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人生告别式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年1月22日,叶圣陶咳嗽加重,但仍旧可以读书写字。他读萧乾写的《易卜生的老乡如是说》,以为老友潘家洵已故去,在日记中记录:“使我大吃一惊。为什么没有收到他家人的通知。”第二天,他咳嗽更加嚴重了,午后只能勉强听家人读报。第三天,叶圣陶全身无力,已经没有听读报的精力了。第四天凌晨2点,他一口痰咳不出来,4点被救护车送至北京医院抢救,此后再未出院。
  到2月14日的下午,叶圣陶心情烦躁,入睡困难,对家人说:“我就要死在这张床上了。”2月15日,叶圣陶陷入深度昏迷。2月16日,叶圣陶去世,享年94岁。
  叶圣陶在早已写好的遗言中提及,自己的后事要一切从简:
  非但不要开追悼会,别的什么会也不要开。象(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为我开无论什么会都是不适宜的……如有医学院校需要,把尸体赠与(予)。如果火化,骨灰不要捡(拣)回。
  他还在遗言中郑重地说出了一个心愿,就是:我要在《人民日报》自费登个广告,告知相识的人,说我跟他们永别了。
  叶圣陶一生朋友很多,这是他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出生于江苏苏州,年少时便结交了不少朋友,其中更有一辈子都与他交情深厚的王伯祥、顾颉刚。不过,这两人都已经先他而逝了。
  王伯祥病逝于1975年12月29日,王伯祥的女儿给叶圣陶家打电话时,是叶圣陶家人接的。不料,叶圣陶在卧室听到了声音,急忙走出屋,抢过电话想要说话,可是又不知怎么说好,就又把话筒塞给家人。叶圣陶呆呆地听家人打完电话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不会忘记二人从中学读书时就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会忘记二人在北京大学一起教书的情景;也不会忘记在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一起当编辑的经历;更不会忘记王伯祥做媒人,促成了他与夫人胡墨林的婚姻,而在胡墨林去世后,又是王伯祥第一个来吊唁,给予他最多的帮助与安慰……
  顾颉刚病逝于1980年12月25日。顾颉刚与叶圣陶读私塾时,就已成为好朋友,相交70余年。叶圣陶曾以“玄妙观中三年少”等诗句,叙述他与王伯祥、顾颉刚的交情。顾颉刚逝世后,他们的另一位朋友俞平伯写信给叶圣陶:
  廿八夕手书敬诵。颉公之卒,意中亦出意外,闻其逝只一瞬间,殆无痛苦,似解脱也。若伤怀感逝,彼此差同,往事烟云,可胜道哉。惟善自排遣保重为要。
  这一年,叶圣陶86岁,俞平伯80岁。
  他深深念着这些朋友,不忘在遗言中嘱托家人,跟朋友们道声永别,这是叶圣陶遗言最独特的地方。(摘自《中国档案报》 张建安/文)
其他文献
广场舞总体看来是无主题变奏,不同的舞蹈队选择的曲目不尽相同。不过,这些看似随意挑选的舞曲,仔细看看也会发现挺有意思。舞妹子跳过的近两百首曲子主要包括了四大类:一是革命歌曲,也可以叫红歌;二是民族歌曲;三是爱情歌曲,也可以叫情歌;四是乡情或乡愁主题歌曲。三四两类为数颇多,构成了广场舞曲的主力,今天说说情歌。老实说,唱着革命老歌长大的广场舞群体,情歌听得不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认为它们是腐蚀人
期刊
今年春节,有机会再赴巴黎,特意去近年重新开放的毕加索博物馆参观.在二楼展厅,我看到一组毕加索晚年难得的作品和照片.虽然此时老毕已是鲐背之年,但自由不羁的笔触,穿着短袖T
期刊
威士忌公司请我去苏格兰,特地改了机票,在伦敦多留两天。  为什么是伦敦呢?  因为伦敦是我熟悉的异乡,我喜欢的人事物都曾经在此地停留。  张国荣在伦敦读的中学,陈奕迅在伦敦读的大学,而亦舒本人,也在27岁的时候,跑到英国开始了人生的新階段。  彼时,亦舒是一个失婚妇人,十七岁嫁给画家才子,自己还什么都不懂就生下了儿子,然后又和男明星谈过一场动荡而失败的恋爱,1973年历尽千帆的她向全世界宣布自己要
期刊
中国成语真不少,《中国成语大词典》就收集了18000个成语,够我们享用的了。它们历经朝代更替岁月沉淀,千锤百炼才敲打出那么多的四个字。它们不是歇后语,随便编,随意造,没心没肺的样子。  没想到这二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列车轰隆隆向前,不少新新成语也买了票上了车,它们的数量不是几百,好几千啊!我赶紧像列车员那样拿了一把扫帚,把散落在车厢里的新新成语扫拢,清洁打扫工作总是要做的。扫着扫着我突然灵機一动,何不
期刊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短路试验的合闸角控制系统,介绍了它的结构和原理,并给出了系统中合闸角控制器和反并联可控硅开关控制器的实现框图与工作原理。通过该系统,可以
前年四月底到五月初,我得黄君实先生和香港“石斋之友”邀请,到香港旅行两周时间。参观了一些展览,接触了一些书法朋友,也在“石斋之友”做了一次演讲并与听众座谈。香港社会的文化氛围及人情状态与内地有很多相似处,也因为长期分离,形成其自身特点。在香港,很多文化运作形态,非久居内地者可以想象,而在内地习以为常的情况,香港人也颇觉诧异。  香港的书法团体  此番为我发邀请函的“石斋之友”,从名称上看,不像一个
期刊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风骨,体现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资源。近年来,正在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上海不断加快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步伐。今年上半年,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三大重点任务——全面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  上海绝不是江南之外的“飞地”,都市化的上海仍是“文化江南”的重要组成组分。2018年1月,
期刊
近日,上海市文联联合江苏省文联、浙江省文联、安徽省文联共同组建“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成立仪式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相关领导和艺术家代表齐聚申城,共同见证联盟成立.沪
期刊
2018年6月9日,初夏的上海并不太热,但延安西路200号上海文艺会堂多功能厅里的空调虽已开足,却仍让人感到莫名燥热——这里正聚集着一群对电视、传媒、主持心怀梦想的莘莘学子
期刊
我能结识谢晋缘于他的儿子谢衍.谢晋有一个女儿三个儿子,谢衍是他的长子.rn1993年秋,浙江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周建萍打来电话,说谢衍在美国纽约大学电影系获取硕士学位,但在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