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手术三种术后镇痛方式的比较分析

来源 :颈腰痛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b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对三种后路腰椎手术后疼痛控制的方法的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PONV)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取2013—2015间的65例患者,均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疼痛控制,20例接受小剂量吗啡硬膜外缓释法,22例患者接受了静脉自控镇痛泵,23例患者接受哌替啶注入。患者的评级疼痛强度(视觉模拟量表得分从0(没有痛苦)到10(最多剧烈的疼痛),恶心(从0(没有恶心)到10(严重恶心)),和呕吐(从0(没有呕吐)到10(严重呕吐)),记录术后4h,1d,2d,3d的数据。结果硬膜外小剂量吗啡缓释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结合运动疗法对急性腰部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腰部肌肉痉挛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2组均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运动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法强度对慢性跖筋膜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强度200N/cm^2康复治疗跖筋膜炎,与强度100N/cmz康复治疗的跖筋膜炎作对照,以疼痛日记为疗效指标,晨起第一步时
临床上对于无神经损伤腰椎骨折的手术方式仍存有争议,传统手术常采用跨伤椎4钉固定,因其存在“平行四边形效应”和“悬挂效应”,极易发生内固定、复位高度丢失和矫正角度丢失
目的评估半导体激光疗法在后路腰椎内固定术后的有效性。方法2012-01—2015-01,将84例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的腰椎管狭窄患者按抽纸条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技术对椎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运用价值。方法对29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行颈部MSCT椎动脉成像并做了DSA的患者椎动脉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所有病例均行MIP
1病例报告患者女,77岁,因“反复右下肢疼痛不适3月余,加重1天”收入住院。患者于入院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肢疼痛不适,弯腰、行走后加重,休息后稍缓解,不伴右下肢麻
目的探究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形态变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6-2014—06收治的56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
目的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关节外上髁的超声表现,评价其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临床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25个患侧肘关节和17例对照
目的探讨开放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减压治疗侵袭性脊柱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05-2013-07月收治的9例有神经损害的侵袭性脊柱血管瘤患者。9例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01-2014-02应用经皮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性眩晕病人51例,通过数字评分法(NRS)评价眩晕及伴随交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