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牛87块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长滩洼陷西部的断阶带上,整体构造形态为一断裂背斜构造,由玉1断层和牛青断层夹持成一条带。1999年12月该块S1上报探明含油面积1.5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5×104t。油层主要分布在沙一下部,油层埋深2845-3100m,为岩性构造油藏。针对本区勘探难点,分别就区域构造特征,沉积相带和储层特征加以深入研究,结合岩性构造油气藏成藏理论,寻找有利构造高点。以开发区为基础,对周边复杂地区的静态资料进行分析,在落实构造的同时,开展储层预测,最终确定有利构造、圈闭,实现井位部署。
关键词:滚动勘探 油田 油藏 储量
一、成果研究背景
牛87块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长滩洼陷西部的断阶带上,整体构造形态为一断裂背斜构造,由玉1断层和牛青断层夹持成一条带。1999年12月该块S1上报探明含油面积1.5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5×104t。油层主要分布在沙一下部,油层埋深2845-3100m,为岩性构造油藏。
目前该块共完钻井3口(牛87、牛85-85、牛85-87井),截止2011年6月,牛87井累产油12771t,气338000m3,水29594m3。牛85-85和牛85-87显示较差。
从已发现的油气藏和已完钻井分析,不同构造部位均有井点分布,井间储层变化情况较复杂,含油砂体分布控制因素不清楚,对油气分布规律认识不够,主要是因为该区地震资料采集时间较早,品质普遍较差,致使断层位置及展布规律认识不清,构造难以落实。都是制约本区油气勘探开发进程的因素。
二、可行性分析
根据以往研究工作取得的认识,认为虽然该区深化勘探面临以下2个方面的难点:(1)储集层横向变化大,分布规律复杂。(2)以岩性构造油气藏为主要勘探目标,技术难度加大。但通过对研究区整体分析,分井区、分层系解剖,通过精细构造解释及相关地质研究,对油气分布规律进一步加深认识,仍有潜力供进一步挖掘,从构造上看,牛87往南至开发区方向由近东西向断层切割而成的一个个地层上倾的小断块。条带内仅牛87井产油12100吨,其余5口井均因打在局部构造的低部位或断层上而未见工业油流,因此预测本区局部构造高点含油成藏潜力较大。
三、主要研究思路及成果
针对本区勘探难点,分别就区域构造特征,沉积相带和储层特征加以深入研究,结合岩性构造油气藏成藏理论,寻找有利构造高点。
1. 研究思路
以开发区为基础,对周边复杂地区的静态资料进行分析,在落实构造的同时,开展储层预测,最终确定有利构造、圈闭,实现井位部署。
2.构造解释
以完钻井生产动态为基础,结合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开展三维地震资料解释,重新落实构造。地震资料解释采用先定断裂系统、解释断层,再定层位、解释层位的流程。
首先,优选区内资料品质较好、位置较理想的完钻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分析,开展层位标定工作;
其次,在三维区内解释了多条连井剖面。同时建立基干剖面,对工区进行宏观控制,在此基础上展开精细解释,建立断裂构造框架。
在解释过程中,采用以地震资料为基础,以水平时间切片、相干体切片等技术为手段,以地质为依据的解释方法,提高了解释精度和可靠性。
3.沉积相带分析
沉积受构造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沉积相的分布方面。总体来看,沉积作用主要受北东向茨西断裂和茨东断裂控制。茨榆坨地区由于受茨东断裂和茨西断裂以及它们之间横断层的影响,大多数时期为剥蚀区或披覆沉积区,沉积厚度较薄。同时又由于相对平缓的地势,使得沉积相对稳定和单一。从构造演化时空来看,早第三纪初伸展作用加强,出现一些北东向延伸的伸展断裂,沿这些断裂发生玄武岩喷发,开始了裂谷前的火山活动阶段,沉积了房身泡组地层。
