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霉素对去甲氧柔红霉素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凋亡的影响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ylovez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apa)对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分别用10、20、40、80 nmol/L Rapa处理THP-1细胞1 h,另设未经Rapa处理的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HP-1细胞自噬标志物LC3蛋白的转换情况(LC3Ⅱ/LC3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确定Rapa处理浓度。用不同浓度IDA作用THP-1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IDA对THP-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低于IC50的IDA作用Rapa处理或未处理的THP-1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和p62的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标志物LC3蛋白的转换情况。

结果

20 nmol/L Rapa处理的THP-1细胞LC3Ⅱ/LC3Ⅰ高于未处理的细胞(P=0.002 4);80 nmol/L Rapa处理的细胞凋亡率高于未处理的细胞(P=0.007 3)。根据蛋白质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选取20 nmol/L Rapa作为预处理浓度。IDA对THP-1细胞作用24 h的IC50为59.874 nmol/L。50 nmol/L IDA作用24 h后,Rapa预处理的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69.67±5.03)%比(41.67±3.51)%]和细胞凋亡率[(74.35±4.83)%比(41.25±5.24)%]均高于未预处理的细胞(均P<0.05);Rapa预处理的THP-1细胞Beclin-1、LC3 mRNA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均高于未预处理的细胞,p62 mRNA表达水平低于未预处理的细胞(均P<0.05)。

结论

Rapa能增强较低剂量IDA诱导的THP-1细胞凋亡,此效应可能是通过其引起THP-1细胞过度自噬实现的。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MM)一些少见临床表现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9年12月收治的1例以无痛性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MM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PML-RARα和NPM-RARα融合基因双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PML-RARα和NPM-RARα融合基因双阳性APL患者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治疗、随访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7岁。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形态学检查示异常早幼粒细胞占0.695;免疫分
克隆性造血是有特定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特征的造血干细胞分化成为各系成熟血细胞的一种特殊的造血模式,是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基础。深入了解其病因、机制以及特征,有利于认识其在不同人群或疾病中的价值。文章就克隆性造血的最新进展及其相关克隆性疾病进行综述。
目的提高对艾曲泊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生严重皮肤变态反应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艾曲泊帕治疗后发生皮肤严重变态反应的ITP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例ITP患者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无效而给予艾曲泊帕治疗,9 d后出现胸、背部散在红色皮疹,3 d后皮疹蔓延全身,并出现皮肤松解脱落及水泡,经停用艾曲泊帕,给予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
目的分析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探讨其合并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5月收治的1例IgD型MM合并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的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为IgD型MM合并系统性轻链淀粉样变性并有多器官损害,给予PD方案治疗,初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IgD型MM合并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加重了多器官损害,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
目的探讨原发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月收治的1例原发心脏DLBCL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8岁,初期临床表现为反复活动后胸闷、气喘,后突发晕厥,行心脏肿瘤切除术+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术后病理提示DLBCL,予以R-CHOP方案化疗8次。随访至截稿前,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结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检测基因突变对于不明原因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二代测序检测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113例不明原因全血细胞减少
目的:提高对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2月收治的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患者的诊疗过
CD47作为一种跨膜蛋白,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通过与巨噬细胞上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结合,释放抑制信号,逃避巨噬细胞的吞噬。淋巴瘤细胞CD47表达上调是诱导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潜在的治疗靶点。文章就CD47诱导的免疫逃逸、靶向CD47的单克隆抗体和细胞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提高对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合并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收治的1例AML合并LBL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性,11岁,以发热、血象异常、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临床表现,行颈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诊断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