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面饺子独一份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北苦寒地,却盛产莜麦。优质的莜麦磨出优质的莜面,做出风味浓郁的莜面饭。
  塞北的人们是离不开莜面的。莜面窝窝,莜面囤囤,莜面块垒,莜面拿糕,莜面饸饹,各具特色。
  而莜面饺子是莜面饭中的一朵奇葩,说奇葩丝毫没有贬义,只是由衷的夸赞。
  在塞北地区,白面饺子属高大上,又富又白又美,山药粉玻璃饺子玲珑剔透。而莜面饺子,应该是低配优质,性价比最高。
  莜面饺子的重点不在皮子上,而在于瓤儿,也就是饺子馅儿,和它的吃法。
  莜面饺子的皮,与莜面囤囤的皮子相差无几。和好的莜面揪剂子,擀开便是饺皮子,比白面饺子皮大一点。
  莜面饺子的馅儿可应季节而异。
  春意盎然的季节,苦菜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最好馈赠。几把野菜洗尽切碎,土豆丝和黄豆芽剁碎,加入韭菜或蒜黄,包好入笼屉蒸熟,一抖笼布饺子灵生生散开,赶紧开吃。莜面的香味,头茬野菜的清香与韭菜的浓烈揉合在一起,味道浓烈中有清淡,相得益彰,符合唯物辩证法。
  春天可捡地皮菜,若用地皮菜,可佐加炒鸡蛋和韭黄做餡儿,地皮菜为氨基酸之王,所以这样的莜面饺子体现一个“鲜”字,鲜不是新鲜的鲜,而是一种在内敛中默默扩散的幽鲜,尝来令人叫绝。
  小雪卧羊,大雪宰猪。雪花飞舞之中,肥肥美美的冬日子到来了。
  羊血猪血,除了可以喝杂搁,更是做莜面饺子的上佳食材。接了血,凝固后切块,开水稍煮即好。血块剁碎成末儿,再加一点炼油的油渣子和土豆丝丝,就是上好的饺子馅儿。羊血猪血饺子中,羊血饺子更胜一筹,它们尽情体现一个字“醇”,秋收冬藏的道理在这里得到充分验证。
  莜面饺子,蒸熟热吃固然很美。而蒸熟的饺子放炙床子或电饼铛上,烤烙到虎皮般焦黄,弄一碟腌菜和腌水,放些油辣子,蘸着吃,入口里头鲜嫩外皮焦脆,这才是莜面饺子美味的巅峰。不用笔者多说,朋友们也不是没吃过,谁吃谁知道呀。
  时代的发展,萌生了更多新颖事物的同时也会淘汰许多貌似土气的东西,而土气的它们,也许恰恰是千年留香的尤物。好在物质与精神生活愈加丰富的我们,越来越追求自然、本真和纯粹。而这些来自乡间的,原汁原味的食材无疑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不一定叫更好或最好,而应该说除了它们,许多选择都黯然失色。
其他文献
如果你问我,在大同谁的贡献最大?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煤矿工人!是的,我就这样武断地说,是朴实无华的矿工兄弟,为大同的经济建设作出的贡献最多。虽然,他们没有艳丽的服装;虽然,他们不曾有涂脂的面孔。虽然,他们只是一身单调的着装;虽然,他们的脸上沾满了油腻的煤灰。但是,我认为他们是最美的劳动者!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里,在赞扬劳动,歌颂奉献的金色秋天里,我愿用我的拙笔,为矿工兄弟们谱写一首
期刊
我已很久不曾静下心来读书了。  平日里,若不是工作需要,我越来越少能静下心来去看大段大段的文字。有些时候所谓的看新闻、学知识,也大多是通过新兴的短视频。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挣扎在工作的两点一线里,我总觉得自己的脾气都像被磨差了。到了节假日,我也基本不出门。即使在家,也只是睡懒觉、打游戏。若是外出,大抵也是看看电影或者吃吃大餐。  完成了一天平淡无奇的工作,我背起包,慌慌张张地跑出单位,路过街边卖书的小
期刊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工部之诗原意,并非在乐声的动听悠扬,但这首七绝动静间的刹那却意味深长,单就音声乐语带来的和美情愫,着实凿穿悠长的岁月,直指人心。  历代王朝的芸芸众生,在享受人间妙品的天籁绝响外,更把这听觉盛宴雕刻在石头上,试图以一种特殊方式记录永恒,让美好的音乐定格成为崖壁上的雕造艺术品,千古绝响、不绝于耳。北魏鲜卑皇族横扫中原大地,定都平城,并于都城之西武周山崖壁开凿云冈
