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共生:内涵、特征和实施路径

来源 :中小学教师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读写共生,则是通过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不断往复和交融,在信息的输入、输出过程中,实现言意共生、促进言语生命成长的融合性过程,具有相互促进性、实践创生性、整体推进性、共生体验性和纷繁复杂性等特征,实施的基本策略有:立足阅读,以写促读;为了写作,以读促写;专题读写,多元融合.
其他文献
2021年下半年,“双减”带给所有教育人前所未有的影响.各地各校纷纷从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家校协同、校外培训等多角度推进相关工作,切实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如何在此基础上推进学校管理的系统性变革,进而建立新的教育生态,让校园里的每个人都过上一种幸福美好从容自在的学校生活?“双减”的尽头,必然是学校生活的重构.
期刊
教师是教育事业进步的原生动力和核心力量,乡村教师承担着更大数量的乡村教学任务.在乡村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如何帮助他们成功跨越“数字—智能鸿沟”是教师信息素养和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分析了乡村教师的群体特征,明确了其跨越鸿沟的优势与弱势短板.我们提出利用智慧师训模式具有先进的“四自特征”和“三个优势”,在智慧师训所倡导的“三个智慧课堂”等具体措施助力下,打造乡村教师协同创新发展的新生态,以期持续帮助他们通过三个发展阶段成功跨越“数字—智能鸿沟”.
教师素养的提升是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教师成长是一个具体的、动态的、由内而外的过程.作为教师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应重视和把握教师成长的时代内涵,全面关注其精神成长、引领其专业成长、促进其自主成长和保障其持续成长,从而实现教师师德和修养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