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文章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涉外文秘专业为例,分析了当前高职涉外文秘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实践性和职业性为原则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对涉外文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具体实践及典型做法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工学结合 涉外文秘 人才培养新模式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7-028-02
笔者根据涉外文秘专业自身的特点,结合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谈一谈本专业改革的思路和做法,以便与同类专业建设共勉。
1. 高职涉外文秘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环境差。涉外文秘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实践教学仍在摸索中,再加上教学与实习硬件跟不上,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
1.2教师实践能力不足。长期以来人们误认为英语类教学和工学结合联系不大,目前诸多高职院校还存在着“本科压缩饼干”的教学模式,这种错误的想法致使外语老师仍停留在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缺乏与工作过程相关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
1.3 专业知识滞后,教师队伍跟不上。据调查同一水平的高职院校涉外文秘专业组90%的教师未能做到成功转型,长期以来教授语言类课程,虽然英语水平很高,但专业知识有限,大部分教师仅仅是通过专业资格证考试,没有一线实践经验,无法将深层的专业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和专业知识严重脱节,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融合受到一定的限制。
1.4涉外文秘专业长期以来得到支持的力度不够。由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外语系作为工科院校发展的小系,其资金有较大差距,对于“请进来”和“派出去”的专家和老师均不能给予足够的资金方面的支持,导致教师从事工学结合改革的积极性不高。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高职涉外文秘专业要想改革,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特色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 涉外文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2](刘彩琴等,2010,1)。我们通过调研和学习,结合市场和专业特色提出了涉外文秘改革的思路即:立足英语本位,以实践性和职业性为原则,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纽带设计课程体系;以学生未来职业工作中的任务为载体,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构建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工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3. 涉外文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为突出涉外文秘英语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设置相结合的特征,从专业的特点及岗位能力的要求进行了认真分析,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学习领域提出 “2+0.5+0.5”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的理论课学习时间+半年校内实践+半年校外顶岗实习,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学习领域确定课程类别,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校内模拟公司的成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1 以工学结合为纽带,优化课程体系
16号文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就应该积极与行业和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开展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3](陈解放,2007)。因此,根据岗位需求所对应的学习领域,我们把3年的课程设置为两大块:即基本素质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
基本素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能力课程包括职业通用课程、职业专业能力课程、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其中职业通用能力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职业专门能力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秘书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培养学生的复合型能力。
课程设置上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针[4](刘红燕,2008:123-124),实现三个体系、一个衔接、三个结合的一体化模式。三个体系即构建素质培养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一个衔接即基础英语教学与文秘专业知识教学衔接;三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结合、授课与考证相结合。教学上遵循“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知识结构上突出“英语本位,突出专业,打造核心课程(标有*符号)”,在技能培养上要求“一专多能,两技旁身,兼顾双证”的培养模式,同时具备外向和复合型特征,突出涉外特色;“一专”即要精通办事、办文、办会的技能,"多能"应具备从事其他应用性工作的能力,两技主要是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和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双证,即学历证书和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3.2.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5](教职成[2005]11号)。
首先是合作育人模式。即根据行业用人标准来制定学校育人计划。我们成立了由企事业单位的老总和领导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一线人员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组织实施方案,以行业人才标准为依据,共同实施教学环节。以便更准确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涉外文秘“工学结合”的实施,做到行业用人标准和学校育人过程有机对接。
其次是工学结合模式组织教学。工学结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胜任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工学结合组织教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刘庆华2010,23-26),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学做结合,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最后是改革考核方式和方法。通过工学结合把学生的考试分为理论考试(30%)和实践考核(70%)。其中实践考核包括项目考核(50%)和平时素质考核(20%)。
3.3 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培养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企业生产提供有实践经验的人才[7](李占军2006,18)。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渠道是通过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模式的关键是通过实践教学。我院涉外文秘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非常注重理论实践交替、工学结合的模式,主要以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方式开展。