期刊
我多想  看着你,什么也不用说  那流经我岁月的悲歌  低吟着我风霜雨露的昨日  不必试图听懂那歌词的意  也不要不懂那旋律里的调  这样  你可以看懂我深刻的完整  更可以感知我曼妙的美好  这样  你可以听懂我笑声里的沉默  如同我听懂了你幸福里的迷惑  请扣紧我的十指  我依然害怕得想要退缩  这不是我音调里的旋律  却是我歌词里应有的大意  因为  我肯定不是你完美的公主  我却会是你生命
期刊
燕子一来,春天就热闹了。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带来了春的信息,春的歌声。它站在我家瓦屋的檐上,冲着长天一叫,一声声春天的旋律就响进了大人小孩的心窝。大人们伸伸一冬天坐僵了的懒腰,正要出屋,小孩子们早撒开腿窜出去了。  屋外暖和了,阳光不只温煦,颜面也比冬天鲜亮了许多,洒在墙背上、地面上已经有些晃眼了。燕子更多了,成群搭伙地逗乐,这只斜刺下来,那只竖穿上去,还有的纵裁横剪,院子里欢声不断。  这当
期刊
柴京云,男,1957年8月生人,汉族,祖籍山西大同, 研究馆员。现任中国曲协快板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大同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云海曲艺社艺术总监,1992年被大同市总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被大同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7年被大同市总工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1995年、2000年被大同市直属机关委员会评为优秀党员。  2021
期刊
七月十五捏面鱼,八月十五吃月饼。  小时候,每到了阴历七月十五前,母亲总是要想办法给我们捏面鱼儿的,那时白面少,或者不是少,是少之又少。村后的梁上种一片小麦,稀稀拉拉的,放眼放去,看到的全是地里的石头和麦穗上面尖尖的针芒,而麦穗小得真是可以忽略不计。小麦产量低,在那些原本就贫瘠、石头多的梁地种上一些,也是做个样子。不过我们还是对那一片小麦充满期待的,白面的香味足以让我们的少油寡水的梦里飘过苦涩的笑
期刊
大同地处北方寒冷地带,无霜期短,蔬菜种植受到季节性的限制,人们为了解决淡季吃菜的难题,便自己动手把旺季收获的蔬菜,经简单加工,用小坛或小缸之类的器皿装置,放入一定量的食盐及其他调味品,腌制成各种各样的风味小菜,用来调剂蔬菜淡季的一日三餐。从加工方法上讲,家制腌菜主要以腌渍为主,酱渍的较少。腌渍品根据食盐含量的多少和明显的风味特点可分为:呈咸型、微咸香味型、糖醋型和偏酸型四个类型。  呈咸型   呈
期刊
分辨季节最鲜明的,莫过于颜色了。仿佛在一夜之间,大自然就迈着从容且坚定的步伐,从夏季走进了秋季。令我们不由地感叹:这季节轮回就如人生一样。不经意间,我们也告别了青年,步入了中年。  猛然抬头间,我忽然发现:一棵树上,已分明出现了两种颜色。最上面的是耀眼的黄,在阳光照射下,那黄色露出灿烂的笑容;最下面的是绿色,仿佛在努力地,留住夏天热烈的眼神,让人们再次感受着夏天的奔放。  就在秋天接过夏天接力棒的
期刊
大同令我相见恨晚,后悔曾匆匆路过而没驻足。但世上不会有两棵完全相同的树,今日大同,又添了新姿色。   不夜红  大同是古都,一般人都知道。  而这古都自战国北魏赵武灵王建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若单说其城墙初筑,还可向前推至4000多年,因而名列中国九大古都之一,这一般人都不大知道。及至高度现代化的今天,这古都却古得分外新意迷人,更是一般人所不知了。我是今秋一个傍晚飞抵大同的。一登上夜色中的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