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主探索?促进主动发展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学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勤于动手、敢于猜想、勇于实践、注重反思,只有这样,学生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索;实践;运用;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索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如在教学“工程问题用题”这课时,教师先出示一条信息:为建设美丽乡村,镇政府准备美化街道环境,关心学校教育事业,对镇市场大街通往我校的3000米道路准备进行改造,在施工的招标过程中,县一建公司和县二建公司在众多的强手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如果县一建公司单独修需要10天修完,县二建公司单独修需要15天修完,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上面这些信息,提出相关数学问题,这时学生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生1:一建公司单独修,几天修完?生2:二建公司单独修,几天修完?生3:一建公司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一?生4:二建公司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一?此时相机引入“如果两个公司合修,几天能修完?”并引出工程问题,然后接着问:“这个问题你能不能自己解决?你想怎样解决?”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主探索欲望高涨,在学生想学的情形下,探索欲望最强,最能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是最有效的。

二、开放课堂,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1.乐于质疑,让学生在“疑问”中学习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通过各种教学途径来激发学生认知的冲突,自主提出问题并探索。如教学概念时,让学生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让学生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分数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单位“1”的“1”字要加引号?为什么叫单位“1”?学生在质疑—释疑—内化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得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2.勤于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才会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发现。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课时,教师用课件在屏幕上显示:直径1分米的圆板在米尺上进行滚动,从米尺的刻度上可以看出这个圆的周长是3分米多一些,即这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为了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让学生分别用直径是4厘米、6厘米、8厘米的三个圆板作为学具,在米尺上做多次实验,从实验中发现“三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心里就产生疑问:“这三个圆的大小不一样,为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有的学生又进一步发问:“3倍多,到底是3倍多多少?”“这个倍数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小数?”这样,学生亲身实践,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思维活跃,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处于自主探索状态中。
  “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动手操作,不仅学得生动活泼,而且理解会更深刻,记忆会更牢固。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让学生学习画圆环节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①孩子们,想自己画圆吗?你会用什么画圆?生:用圆规。师: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大家看,规就是于圆规,矩就是带着直角的尺。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②学生自己画一个喜欢的圆(半径用喜欢的数字)。③展示学生作品。师:从这些圆里,我们是否可以想象,他们是怎样创造出来的?④小组交流,怎样画圆才标准?⑤学生汇 报。⑥教师小结画圆的方法。⑦展示学生作品。看似简单的画圆问题,实则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表述、概括小结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3.敢于猜想,让学生在“想象”中学习
  数学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能力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猜想、验证等不断产生假设,进行推理,鼓励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猜想。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课时,教师通过屏幕出示一个正方形,提问:“正方形的周长指什么?它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接着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提问:什么是圆的周长?然后继续引导看屏幕思考:①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②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学生在观察图后再经过一番思索,可能会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周长是直径的4倍不到或3倍多一点。猜想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学生经过猜想,都想亲手验证,急于知道正确结果,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的目的性明确,在理解上就会较快消化。
  4.勇于实践,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融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进入社会,拓宽知识渠道,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利息”这课后,让学生在课后亲自把压岁钱、零花钱存入银行,并根据自己的存款形式和时间,计算出取款时能得到多少利息。让学生去调查银行存款的利率,为小东的爸爸解难题:“小东的爸爸有5000元人民币,请你帮他算一算购买三年期国债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的收益哪个大?存哪一种合算?”用知识指导实践,在用中学,可以强化知识的理解。
  5.重视评价,讓学生在“评价”中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
  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在学生掌握图形的排列规律后,安排游园活动来应用规律,准备好学习卡,让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有规律的图案,同桌之间互相合作,使用学具摆图案,还要完成学习卡里的图案设计。再让学生间互相进行评价,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把最好的作品在台上展示,让全班评、教师评。通过这种激励评价,学生反思了探索过程,从中获得了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了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反思,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学生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以及所获取的知识,如在每节课结束都问一问:“刚才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学得开心吗?请大家说一说,比一比。”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进一步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通过反思,学生的解题的思维过程会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维方法;通过反思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勤于动手,敢于猜想,勇于实践,注重反思,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大明.引导自主探究促进主动发展[J].成功(教育版),2010(4).
  [2]徐红霞.自主探究 主动发展[J].教书育人,2005(2).
其他文献
一、中国志愿服务开展情况  据调查,截止到2018年4月23日,全国志愿者总数达到86249788人,志愿者团体总数达到444415个,志愿项目总数达到1217361次。同样,志愿服务涵盖了文明、文化、医疗、教育、助残、消防等方面,并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我国颁布了《志愿服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将志愿服务提高到法律的层次上,使服务过程有法可依,保障了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涵  “机制”原意指机器的构造、动作原理,现普遍认为是一种经过有效工作方法的积累和经验总结,不因领导改变而消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权威性、制度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按教育属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划分成若干模块,在一定机理作用下各模块相互作用支撑,形成较稳定的关系及互相环绕促进的过程和方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高校思想政
一、引言  新一轮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区域经济发展中高校与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模式已日趋完善。一方面,以优势学科或主干学科为核心的地方高校学科集群围绕产业集群主导发展方向,在专业人才培养、高新知识转化、科研成果应用等方面对产业集群形成有效支撑,满足区域产业集群快速深入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区域产业集群的空间集中性特点吸引大量知识、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为地方高校在推动学科建设、提高
摘 要:山区经济相对落后,而山区小学的文化也呈现出落后的姿态,其薄弱的师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而且一些山区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且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很难和国内推行的素质教育改革要求相适应,与城市小学相比,其差距非常明显。因此,文章主要站在山区小学数学的角度,探讨其师资队伍能力的提升策略,希望可以改变提高山区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山区小学;小学数学
据国家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网站公示,绿之韵集团新增5款直销产品已获国家商务部批准,包含绿之韵·韵宜生保健食品和绿之韵·绿韵兰茜护肤品两大系列。至此,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