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以读促讲,读悟结合”的学习方法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t5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声琅琅是对于学生学习最自然的状态和我们对于孩子学习的最美好的印象,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圣人贤者的古训,流传千年自有它的道理, 把培养学生具有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关于教材,恰当取舍,从读教材中领悟方法。
   1.把教材读薄,抓住主旨,抓住其单元主线及文本的精髓,从文本中吸取方法,学以致用。统编版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非常长,初读感觉很难,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有把教材读薄的本领,带领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字数多,篇幅长,研读过无数遍,还是感觉无处下手。教师都有这种感觉,更别说学生了。最终,我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教学时只设计了两个主问题:一是画出描写“我”的语句,作批注;二是运用处理第一个问题时的方法,继续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结果证明,这样的思路,把教材读薄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轻松了,兴趣更高了,学习效率自然更高了。
   2.把教材读厚,适当拓展读,以作者的身份读、以学生身份读、以文本中的人物多角度读。通过不同的身份的读就会有不同角度的理解。现在的语文教学,倡导“读一文带多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以本为本,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增加阅读内容,努力把教材读厚。教学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一课时,教师在带领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有关鲁迅的文章,让学生多读读,从不同方面了解鲁迅,认识鲁迅,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3.恰当取舍,选准切入点读。每次读都选取一个切入点,比如一篇课文,这次可以从人物感情入手,着重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人物感情是丰富的,更需要学生用心去体会。多读多感。现在的语文课堂倡导主问题引领,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研究教材,紧扣重点开展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如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就可紧扣美丽整洁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读文思考:课文围绕美丽整洁,描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场景?引导学生梳理出海上、海滩、庭院、街道、公园五处场景,具体了解每一处场景又是如何描写美丽、整洁的。
   4.大声朗读与默读等多种方法结合运用。大声朗读书籍是最直接的读书呈现方式。每当说到大声朗读,脑子里就呈现出古人在学堂里摇头晃脑的读书的样子,其实现在想来,那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在读书时多调动自己的口、脑、眼、手等多种器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去,动用的感官越多,读的越用心,收获越大,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成正比关系。在大声朗读之后,可以让孩子们进行适当的默读,更多的调动孩子的大脑,多思考,这也是通过朗读之后的感悟阶段,与朗读的文本进行一种无声的对话,一种心靈上的交流,一种智力上的碰撞。读的多了,会迸发各种各样的感悟。
   5.在读中感悟,学会批注式阅读。我们日常生活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倡“批注式阅读”,就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想、所惑、所感、所悟。批注式阅读是以一种问题研究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遵循阅读教学的要求和规律,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创造性对话。将学生在朗读中所想到的所关注到的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批注式自主阅读初步探索规律,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小学生运用的简易可行有效的批注阅读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初步实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并使之成为一种阅读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爱好,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文学习是一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科,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喜欢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思考,在朗读中领悟。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达到共赢。
