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we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外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体育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发展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认识,即使在同一时期的认识也有不同。
  关键词 课外体育 活动 学校体育
  
  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如何理解和认识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以及课外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呢?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
  1.以健康快乐为目的,追求锻炼的实效性。课外体育锻炼是有鲜明的群众性,其目的在于从学生个人的实际出发,追求身心愉快、增强体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组织形式灵活,内容方法多样。课外体育锻炼具有鲜明的课余性,它不受課程、教材等因素的制约,因而组织方法非常灵活,既可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可以根据每个人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
  3.因人制宜,区别对待 。课外体育锻炼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学生有年龄、性别之分,体质强弱千差万别,对活动内容要求各不相同,承担负荷的能力不一。因此,在安排学生体育锻炼时必须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例如:按不同的年龄、性别及体质强弱编成锻炼小组 ,按不同的内容和负荷量进行锻炼。总之要使每个人都要得到适宜的锻炼。
  三、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独特的原则
  1.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优点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的,有了兴趣就有了目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觉性。这样才能自觉积极地投身于锻炼活动,要求明确“生命在于运动”科学道理,同时锻炼过程中务必做到“意念专一”,抛除一切杂念。
  2.适量性原则。适量性原则主要是指锻炼要有适当的生理负荷,并在渐进的基础上有节奏地加大,并应随着人体机能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上体育课时,则出现了“体质好的吃不饱,体质差的吃不了”的现象,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就能明显的克服这一现象,但在运用实施中也应该注意:第一,通过锻炼中的生理测定和锻炼后的自我感觉,做到勤而行。第二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运动负荷量、强度和间隔。
   3.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指锻炼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进行、不要千篇一律、强行统一。这一点正合乎了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特点。学到了自己想学喜欢学的内容。同时这也是课程标准内容设计不到的,也是上课教学所达不到的。在锻炼中应注意:第一,认真制订锻炼计划,严格执行,适时调整。第二,最好的锻炼形式是独自锻炼。能够切合个人的实际情况。
  四、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
  在讨论和研究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首先应弄清楚它们的概念与内涵,它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体育课要按照体育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并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系统的进行教学。每次课的内容和任务都是全学年,全学期的一部分,以保证其系统性与连续性。体育教学在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上,能够首先得到保证,体育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系统的成绩考核,并评定出优劣。
  体育教学比起课外体育活动与其它一些体育组织形式更有系统性,连续性、全面性、稳定性和法定性。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首先是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每周上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有关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五至六次体育活动,每次一小时,并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改善生理生化功能是比较合适的。
  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锻炼身体,但是,掌握技术和提高运动技巧,是与练习的时间与次数密切相关的,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外活动中利用一部分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体育技术,技能。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长体育知识,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水平等有其特殊的作用,每个学校均可根据自己的师资条件,场地器材设备和学生的爱好,选择一两项运动,长期开展,使之形成传统。总之,每个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都要形成一种气氛,一种氛围,形成一种传统,一种特色。课外活动的另一种特点是在满足学生个人的爱好和发挥个人专长方面,比体育课有更大优越性。
  综上所述,我们在强调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是不能相互代替的组织形式。因此,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必须积极认真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做到课内外密切结合,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1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体育学科和体育课的特点,说明了体育课是以学习运动技术和體育锻炼为主要内容和主要形态的课程,说明了体育课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和必要的练习密度,这样体育课才具有健身、锻炼地价值。  在一次我区教研活动中,有这么一个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课的内容是:排球的正面双手垫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1  摘 要 体育学科本是一个来自游戏并发展于游戏的学科,体育课受到学生喜爱本应该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在如今的中学体育教学中,令人遗憾的是,大部份学生在学习了一段体育课后,就表现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厌学 中学体育    體育课是学校体育中实施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2  摘 要 女子防身术的教学内容和技术特点决定了合作学习法在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在基本格斗技术教学和案例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任务制定各种各样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尽快的掌握技术。本文从基本掌握阶段、巩固和提高动作阶段、动作定型阶段、动作用于实战几个发展过程小组合作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更多的人们逐渐意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大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家庭、学校、社会及青少年本身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当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当前高中生,多为出生在90后的独生子女,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1   摘 要 分析初中女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就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探讨提高初中女生体育兴趣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女生 体育兴趣 兴趣培养对策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女生“厌学”现象分析  (一)对体育课认识有偏差  现在许多女生在体育课中不想参与练习,而把它理解成男生的活动课,女生的自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