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社区康复对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lo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究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社区康复对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社区医院的脑梗塞患者100例,全部进行积极的社区康复,首先给予脑梗塞的常规康复治疗,之后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所有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健康感、躯体角色限制、躯体功能和社交功能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康复前和康复后的健康感、躯体角色限制、躯体功能和社交功能评分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康复前,说明及时、尽早进行康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社区康复应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社区康复;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671-8801(2014)10-0301-02
  和谐社会提出了很多让人期望达到的东西,其中生活质量问题就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词语[1]。生活质量又被称为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J.K.加尔布雷斯所著的《富裕社会》一书中。此后,生活质量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80年代初,中国开始结合国情对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及有关问题进行研究[2]。
  脑梗死好发于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大约25%的患者发病前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史。发病前的前驱症状有头晕、头痛、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起病速度较慢,病情经常几小时或者1~3天达到高峰[3]。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在我社区医院治疗后的脑梗塞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31例,年龄45岁~74岁,平均年龄57岁。
  1.2研究方法:
  对100例脑梗死患者全部进行积极的社区康复,首先给予脑梗塞的常规康复治疗,之后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所有患者康复前后的健康感、躯体角色限制、躯体功能和社交功能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护理方法:
  100例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关节的被动活动、饮食干预等常规康复后,再针对各自的情况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早期康复训练。其中功能训练有步行训练、步态矫正练习、肌力及耐力练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练习:语言交流训练、劳动作业治疗等;咨询、辅导服务类有心理辅导;家庭环境调试辅导;社会生活技能辅导等。医药服务类预防措施有推拿、按摩、针灸等[4]。
  1.4诊断标准[5]:
  应用简化后的Sf-36量表对10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的评分,主要内容有健康感、躯体角色限制、躯体功能和社交功能,评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康复后的健康感、躯体角色限制、躯体功能和社交功能评分均高于康复前。见表1。
  3 讨论
  社区康复本来是为了住在社区基层的广大因疾病导致生活障碍的患者就地、就近、省钱、省力、及时地得到康复治疗和服务而产生的,以解决患者们“康复无门”的困苦,而且,让因脑梗塞而导致生活障碍的患者在社区进行康复训练,不仅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而且康复治疗简便廉价,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社区康复在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上,还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使社区康复达到有效地、可持续发展[6]。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得到,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康复前,说明康复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社区康复应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4]罗颖,徐程莹.康复训练和出院后康复督导对脑梗塞康复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0):153﹣154.
  [2]吴矿文,江滨,梁杰,等.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适宜技术在社区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27.
  [3]刘亚梅,毛淑芳,刘岩,等.公众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认知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4):2692﹣2693.
  [4]徐德强,李勇民.欠发达地区社区康复工作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4):209.
  [5]王庆龄.社区康复在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35):7506﹣7507.
  [6]方志莲.脑卒中的社区护理现状与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1):1166﹣116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及机制,评价其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氨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氨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CT
期刊
【摘要】由于乳腺癌近年来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对于其诊断和治疗显得非常有必要。乳腺癌是发生在女性群体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及早对其进行诊断对于患者预后治疗非常重要,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乳腺癌诊断新技术应用进行综述,为广大的乳腺癌诊断工作者提供建议。超声诊断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已经成为了目前最为主要的诊断方法,其二维灰阶超声诊断联合超声造影、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等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乳腺癌;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291-01  临床用药的配伍问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配伍得当可增加疗效,配伍不当可影响治疗或造成药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1 口服药物的相互作用  1.1 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 H2受体拮抗剂与心血管药物合用时可发生如下相互作用。西米替丁与硝苯吡啶合用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的变化;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在新生儿复苏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出生发生新生儿窒息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助产士在新生儿复苏过程中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新生儿中,体重不足1.1kg,孕周﹤30周者1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59例新生儿均成功复苏,复苏成功率98.3%。结论:助产士在新生儿发生窒息后,要熟练应用新生儿复苏技术,与临床医师密切配合,以提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术后输血策略。方法:对我院供体受体AB0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90例,通过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输血的策略。结果:此9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100%,所有患者造血干细胞均成功植活。结论: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的输血策略基本能够满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术后输血的需要。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
期刊
【摘要】目的 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分析。方法 选取我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肾上腺皮肤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生化检验的方法来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检验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验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检验的有效率为70.0%,表明观察组的检验结
期刊
【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普外科手术围术期处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68例普外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处理措施和方法。结果 患者术中血糖浓度控制在7.1~11.2mmol/L;切口Ⅰ期愈合61例(89.7%),切口感染Ⅱ期愈合7例(10.3%);以上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严格控制普外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围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肾脏积脓引起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4年4月间诊治的26例肾脏积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所选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抗休克等综合治疗同时实施了急诊手术,其中23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8.4%,死亡3例。结论:肾脏积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应该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同时进行手术治疗,进行抗感染及支持多个器官功能,以免出现MODS,这
期刊
【摘要】目的:對比吲哒帕胺和依那普利与两者联合应用治疗自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在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的收治的自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50例,分为吲哒帕胺组,依那普利组和依那普利吲哒帕胺联合用药组,采用不同的药物方案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的结果。结果:自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使用吲哒帕胺或依那普利时,降压幅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当联用吲哒帕胺与依那普利时降压效果明显好转,总有效率高达9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到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投诉现象及原因。结果: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58例,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不良反应及其他,其中过敏性不良反应占67.24%,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