沙三早期,东部凹陷伸展作用逐渐加强,断裂活动增强,由构造控制的可沉积空间迅速增加,沉降速率远远大于沉积物供给速率。结果湖盆不断扩大,水体加深,整个东部凹陷形成几个半深湖—深湖洼陷,发育了水下扇、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相等沉积。
沙三期中后期,伸展作用逐渐减弱,断裂活动也减弱,沉降速率变小,沉积速率大于沉降速率,可容纳空间被沉积物所充填,湖盆开始变浅,在茨西断裂上升盘发育冲积扇—泛滥平原沉积体系,晚期的构造抬升作用,使构造高部遭到了剥蚀,表现为沙二段地层的缺失。
沙一期,由于断裂活动再一次加剧,凹陷再一次裂陷,水体面积扩大,湖泊水体向西北和西南方向扩张,沉积类型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
东营期,构造活动又增强,断裂控制凹陷的沉降,沉降速率小于沉积速率,致使东营组接受了巨厚的冲积扇和泛滥平原相沉积,湖泊面积明显缩小。晚第三纪以来,构造伸展作用减弱,凹陷内的断裂活动相对较弱,此时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第三系、第四系地层。
综上所述,沉积相类型和有利沉積相带展布与造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以冲积扇、泛滥平原、扇三角洲沉积类型为主。
4.储层预测
根据研究区实际地质情况和三维工区地震资料与井资料特点,在储层地质、储层参数分析、地震解释等研究基础上,确定应用基于褶积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技术、基于非线性映射原理的测井参数反演技术,通过相应软件进行该区的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在层位精细标定的前提下对工区地震资料进行系统反演研究,之后结合储层地质、储层参数分析和钻井、测试与分析化验资料,预测储层岩性、物性、含气性变化。
四、实施效果
牛87块位于牛居油田北部,整体构造为南高北低的形态,往开
发区方向发育多条近东西向断层,将本区构造复杂化,属复杂断块油藏。
本区在S1上报含油面积1.5km2,石油地质储量85×104t。区内共完钻各类井7口,其中牛87井S1段累产油12100吨,累产气33.8万方;牛85-85井试油见油,结论含油水层;牛85-87地质报废。从构造上看,牛87往南至开发区方向由近东西向断层切割而成的一个个地层上倾的小断块。
条带内仅牛87井产油12100吨,其余5口井均因打在局部构造的低部位或断层上而未见工业油流,因此预测本区局部构造高点含油成藏潜力较大。
五、经济效益评价
关键词:滚动勘探 油田 油藏 储量
一、成果研究背景
牛87块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长滩洼陷西部的断阶带上,整体构造形态为一断裂背斜构造,由玉1断层和牛青断层夹持成一条带。1999年12月该块S1上报探明含油面积1.5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5×104t。油层主要分布在沙一下部,油层埋深2845-3100m,为岩性构造油藏。
目前该块共完钻井3口(牛87、牛85-85、牛85-87井),截止2011年6月,牛87井累产油12771t,气338000m3,水29594m3。牛85-85和牛85-87显示较差。
从已发现的油气藏和已完钻井分析,不同构造部位均有井点分布,井间储层变化情况较复杂,含油砂体分布控制因素不清楚,对油气分布规律认识不够,主要是因为该区地震资料采集时间较早,品质普遍较差,致使断层位置及展布规律认识不清,构造难以落实。都是制约本区油气勘探开发进程的因素。
二、可行性分析
根据以往研究工作取得的认识,认为虽然该区深化勘探面临以下2个方面的难点:(1)储集层横向变化大,分布规律复杂。(2)以岩性构造油气藏为主要勘探目标,技术难度加大。但通过对研究区整体分析,分井区、分层系解剖,通过精细构造解释及相关地质研究,对油气分布规律进一步加深认识,仍有潜力供进一步挖掘,从构造上看,牛87往南至开发区方向由近东西向断层切割而成的一个个地层上倾的小断块。条带内仅牛87井产油12100吨,其余5口井均因打在局部构造的低部位或断层上而未见工业油流,因此预测本区局部构造高点含油成藏潜力较大。
三、主要研究思路及成果
针对本区勘探难点,分别就区域构造特征,沉积相带和储层特征加以深入研究,结合岩性构造油气藏成藏理论,寻找有利构造高点。