3.3.1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校内实训:由于涉外文秘专业在校外的顶岗实习较为分散,而且与所学专业很难完全对口,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现场教学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主要在校内实训。
第一、我系涉外文秘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合作企业的运作模式设计制作了校内模拟公司-“爱美丽服装有限公司”,[8](广东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企业文秘英语》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网站,2010,6),学生扮演模拟公司总经理的秘书,完成社交礼仪、文书写作、会务组织等涉外文秘的十大典型任务。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培养了学生文秘十大技能,也涵盖了涉外文秘在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
第二、邀请蒙牛酸酸乳公司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与涉外文秘学生共建校内销售公司,举办蒙牛酸酸乳产品展销会(学院,2010,11),由学生完成展销会的策划书、会务组织、采购预算表、经费结算表等过程,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
第三、实训师资人员安排合理如:专兼职教师比例适当,具有企事业单位秘书工作经历的现任专业教师、获得高级秘书职业资格证的校内专任教师、也有口语过硬的专任英语教师,同时也邀请了现职企业人士前来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如孙海燕、黎静等六位企业人员现场指导学生实训。
第四、成立学生翻译社,主要承接论文摘要的英语翻译,最终由指导老师审定。开设了涉外文秘会务组织、档案管理实训、外事接待等实践课程,在实训过程中,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从而为校外真实的工作环境打下基础。
3.3.2 校外顶岗实习。我们大力推进涉外文秘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训工作。我院外语系2006年成立到目前为止,已和广东佳尔华公司、广州银河酒店等10家企业及酒店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已有近200人在第五学期参加过一个月的顶岗实习,占全年级在读生的87%。第六学期本专业学生参加为期16周的校外顶岗实习。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因材定岗,明确实习任务和要求,由校内和校外指导老师共同参与指导,确保校内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做到管理到位、互相沟通,对于不足之处师生要及时总结,要求学生承担企业提供的工作任务。实习期间学生还须完成实习日记、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结束时要求企业对学生进行实习鉴定,并把实习鉴定纳入在校三年的考核中。通过顶岗实习,将学生真正置身于职业工作氛围中,承担责任,获得利益,锻炼适应工作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和学上真正做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良性循环,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
3.4 构建工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个人能力及团队协调问题是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要求老师既要有操作能力又要有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9](孙慧平,2010:16)。加强涉外文秘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优化教学团队。校内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涉外文秘专业8名专任教师以教学为主并定期到企业挂职实践,企业兼职教师以生产为主并定期到本系承任教学任务,专、兼职教师基本做到2:1的比例。
实行教学双带头人。邀请企业专职人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并参与学生毕业设计和答辩,有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引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建立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为提高涉外文秘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积极为文秘专业教师到外企进行深入调研或工作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每年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鼓励他们取得高级涉外文秘资格证书,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4.小结
通过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涉外文秘专业在教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2008年广东省实用英语口语竞赛中,本专业学生荣获特等奖,同年获得全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全国比赛三等奖;2009年荣获省级口语竞赛一等奖;2010年获广东省英语应用文写作比赛三等奖;2010广东省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三等奖和个人才艺二等奖;秘书职业资格证的通过率为100%。还有部分学生通过业务员和单证员的资格考试。
更加可喜的是涉外文秘专业《企业文秘英语》课程通过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于2009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Z],2006,11(16)
[2] 刘彩琴等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J] 高等教育研究 2010 (1)
[3] 陈解放 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 中国高教研究2007(7):53
[4] 刘红燕 基于实践导向的“进出口业务”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 [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2)
[5] 教育部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教职成[2005]11号.[Z],2005,10(11)
[6] 刘庆华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实务操作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 2010 (23-26)
[7] 李占军. “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职教论坛,2006,(18)
[8] 卢丽红等 《企业文秘英语》 广东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国家级精品课网站,2010,6
[9] 孙慧平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admin/Upfiles/201011558185.swf 2010,4
[10]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1] Reeve R S.“Employers’ Guide to Work—Integrated Learning”,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Inc.2001.
[12] 陈梅.高职文秘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2009(11).——《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8期
[13] 闵建国.论高校秘书专业培养模式的建构[J].秘书之友.2002(6).
