了一座池塘,里面养了几十尾漂亮的锦鲤。老马除了工作之外没什么业余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喂鱼。工作上的压力再大,只要去街心花园的池塘边上喂一会儿鱼,心情立时云淡风轻。当然,老马高兴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长采纳了自己的建议。  局里大楼重新装修后,张局长也想把原先光秃秃的后院装饰一下。身为办公室主任的老马知道张局平时最爱研究堪舆之术,便找了一个自称是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来
期刊
亲爱的读者,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定然以为笔者纯粹虚妄事实任意杜撰,换位思考,倘若我不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也会责怪作者信口开河异想天开。诚然,峭壁和小虾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岂能牵强附会混为一谈呢?且慢,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有你意想不到的生机盎然的生命景色,自有你体验不到的详静融洽的生活乐趣。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大地之文章。你不妨听完我这段真实描述,就如随我走进深山游览了一番,自会顿时释怀继而啧
期刊
渐行渐远的绿皮火车,悄悄隐退到历史的长河中。我对绿皮车刻骨铭心的怀念,是因为它承载了我激情燃烧的岁月和浓烈淳朴的爱情。至今难忘1991年那个美丽的夏天,我与丁琼在绿皮车上相识,未曾想到一时的邂逅竟促成了一份永远的美丽,一见钟情竟注定了我与她相随一生的情缘。  那年,我考上西安一所大学,趁暑假回长沙看望父母。我乘坐西安至广州的绿皮火车在信阳站停留时,我的座位对面来了一位穿着连衣碎花裙的少女,一双会说
期刊
一  几天前我回到乡下,妈妈告诉我说:“五婶死了,死在我家门前的玉米地里,是自己喝的敌敌畏死的。”这个消息对于我来说像晴天霹雳,令我震惊。我怎么都想不明白五婶那么坚强的一个人,怎么会自杀。妈妈说:“还不是婆媳关系不好,三子不孝顺被气死的。”“这,这不可能吧,我知道五婶最疼爱的就是三子,三子是五婶的心尖,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情,才使得五婶就这么哀怨地离开三子?”往事一件件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眼前展开…… 
期刊
编者的话:《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是一部中华文化的集大成作品。它问世两百多年来,人们对它阅读、探究的热情经久不衰。一部《红楼梦》,引多少文人墨客诵读研习,又有多少“红学”爱好者撰文著书,可谓汗牛充栋了。自新年伊始首期,本刊开辟“莫友品《红楼梦》随笔”栏目,将陆续推出作家莫友阅读《红楼梦》的感想随笔。以品味《红楼梦》写作技巧为主线,意在文学借鉴,重在写作进步。视角独特,夹叙夹议,由浅入深
期刊
夸张,是为了强调或突出事物、事件和人物的某些特征,有意的、自然的、言过其实而合乎情理的表达。夸张可以直指事物的本质,或把人的外貌、内心世界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让自然景物、人类社会活动大放异彩。  文学创作中,通过把写作对象的特点、特征或动作,进行夸大和渲染,赋予一种新奇与变化的情趣,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和阅读兴趣,增添作品的审美趣味,称之为夸张艺术。  夸张这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作品中的人和事加以
期刊
公元71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平常的年份,大唐帝国的政局,波诡云谲,杀机四伏。  6月,唐帝国第六任皇帝李显被妻子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太子李重茂登基;十几天后,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诛杀韦氏全族和安乐公主;稍后,李重茂迫于形势,让皇位于他的叔父、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李隆基晋位太子,本年二十七岁。  大唐帝国由此在艰险中突破了瓶颈,迈向了第二次辉煌。  然而,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发生在
期刊
一  晨光熹微,雀鸣声声。老陈在院子里搬长木板,院里院外忙进忙出,厚实的脚步声唤醒了睡梦中的小陈。小陈的母亲在厨房熬好了小米粥,此刻正在炒鸡蛋,葱香味传到了小陈的鼻子里,他一下子来了精神,迅速起了床。  老陈见小陈舀了盆水想洗脸,忙叫住他道:“先别急着洗,咱先把家伙什都装上车,少不了再洗一次,不然吃了饭再装的话日头就毒热起来了。”  小陈没出声,奔向墙边扛起一根长木板往门外的破旧五征三轮车走。  
期刊
阳光头绳  阿书是奶奶的小孙女,最喜欢和奶奶一起在阳光下晒太阳聊天了。  奶奶也曾是个小姑娘,也曾绑着两条黑油油的辫子。她常说:“真想要两条橙色的头绳呀。”  “为什么是橙色呢,我觉得红色最好看!”阿书瞅瞅怀里火红的野蔷薇花。  奶奶边给她编辫子,边笑眯眯地说:“你瞧,阳光就是最最鲜亮的橙色啊。”  “不是的。”阿书在心里说,“老师讲过,阳光是金黄色的。”  但阿书是个很乖很乖的孩子,所以她只是乖
期刊
乡愁的忧思,远去的家园;友情的温暖,人文的情怀……读罢广铁文联秘书长陈志雄的散文集《忧伤的围屋》,掩卷之余,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就是这样的情愫。  故乡情怀与乡间书写  何谓文学,文学就是情学,也是人学,更是人性多元的表达……  文学情感的表述,人文关怀的表达,始终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纵观古今中外,无论是家国命运的鸿篇巨章,还是底层人物抑或个体生命的叙事记述,人类的情感与复杂的人性,始终是贯穿于整个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