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qi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入手,保证探究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主动探究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品德与社会课程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入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从而满足发展的要求,增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一、探究性教学
  对于探究性学习来说,其实就是要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从自然、生活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可以从多方位与多角度上入手。满足学生的主动探究热情,帮助学生主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与解决问题等来提升自身的学习技巧与方法。
  第一,探究性教学的开放性。就探究性教学来说,其中包含了内容、环境、空间、思维方法以及获取信息渠道等。这充分证明了探究性学习中的内容并不是完整的知识系统,而是要从实际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提出来的。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也可以帮助学生从探究上入手,主动解决重点问题。
  第二,探究性教学的探究性。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包含了内容、方式等。且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建立在教师有效引导下的,学生也要主动明确探究的主题。从学习方式上来说,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在主题条件的基础上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出与探索问题等来获取最终的结论。因此,在开展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出与及解决问题来实现学习的目标。
  第三,探究性教学的实践性。从本质上来说,探究性教学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教学理论以及社会生活等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出具有探究意义的课题,鼓励学生进入到社会环境中去,通过亲身参与与实践等来提高学习的效果[1]。
  二、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信息处理加工能力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的过程。且探究性学习的本身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培养与教育工作,鼓励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对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只有具备良好的探究动机与爱好,才能主动进入到學习中去[2]。
  (二)完善课程研发机构
  就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来说,教师需要从德育教育的角度出发,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实际中,学校方面要积极组织开展对品德与社会课程进行开发与研究的机构,不仅要从校内的角度入手,同时也要综合不同方面来实现课程的深度开发。如从校内、校外以及家庭等因素入手,以此来获取到更多的课程资源,实现开发的目标。从核心人物上来说,要提出具备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就品德与社会课程来说,虽然已经得到了更新与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要从新课改的层面入手,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能力,培养好学生的探索精神,避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虽然学习知识有着一定的重要性,但是学生的自我综合能力提升才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
  (四)创建良好的主动探究平台
  只有为学生营造出良好互动的平台,才能调动起有效的教育资源,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教育中要求教师要找出有效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确保探究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如学生在学习《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的过程中,就可以先鼓励学生阐述自身生活中常见的污染环境的因素,然后针对这一问题找出改变的方法。最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从而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通过组织学生来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有效培养好学生的探究与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反思自己,通过约束与改善行为方式等,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中也要从探究学习的特点与优势入手,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借助科学的操作与研究等来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中,通过有效的学习与研究,以此来实现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德海,徐召会.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72-72.
  [2]李园.刘嫔.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3,(12):8-9.
  [3]周燕.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89-89.
其他文献
摘 要:经济的社会飞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带来了舒适便捷高效率的生活节奏,但是工业化发展的背后却是生态环境被一次次的破坏和污染,此时生态道德教育的出现显然对这个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从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提高生态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具体策略,旨在从小学开始培养国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态道德教育;生
7月5日 晴  生活中发生过许多事情,像天上的星星,多的数不清。今天,我给大家说一件关于我的事情。  在三年级时,我因为下楼梯时太着急了,不小心从楼梯上滚了下来。身边没有人,我就用手揉了揉屁股,慢慢地坐了起来。这时,我发现我的胳膊肘给墙磕破了。我就拿出身上装的卫生纸把伤口包住。上课了,一名老师准备上楼梯时发现了我,就着急地跑了过来,慢慢地把我扶起来。看见我胳膊上包着已经染成红色的卫生纸,又从包里找
7月16日 晴  童年像一首歌,优美动听,童年像一幅画,色彩斑斓,童年中美好的回忆,就像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其中最亮的一颗星,莫过于那次童年玩雪的经历了。  那年,下了一场鹅毛大雪,一时间,雪花飞舞,松柏穿上了洁白的大衣,枯黄的小草盖上了白色的被子,房子戴上了雪白的帽子。  雪,还在下着,犹如冬姑娘用白晢而冰冷的双手将一个个洁白的、晶莹的、小巧玲珑的、闪闪发亮的小精灵撒向大地;犹如成千条从云间
郭超是吕梁市离石区前马家村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男,11岁。我作为五年级的班主任,对郭超同学的学习、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从一年级就是郭超同学的班主任了,记得,刚入学的小超超是个机灵、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一步步的成长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他特别勤快,班级劳动总是抢在前面,还特别爱帮助同学,他们家的邻居郭宏杰小时候患有过小儿麻痹症,现在走路都不便,他每天上下学都帮他背书包,扶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