其他文献
假期里,我读了学校大力推荐的《正面管教》。它如一场及时雨,让我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验,解码学生们行为背后的秘密,指导我去用更合适的方式来引领和润泽学生们的人生。   一、“赢了”与“赢得”的思考   与我们最亲密的是孩子。在我的大女儿成长过程中,每次产生争端,我总是以上位者的姿态把她的错误过失显微镜般地置于人前,细枝末节毫不放过,然后开始义正词严地说教、惩罚,直到孩子承认错误,表示不再犯
期刊
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考试的重要一环。但是从作文教学实际来看,学生作文写作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写兴趣不高,写作素材匮乏,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师以日记为突破口,尝试利用日记写作配合作文教学的开展,效果较为明显。   一、以日记写作促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验是唤起学生写作的灵魂所在,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有了体验,内容可抓住一天当中难忘的一句话
期刊
一曲悠远宁静的《姑苏行》,天籁之响,音音珠玑,我仿佛翻开了那清油灯下泛黄的线装书,来到山谷的江南。那里有一片美丽的河洲,河底漂浮着柔软的水草。嗅着那散发了两千年的蒹葭的晚香,细品那愈加吟诵愈显天真的民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吹笛,恰似吟诗,每每轻按六孔,便如沐浴久旱的甘霖轻松抖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   十年竹笛生涯,十年辗转流连,多少次在冷漠中重拾温情,只感谢一路有你。
期刊
人生如箭,短暂,也是瞬间。可遇到的人并不多,然而一生要体现价值,就必须微笑着去生活,尤其是面对陌生人时,微笑就更像是一把与人沟通的万能钥匙。所以,在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微笑着去交流,勇敢地向前行。   其实生命,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有停靠站点时的休息,而更多的,还是前行。   以前,我喜欢在这旅途中看一看风景,或了解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总之,我太贪玩了,总是受到很多事情的影响;或者在
期刊
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在一个特殊大环境下进行教学的。为了实现课堂的最优化,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阳光下。   一、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龄段,但他们模仿力强、接受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所以我注重在课堂内容的多样化,每两节课内容换一次,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期刊
当去同学家,看见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我羡慕死了。我不由地希望自己也有一个小天地。   伴随着夜晚的钟声敲响,我终于闭上了沉沉地眼眸。一阵带着淡淡的花香的微风抚过我的脸颊,“咦?这是哪儿?“我疑惑道。前面有间房屋,于是我慢慢地走过去。发现房屋里什么也没有,但后门放着桌子、椅子还有颜料。   我想:是为我留下的吗?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颜料开始尽情地绘画,画着想象中美好的小天地。   我在墙
期刊
亲爱的时光先生:   你好吗?   在我印象里的你总是步履匆匆,走过的地方总留下一丝尘埃,给爸爸的两鬓留下了一丝白发,像蒲公英的绒毛,像天空飘下的雪花,没有声音没有踪迹。   我小时候常在爷爷家,我坐在爷爷的腿上,旁边有一个用白漆覆盖住杯身的杯子,时不时冒出热气,爷爷便细细抿一口,笑着对我说:“乖孙女尝一口吗?”我便用力摇着头,因為那水实在是太苦,且泛着一层褐色。爷爷便大笑,我也笑,奶奶坐在
期刊
或许是因为父亲太严厉,从小到大,我对父亲没有什么亲切感。或许是因为父亲工作的缘故,很少在家,我缺少与父亲交流的机会,而与父亲变得生疏。可是,父亲的目光却是多样的,它教给我太多太多。  高兴时的目光   虽然父亲从不辅导我的学习,却总是时不时“拐弯抹角”地询问我的学习情况。每当父亲晚上下班回家,看到我伏在桌前认真学习时,便会悄悄地站在旁边静静看着。目光里满是慈爱,看的那样入神,似乎是在欣赏一幅美妙
期刊
杨万里写过“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六月西湖,苏轼写过“湖光潋滟,山色空蒙”的雨中西湖,可是大诗人们也许没有留意冬季的西湖,尤其是雪后初霁的西湖更有一番别样的魅力。   去年寒假我跟随父母到苏杭一游,恰逢杭州十年不遇的大降温,给杭州市民带来一场丰沛的降雪。天阴沉沉的,云朵里仿佛灌满了铅,沉甸甸的,过了一会儿,天空中便飘来依稀可辨的几点雪末,小雪一点点,一片片,细碎凌乱地飘摇而至。“云暗初成霞点微,旋闻
期刊
听说,你要重建。我听着,仿若半点不留意。心上却淹过淡淡的轻愁,脑海里翻腾起我们共度的过往。四季流转,恍惚如梦。  春日煦朗   你街面宽阔却又坎坷蜿蜒,路边崭新的黛瓦白墙,高高翘起的檐角似展翅的鸟儿正欲飞起。墙角鲜嫩的草被邻居爷爷家的羊啃得参差,娃娃们和小兔小狗在街上疯跑,尚还年轻的奶奶婶婶们或盯着自家的羊莫偷跑,或扛起锄头准备上坡播种除草,或忙着全家人的针线细细纳着手底斑斓的鞋垫,嘴里笑骂着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