[14] 杨群欢.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探索.2004(11).
关键词:工学结合 涉外文秘 人才培养新模式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7-028-02
笔者根据涉外文秘专业自身的特点,结合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谈一谈本专业改革的思路和做法,以便与同类专业建设共勉。
1. 高职涉外文秘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环境差。涉外文秘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实践教学仍在摸索中,再加上教学与实习硬件跟不上,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
1.2教师实践能力不足。长期以来人们误认为英语类教学和工学结合联系不大,目前诸多高职院校还存在着“本科压缩饼干”的教学模式,这种错误的想法致使外语老师仍停留在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缺乏与工作过程相关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
1.3 专业知识滞后,教师队伍跟不上。据调查同一水平的高职院校涉外文秘专业组90%的教师未能做到成功转型,长期以来教授语言类课程,虽然英语水平很高,但专业知识有限,大部分教师仅仅是通过专业资格证考试,没有一线实践经验,无法将深层的专业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和专业知识严重脱节,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融合受到一定的限制。
1.4涉外文秘专业长期以来得到支持的力度不够。由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外语系作为工科院校发展的小系,其资金有较大差距,对于“请进来”和“派出去”的专家和老师均不能给予足够的资金方面的支持,导致教师从事工学结合改革的积极性不高。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高职涉外文秘专业要想改革,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特色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 涉外文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2](刘彩琴等,2010,1)。我们通过调研和学习,结合市场和专业特色提出了涉外文秘改革的思路即:立足英语本位,以实践性和职业性为原则,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纽带设计课程体系;以学生未来职业工作中的任务为载体,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构建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工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3. 涉外文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为突出涉外文秘英语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设置相结合的特征,从专业的特点及岗位能力的要求进行了认真分析,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学习领域提出 “2+0.5+0.5”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的理论课学习时间+半年校内实践+半年校外顶岗实习,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学习领域确定课程类别,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校内模拟公司的成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1 以工学结合为纽带,优化课程体系
16号文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就应该积极与行业和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开展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3](陈解放,2007)。因此,根据岗位需求所对应的学习领域,我们把3年的课程设置为两大块:即基本素质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
基本素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能力课程包括职业通用课程、职业专业能力课程、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其中职业通用能力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职业专门能力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秘书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培养学生的复合型能力。
课程设置上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针[4](刘红燕,2008:123-124),实现三个体系、一个衔接、三个结合的一体化模式。三个体系即构建素质培养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一个衔接即基础英语教学与文秘专业知识教学衔接;三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结合、授课与考证相结合。教学上遵循“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知识结构上突出“英语本位,突出专业,打造核心课程(标有*符号)”,在技能培养上要求“一专多能,两技旁身,兼顾双证”的培养模式,同时具备外向和复合型特征,突出涉外特色;“一专”即要精通办事、办文、办会的技能,"多能"应具备从事其他应用性工作的能力,两技主要是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和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双证,即学历证书和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3.2.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5](教职成[2005]11号)。
首先是合作育人模式。即根据行业用人标准来制定学校育人计划。我们成立了由企事业单位的老总和领导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一线人员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组织实施方案,以行业人才标准为依据,共同实施教学环节。以便更准确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涉外文秘“工学结合”的实施,做到行业用人标准和学校育人过程有机对接。
其次是工学结合模式组织教学。工学结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胜任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工学结合组织教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刘庆华2010,23-26),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学做结合,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最后是改革考核方式和方法。通过工学结合把学生的考试分为理论考试(30%)和实践考核(70%)。其中实践考核包括项目考核(50%)和平时素质考核(20%)。
3.3 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培养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企业生产提供有实践经验的人才[7](李占军2006,18)。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渠道是通过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模式的关键是通过实践教学。我院涉外文秘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非常注重理论实践交替、工学结合的模式,主要以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方式开展。