1. 研究思路
以开发区为基础,对周边复杂地区的静态资料进行分析,在落实构造的同时,开展储层预测,最终确定有利构造、圈闭,实现井位部署。
2.构造解释
以完钻井生产动态为基础,结合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开展三维地震资料解释,重新落实构造。地震资料解释采用先定断裂系统、解释断层,再定层位、解释层位的流程。
首先,优选区内资料品质较好、位置较理想的完钻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分析,开展层位标定工作;
其次,在三维区内解释了多条连井剖面。同时建立基干剖面,对工区进行宏观控制,在此基础上展开精细解释,建立断裂构造框架。
在解释过程中,采用以地震资料为基础,以水平时间切片、相干体切片等技术为手段,以地质为依据的解释方法,提高了解释精度和可靠性。
3.沉积相带分析
沉积受构造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沉积相的分布方面。总体来看,沉积作用主要受北东向茨西断裂和茨东断裂控制。茨榆坨地区由于受茨东断裂和茨西断裂以及它们之间横断层的影响,大多数时期为剥蚀区或披覆沉积区,沉积厚度较薄。同时又由于相对平缓的地势,使得沉积相对稳定和单一。从构造演化时空来看,早第三纪初伸展作用加强,出现一些北东向延伸的伸展断裂,沿这些断裂发生玄武岩喷发,开始了裂谷前的火山活动阶段,沉积了房身泡组地层。
沙三早期,东部凹陷伸展作用逐渐加强,断裂活动增强,由构造控制的可沉积空间迅速增加,沉降速率远远大于沉积物供给速率。结果湖盆不断扩大,水体加深,整个东部凹陷形成几个半深湖—深湖洼陷,发育了水下扇、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相等沉积。
沙三期中后期,伸展作用逐渐减弱,断裂活动也减弱,沉降速率变小,沉积速率大于沉降速率,可容纳空间被沉积物所充填,湖盆开始变浅,在茨西断裂上升盘发育冲积扇—泛滥平原沉积体系,晚期的构造抬升作用,使构造高部遭到了剥蚀,表现为沙二段地层的缺失。
沙一期,由于断裂活动再一次加剧,凹陷再一次裂陷,水体面积扩大,湖泊水体向西北和西南方向扩张,沉积类型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
东营期,构造活动又增强,断裂控制凹陷的沉降,沉降速率小于沉积速率,致使东营组接受了巨厚的冲积扇和泛滥平原相沉积,湖泊面积明显缩小。晚第三纪以来,构造伸展作用减弱,凹陷内的断裂活动相对较弱,此时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第三系、第四系地层。
综上所述,沉积相类型和有利沉積相带展布与造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以冲积扇、泛滥平原、扇三角洲沉积类型为主。
4.储层预测
根据研究区实际地质情况和三维工区地震资料与井资料特点,在储层地质、储层参数分析、地震解释等研究基础上,确定应用基于褶积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技术、基于非线性映射原理的测井参数反演技术,通过相应软件进行该区的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在层位精细标定的前提下对工区地震资料进行系统反演研究,之后结合储层地质、储层参数分析和钻井、测试与分析化验资料,预测储层岩性、物性、含气性变化。
四、实施效果
牛87块位于牛居油田北部,整体构造为南高北低的形态,往开
发区方向发育多条近东西向断层,将本区构造复杂化,属复杂断块油藏。
本区在S1上报含油面积1.5km2,石油地质储量85×104t。区内共完钻各类井7口,其中牛87井S1段累产油12100吨,累产气33.8万方;牛85-85井试油见油,结论含油水层;牛85-87地质报废。从构造上看,牛87往南至开发区方向由近东西向断层切割而成的一个个地层上倾的小断块。
条带内仅牛87井产油12100吨,其余5口井均因打在局部构造的低部位或断层上而未见工业油流,因此预测本区局部构造高点含油成藏潜力较大。
五、经济效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