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收治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治疗39例(死亡2例,37例治愈)。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应尽快明确诊断,根据病情不同及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关键词 腹部闭合性损伤 诊断 急救 手术治疗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外伤中最常见的一类损伤,约占腹部损伤的32%[1],因其致病病因繁杂,病情隐蔽复杂,病程发展快,极易造成临床诊断困难,以致危及生命,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对腹部损伤的部位,是否有内脏损伤,复合伤应及时明确,以便采取急救措施。2003年1月~2010年1月收治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62例,回顾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10~79岁。根据临床症状:患者入院明显腹痛56例,入院时休克状态27例,合并骨折36例。合并胸部损伤14例,合并颅脑损伤11例,肝破裂12例,脾破裂27例,十二指肠破裂3例,空肠,回肠破裂16例,大肠破裂5例,胰腺损伤7例。合并骨折36例。合并胸部损伤14例,合并颅脑损伤11例,肝破裂12例,脾破裂27例,入院后56例行腹部B超、51例行腹部X射线,58例腹部穿刺及腹部CT检查。8例行诊断性腹腔灌洗。根据受伤原因:其中交通伤47例,跌摔伤10例,斗殴他伤5例。就诊时间:伤后就诊时间<1小时7例,1~8小时19例,>8小时37例。
治疗方法:其中行保守治疗23例,急诊剖腹探查手术39例,其中脾切除21例,脾修补6例,肝修补术及部分切除9例,肠修补及肠切除19例,胰体尾修补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12例,行颅内血肿清除减压9例,骨折内固定23例。与胸外、骨科、及脑外科进行联合手术12例。
结 果
保守治疗23例均痊愈(100%),术前明确诊断36例,手术治疗39例,术中急救死亡2例,37例治愈。手术治愈率948%。
讨 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常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其中对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临床应注重了解受伤时间、暴力性质、大小、方向、速度和作用部位、以及受伤后到就诊时的病情发展。对危重患者,不能提供病史者,且合并下列情况时应考虑腹部脏器损伤:早期出现休克、有持续性腹痛、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并持续性加重,有固定腹部压痛和肌紧张。呕血,便血或尿血。腹部出现移动性浊音。临床症状结合仔细查体、严密观察腹部阳性体征以及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B超、腹部X线、CT检查。诊断性腹穿结合B超检查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对提高闭合性腹部损伤是首选方法和手段,因其特点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准确率>90%。已被大家广泛应用。但腹穿是假阳性,假阴性存在,在腹部穿刺为阴性,临床症状仍怀疑有腹部脏器的损伤,则可考虑多次穿刺,不同时间、不同部位进行穿刺,必要时结合诊断性腹腔灌洗,准确率>90%[2],需重视动态X线检查,X线主要是发现胃肠空腔脏器破裂或膈疝,特异性高,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是消化道穿孔的有力证据,假阴性也常见,临床X线辅助检查必须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多次,动态,多体位,才能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前明确的诊断和有效的处置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3]。我院死亡病例均为院外未进行持续抗休克治疗措施,术前处理不及时,诊断不明确,丧失宝贵手术时间所致。患者合并有休克时,在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快速补液及联合抗休克,积极明确病因及损伤部位,在获得有意义阳性结果后,把握腹部探查手术指征,则应争分夺秒,即便术前未明确损伤脏器的部位及程度,仍应急诊剖腹探查。临床上腹部大血管损伤、实质性脏器破裂等腹腔内大出血常表现为休克,严重者甚至昏迷,此类患者早期手术止血及阻断病因是最有效抗休克,防止休克加重恶化。
腹部闭合性损伤急救时最基本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及时补液抗休克、如有通气障碍时可行人工呼吸,进行气管插管、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并行胸腔闭式引流以保持肺通气,休克病人需留置尿管、观察生命体征,有条件监测中心静脉压等。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以实质脏器损伤居多,我院统计约629%。合并失血性休克约435%,应根据患者休克症状,及时采取积极抗休克治疗,最少建立>2条静脉通道,可加压补液,以晶体,胶体液为主,有条件及早输血,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注意预防过度补液时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非手术治疗指征应该严格把握。非手术治疗时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随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综合评估对患者病情,首先处理对生命威胁最关键病因,找到主要损伤。同时应全面权衡各项损伤的轻重缓急,临床上腹部开放式损伤易引起重视,而有部分闭合性损伤常表现为多发性损伤,有的合并颅脑外伤及骨折等损伤时,常因病史不明确,检查不细致,影响创伤评估。应高度重视腹部闭合性损伤与复合伤同时并存。正确判断腹部闭合性损伤程度及对生命造成的危害。合理安排处理创伤带来的各种问题的顺序,如:脑疝,开放性气胸,尿道断裂等也需紧急处理。分清缓急,有条不紊。
腹部闭合性损伤手术选择:腹部闭合性损伤正确选择手术治疗,对腹部损伤的预后关系极大,我院腹部闭合性损伤非手术治疗约37%。微创是腹部损伤处理中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近年来提出损伤控制性手术,更是在临床上有着重要意义,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明确,有手术适应证,适时剖腹探查是处理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最有效方法。但患者腹部损伤后因复合伤,多器官脏器损伤,休克,术中出现“代谢衰竭”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时,手术以遵循宜简,宜小原则,即不能遗漏伤情,更不能扩大手术范围,增加手术难度,加重手术创伤。减少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是选择适合患者能承受的手术术式,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不求毕其功于一役,只需暂时控制出血和污染,尽快结束手术。最大限度地保存机体和器官的生理功能,以期改善远期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15.
2 黎沾良.腹部损伤的处理原则[J].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513-535.
3 禚守荣,战志勇.腹部闭合性损伤134例诊治体会[J].中华部疾病杂志,2005,5(10):725-725.