3.3.1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校内实训:由于涉外文秘专业在校外的顶岗实习较为分散,而且与所学专业很难完全对口,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现场教学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主要在校内实训。
第一、我系涉外文秘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合作企业的运作模式设计制作了校内模拟公司-“爱美丽服装有限公司”,[8](广东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企业文秘英语》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网站,2010,6),学生扮演模拟公司总经理的秘书,完成社交礼仪、文书写作、会务组织等涉外文秘的十大典型任务。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培养了学生文秘十大技能,也涵盖了涉外文秘在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
第二、邀请蒙牛酸酸乳公司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与涉外文秘学生共建校内销售公司,举办蒙牛酸酸乳产品展销会(学院,2010,11),由学生完成展销会的策划书、会务组织、采购预算表、经费结算表等过程,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
第三、实训师资人员安排合理如:专兼职教师比例适当,具有企事业单位秘书工作经历的现任专业教师、获得高级秘书职业资格证的校内专任教师、也有口语过硬的专任英语教师,同时也邀请了现职企业人士前来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如孙海燕、黎静等六位企业人员现场指导学生实训。
第四、成立学生翻译社,主要承接论文摘要的英语翻译,最终由指导老师审定。开设了涉外文秘会务组织、档案管理实训、外事接待等实践课程,在实训过程中,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从而为校外真实的工作环境打下基础。
3.3.2 校外顶岗实习。我们大力推进涉外文秘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训工作。我院外语系2006年成立到目前为止,已和广东佳尔华公司、广州银河酒店等10家企业及酒店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已有近200人在第五学期参加过一个月的顶岗实习,占全年级在读生的87%。第六学期本专业学生参加为期16周的校外顶岗实习。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因材定岗,明确实习任务和要求,由校内和校外指导老师共同参与指导,确保校内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做到管理到位、互相沟通,对于不足之处师生要及时总结,要求学生承担企业提供的工作任务。实习期间学生还须完成实习日记、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结束时要求企业对学生进行实习鉴定,并把实习鉴定纳入在校三年的考核中。通过顶岗实习,将学生真正置身于职业工作氛围中,承担责任,获得利益,锻炼适应工作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和学上真正做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良性循环,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
3.4 构建工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个人能力及团队协调问题是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要求老师既要有操作能力又要有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9](孙慧平,2010:16)。加强涉外文秘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优化教学团队。校内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涉外文秘专业8名专任教师以教学为主并定期到企业挂职实践,企业兼职教师以生产为主并定期到本系承任教学任务,专、兼职教师基本做到2:1的比例。
实行教学双带头人。邀请企业专职人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并参与学生毕业设计和答辩,有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引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建立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为提高涉外文秘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积极为文秘专业教师到外企进行深入调研或工作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每年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鼓励他们取得高级涉外文秘资格证书,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4.小结
通过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涉外文秘专业在教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2008年广东省实用英语口语竞赛中,本专业学生荣获特等奖,同年获得全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全国比赛三等奖;2009年荣获省级口语竞赛一等奖;2010年获广东省英语应用文写作比赛三等奖;2010广东省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三等奖和个人才艺二等奖;秘书职业资格证的通过率为100%。还有部分学生通过业务员和单证员的资格考试。
更加可喜的是涉外文秘专业《企业文秘英语》课程通过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于2009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Z],2006,11(16)
[2] 刘彩琴等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J] 高等教育研究 2010 (1)
[3] 陈解放 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 中国高教研究2007(7):53
[4] 刘红燕 基于实践导向的“进出口业务”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 [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2)
[5] 教育部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教职成[2005]11号.[Z],2005,10(11)
[6] 刘庆华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实务操作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 2010 (23-26)
[7] 李占军. “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职教论坛,2006,(18)
[8] 卢丽红等 《企业文秘英语》 广东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国家级精品课网站,2010,6
[9] 孙慧平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admin/Upfiles/201011558185.swf 2010,4
[10]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1] Reeve R S.“Employers’ Guide to Work—Integrated Learning”,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Inc.2001.
[12] 陈梅.高职文秘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2009(11).——《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8期
[13] 闵建国.论高校秘书专业培养模式的建构[J].秘书之友.2002(6).
[14] 杨群欢.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探索.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