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带尾蚴重度感染1例

来源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5191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鼠囊虫病系由猫泡尾带绦虫(Hydatigena taeni-aeformis)的幼虫即带尾蚴寄生于大鼠肝脏而引起,在一般条件下饲养的大鼠中极为常见。但每只鼠的感染虫数多在10个以下。本文报告一例大鼠带尾蚴重度感染。病例雄性Wistar大鼠,14月龄,体重275g,外观无异常。剖检发现肝脏有明显病变。肉眼见鼠肝已失去正常形态,表面及肝实质内满布圆形或椭圆形的半透明白色囊泡(图1)。多数囊泡发育整齐,如黄豆大小;少数直径仅2~3mm,也有大如玉米粒者。各囊泡间仅存少量被虫囊挤压、分割成不规则块状或线状的肝组
其他文献
1986年10~12月,对10头人工饲养的成年雌猴,采用外源性激素作超数排卵及体外授精实验。以4种方法进行超排处理,外科手术采卵。采卵总数49个,x=4.9&#177;4.58。均在5%CO<sub>2</s
采用剖腹取股“生物净化”的方法,是提高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品质的有效措施。为了提高剖腹产仔鼠的成活率,除须掌握剖腹取胎技术外,更应注意对剖腹鼠和保姆(代奶)鼠妊娠期的测
棉顶狨(Saguinus oedipus oedipus)属灵长目狨猴科,产于南美哥伦比亚的西北部。1973年起被列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之一。棉顶狨(简称棉狨)具有小型灵长类实验动物之优点,近年来
选用无自然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红面猴(Macaca speciosa)4只,其中2只经实验感染人HBV后,作了血清学检测:SGPT(改良赖氏法)、HBV标志物“两对半”(RPHA法、FLISA法、SPR
作者在进行疑似“牛流行热病毒”的分离过程中,利用Vero细胞从盲传乳鼠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开始误以为是“牛流行热病毒”,后来通过对其形态学、理化学与生物学特性的测
鼠痘是实验小鼠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一旦流行,感染率可达100%,死亡率极高,是实验小鼠生产中的最大危害之一。国内许多动物房屡有鼠痘流行,造成很大损失。如何用可靠、灵敏的方
过去对非人灵长类应用的人工授精技术大多限于将精液或精液凝块置于阴道内。对这类动物也进行过子宫内人工授精,但常需通过外科手术,将精液输入子宫内。由于猕猴属动物特别是
微量元素对植物、动物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营养作用及多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微量元素的研究已形成新兴的边缘科学——生命无机化学。业已证明某些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是酶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一组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在欧亚大陆广泛流行。该病主要危及青壮年劳力,起病急,危重病人比率多,病死率高,迄今缺乏特异的预防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