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R61促进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及管状结构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grand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对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形成管状结构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噻唑蓝比色法,观察CYR61对体外培养的非洲绿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系(RF-6A)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在CYR61作用下RF-6A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Matrigel基质胶实验,观察CYR61对RF-6A细胞形成管状结构的影响.不同浓度CYR61和不同于预时间的吸光度(A)值、各组迁移的细胞数和管状结构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应用不同浓度的CYR61(O、5、10、50、100及500 μg/L)干预RF-6A细胞72 h,随着CYR61浓度增加,MTT比色法显示A490nm值升高,分别为0.511、0.522、0.532、0.597、0.765、0.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828,P <0.05);400 μg/L的CYR61干预RF-6A细胞不同时间(O、12、24、48及72 h),随着时间的延长,A490nm值升高,分别为0.533、0.598、0.643、0.695及0.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10,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中,不同浓度的CYR61(40、200、400 μg/L的CYR61及400μg/L的CYR61 +25 mg/L的抗CYR61抗体)、80 μg/L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阴性对照组每一高倍视野的细胞数分别为(66.83±3.87)、(77.83±4.26)、(96.83±3.49)、(70.67±3.83)、(98.33±3.14)及(62.00±7.62)个,随着CYR61浓度增加,迁移的RF-6A细胞数增加(F=46.987,P<0.05),400 μ,g/L的CYR61促进细胞迁移的能力与80 μg/L的VEGF相当,而加入抗CYR61抗体则可以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Matrigel基质胶实验中,不同浓度的CYR61( 40、200、400 μg/L的CYR61及400 μg/L的CYR61 +25 mg/L的抗CYR61抗体)、80 μg/L的VEGF及阴性对照组每一高倍视野的管状结构数分别为(34.33±2.50)、(60.67±3.72)、(88.17±2.93)、(51.17±2.14)、(90.83±3.49)及(31.83±3.31)个,随着CYR61浓度增加,RF-6A细胞形成的管状结构数增多(F=355.224,P <0.05),400 μg/L的CYR61与80 μg/L的VEGF作用相当,而加入抗CYR61抗体则可以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CYR61在体外可以促进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形成管状结构,CYR61可能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患儿男性,23个月.因出生后发现右眼小眼球伴有眼眶巨大囊肿,于2011年4月13日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眼科就诊.患儿系二胎足月顺产,其母妊娠期无明显临床疾病史,家族中无特殊眼病史.生后1d,发现患儿右眼不能睁开;第4天,在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出右眼微小眼球,位于鼻上方,角膜隐没于结膜上穹隆内;1个月后,右眼下睑皮肤逐渐隆起,呈青蓝色,睑裂外露出粉红色组织,呈横行,并逐渐加重,未行任何治疗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筹)主办的第一届神经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神经眼科骨干培训班于2012年6月7日至11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神经眼科学组自2011年3月筹建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学术会议.参会代表300余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包括台湾省),还有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神经眼科学者参会.大会收到学术论文200余篇,大会学术委员会精心选择了专题讲座17项,大会发言和病例讨论
期刊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随着对疾病认识的加深和手术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采用针对不同类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则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有关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案选择、白内障手术对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等研究报道较多,因此有必要予以综述,以促进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治疗研究。
虹膜松弛综合征(IFIS)是白内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国际眼科界在对全身应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坦洛新等发生IFIS危险因素和处理对策的研究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国内眼科界对于IFIS的关注程度与国外同仁相比尚存较大差距,缺乏对IFIS的明确诊断和处理对策,影响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建议充分关注发生IFIS的危险因素,对可能发生IFIS的高危患者,在术前和术中能有充足的准备和应对措施。
患者男性,61岁.因右眼视力下降3个月,于2012年2月18日来长春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1,左眼为0.8;眼压右眼为1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为17 mm Hg;右眼角膜透明,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透明;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颜色可,颞侧赤道部视网膜可见相邻的圆形和纵向条形4个裂孔,裂孔周围视网膜脱离、增厚、机化(精粹图片1);左
期刊
目的 评估眼睑松弛症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畸形的手术整复效果.方法 对2006至2011年54例(98只眼)眼睑松弛症稳定期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临床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并发畸形均行手术整复,包括上睑成形:松弛皮肤切除、脂肪切除;泪腺脱垂复位,上睑下垂矫正,下睑退缩矫正,外眦畸形矫正等,术后随访6~60个月.结果 眼睑松弛症患者的发病年龄平均9.6岁,女性32例,男性22例,病程2至1
CYP4V2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细胞色素P450家族4的成员,因其确切的生理学功能及内源性底物尚不明确,因此,被称为P450孤儿酶.该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视网膜变性疾病——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目前对CYP4V2的功能特性尚不了解,但由于该酶与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对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进行功能缺陷方面的研究可为寻找CYP4V2的特异性底物及研究疾病的临
期刊
目的 评价新型+3.00 D非球面ReSTOR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功能性视力,并与+4.00 D非球面ReSTOR IOL进行对比.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患者60例(120只眼),分为2组,分别植入+3.00 D非球面ReSTOR(+3.00 D组)和+4.00 D非球面ReSTOR IOL(+4.00 D
目的 比较新型光学低相干反射仪Lenstar与IOLMaster测量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同一观测者分别应用光学低相干反射仪Lenstar和IOLMaster V5.4测量98例白内障患者157只眼的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值(Km)和前房深度(ACD),比较两种仪器测量眼前节参数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并且比较分别使用4种IOL公式(SRK/T、Holl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