关键词 腹部闭合性损伤 诊断 急救 手术治疗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外伤中最常见的一类损伤,约占腹部损伤的32%[1],因其致病病因繁杂,病情隐蔽复杂,病程发展快,极易造成临床诊断困难,以致危及生命,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对腹部损伤的部位,是否有内脏损伤,复合伤应及时明确,以便采取急救措施。2003年1月~2010年1月收治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62例,回顾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10~79岁。根据临床症状:患者入院明显腹痛56例,入院时休克状态27例,合并骨折36例。合并胸部损伤14例,合并颅脑损伤11例,肝破裂12例,脾破裂27例,十二指肠破裂3例,空肠,回肠破裂16例,大肠破裂5例,胰腺损伤7例。合并骨折36例。合并胸部损伤14例,合并颅脑损伤11例,肝破裂12例,脾破裂27例,入院后56例行腹部B超、51例行腹部X射线,58例腹部穿刺及腹部CT检查。8例行诊断性腹腔灌洗。根据受伤原因:其中交通伤47例,跌摔伤10例,斗殴他伤5例。就诊时间:伤后就诊时间<1小时7例,1~8小时19例,>8小时37例。
治疗方法:其中行保守治疗23例,急诊剖腹探查手术39例,其中脾切除21例,脾修补6例,肝修补术及部分切除9例,肠修补及肠切除19例,胰体尾修补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12例,行颅内血肿清除减压9例,骨折内固定23例。与胸外、骨科、及脑外科进行联合手术12例。
结 果
保守治疗23例均痊愈(100%),术前明确诊断36例,手术治疗39例,术中急救死亡2例,37例治愈。手术治愈率948%。
讨 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常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其中对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临床应注重了解受伤时间、暴力性质、大小、方向、速度和作用部位、以及受伤后到就诊时的病情发展。对危重患者,不能提供病史者,且合并下列情况时应考虑腹部脏器损伤:早期出现休克、有持续性腹痛、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并持续性加重,有固定腹部压痛和肌紧张。呕血,便血或尿血。腹部出现移动性浊音。临床症状结合仔细查体、严密观察腹部阳性体征以及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B超、腹部X线、CT检查。诊断性腹穿结合B超检查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对提高闭合性腹部损伤是首选方法和手段,因其特点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准确率>90%。已被大家广泛应用。但腹穿是假阳性,假阴性存在,在腹部穿刺为阴性,临床症状仍怀疑有腹部脏器的损伤,则可考虑多次穿刺,不同时间、不同部位进行穿刺,必要时结合诊断性腹腔灌洗,准确率>90%[2],需重视动态X线检查,X线主要是发现胃肠空腔脏器破裂或膈疝,特异性高,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是消化道穿孔的有力证据,假阴性也常见,临床X线辅助检查必须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多次,动态,多体位,才能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前明确的诊断和有效的处置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3]。我院死亡病例均为院外未进行持续抗休克治疗措施,术前处理不及时,诊断不明确,丧失宝贵手术时间所致。患者合并有休克时,在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快速补液及联合抗休克,积极明确病因及损伤部位,在获得有意义阳性结果后,把握腹部探查手术指征,则应争分夺秒,即便术前未明确损伤脏器的部位及程度,仍应急诊剖腹探查。临床上腹部大血管损伤、实质性脏器破裂等腹腔内大出血常表现为休克,严重者甚至昏迷,此类患者早期手术止血及阻断病因是最有效抗休克,防止休克加重恶化。
腹部闭合性损伤急救时最基本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及时补液抗休克、如有通气障碍时可行人工呼吸,进行气管插管、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并行胸腔闭式引流以保持肺通气,休克病人需留置尿管、观察生命体征,有条件监测中心静脉压等。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以实质脏器损伤居多,我院统计约629%。合并失血性休克约435%,应根据患者休克症状,及时采取积极抗休克治疗,最少建立>2条静脉通道,可加压补液,以晶体,胶体液为主,有条件及早输血,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注意预防过度补液时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非手术治疗指征应该严格把握。非手术治疗时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随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综合评估对患者病情,首先处理对生命威胁最关键病因,找到主要损伤。同时应全面权衡各项损伤的轻重缓急,临床上腹部开放式损伤易引起重视,而有部分闭合性损伤常表现为多发性损伤,有的合并颅脑外伤及骨折等损伤时,常因病史不明确,检查不细致,影响创伤评估。应高度重视腹部闭合性损伤与复合伤同时并存。正确判断腹部闭合性损伤程度及对生命造成的危害。合理安排处理创伤带来的各种问题的顺序,如:脑疝,开放性气胸,尿道断裂等也需紧急处理。分清缓急,有条不紊。
腹部闭合性损伤手术选择:腹部闭合性损伤正确选择手术治疗,对腹部损伤的预后关系极大,我院腹部闭合性损伤非手术治疗约37%。微创是腹部损伤处理中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近年来提出损伤控制性手术,更是在临床上有着重要意义,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明确,有手术适应证,适时剖腹探查是处理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最有效方法。但患者腹部损伤后因复合伤,多器官脏器损伤,休克,术中出现“代谢衰竭”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时,手术以遵循宜简,宜小原则,即不能遗漏伤情,更不能扩大手术范围,增加手术难度,加重手术创伤。减少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是选择适合患者能承受的手术术式,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不求毕其功于一役,只需暂时控制出血和污染,尽快结束手术。最大限度地保存机体和器官的生理功能,以期改善远期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15.
2 黎沾良.腹部损伤的处理原则[J].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513-535.
3 禚守荣,战志勇.腹部闭合性损伤134例诊治体会[J].中华部疾病杂志,2005,5(10):72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