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情结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lik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愚公移山故事的流传,得益于毛泽东1945年在中共七大闭幕会上题为《愚公移山》的讲话。新中国成立后,这篇文章作为“老三篇”之一在社会上普及,甚至曾进入学生语文课本。
  这则寓言的本意,是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办到。它同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有着相似的悲壮和崇高,但现实主义和理性的味道更浓一些。在目标与奋斗、现实与未来、愚昧与智慧、一人与众人等问题上,给后人留下不乏哲学意味的启发。
  早在1913年读师范时,毛泽东在其《讲堂录》里,便记有《列子·汤问》中纪昌学射,视虱如车轮之事。他大概这时即已读过载于同书同篇的愚公移山本事。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在《新潮》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人生问题发端》,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随后提出,“我们想象人生,总应当遵从愚公的精神。我的人生观念就是‘愚公移山论’。简截说吧,人类的进化,恰合了愚公的办法。人类所以能据有现在的文化和福利,都因为从古以来的人类,不知不觉的慢慢移山上的石头土块。”当时,毛泽东正在北大图书馆做报刊借阅登记工作,很可能读到此文。
  和傅斯年不同的是,毛泽东推崇愚公移山,不光是看重其在人类进化和人生观念方面的启迪,更多地是往现实奋斗方面去引申,说到底,是提倡一种干到底的精神,即面对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坚持不懈的进取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反映了毛泽东作为革命家的鲜明性格,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土壤里长出的一种珍贵的奋斗理念和价值观,还多少与毛泽东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湖湘文化性格有关。遇事做到底,坚韧执着,是湘学士风的一个显著特点。湖南人常说的“霸蛮”一词,就有这个意思。青年毛泽东“独服”的曾国藩,讲求“忠义血性”,常说“打脱牙,和血吞”,以及“志之所向,金石为开”,就是执着地将理念付诸行动的刚毅。
  据保存下来的讲话记录稿,毛泽东最晚从1938年开始,就不断在各种场合讲愚公移山的故事了。这年12月1日和次年1月28日,他两次在延安“抗大”讲要学习愚公挖山的精神。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毛泽东很担心单凭一时热情加入抗战队伍的人,没有持久抗战的心理准备,经受不了长期艰苦和挫折的考验。于是在演讲中着重讲到:“我们是长期战争,总归要打下去,一直到胡子白了,于是把枪交给儿子,儿子的胡子又白了,再把枪交给孙子,孙子再交给孙子的儿子,再交给孙子的孙子,日本帝国主义倒不倒?不倒也差不多了。”讲到这里,他说,“这条道理是中国古时一个老头儿发明的”,接着引出一大段愚公移山故事,还总结说:“现在我们就订一个条约:不开小差,坚持长期斗争,长期学习,不怕艰苦。”“抗战一定要胜利,这是坚定的政治方向,不怕任何艰苦困难要坚持着,不要半途而废。”这是毛泽东对愚公移山精神第一次作比较集中的现实引申。
  1945年党的七大期间,毛泽东在口头政治报告(4月24日)、结论(5月31日)和闭幕词(6月11日),至少三次谈到愚公移山。特别是6月11日《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可谓是为七大会议主题添了画龙点睛的一笔。
  召开七大时,抗战胜利在即,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一百多万正规军,上亿人口的根据地,全党的思想空前统一,领导层人事格局也已大定,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毛泽东这时反复讲愚公移山,显然是着眼于永远奋斗的精神准备和作风建设。他在讲话中提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可视作愚公精神的核心内容,为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注入了以奋斗为主题词的时代新元素。
  联系毛泽东当时和后来有关愚公移山的论述,对他以奋斗为主题词的“愚公移山情结”,可作如下理解。
  一是珍惜奋斗历史。对一个人或一个政党来说,珍惜奋斗历史,往往是保持奋斗精神的开始。毛泽东4月21日在七大预备会议上,充满感情地对大家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尝尽了艰难困苦”“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我们好不容易取得今天这样的局面,必须对历史负责,而且“历史的教训就是要我们谦虚谨慎”,“所以,我们要无穷尽无止境地努力”。总之,越是胜利在望,越不能松懈,更不能半途而废。
  二是咬定奋斗目标。真正的奋斗者,干到底的人,善于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不断前行的人或政党,目标感总是很强。召开七大时,共产党的“愚公们”要挖的山,已经不单是日本帝国主义了。在毛泽东心目中,要搬移的山,始终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他在《愚公移山》中明确讲要挖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以后又加上官僚资本主义这座大山。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讲愚公移山,也是着眼于其奋斗目标。比如,1957年10月,他读到山东厉家寨治理穷山恶水,建设新山区的材料,明确提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1958年12月,他写诗说,“愚公尽扫饕蚊日,公祭无忘告马翁。”1964年1月,他和斯特朗等人谈话时又说,“中国古时候有个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大家现在都是挖山的人,挖的是帝国主义、修正主义这几座山,用几代人的时间,总会把它们挖掉的。”1964年3月,他听取陕西、河南、安徽三省负责人汇报工作时提出,搞绿化不是一两年的事,“先做十年、十五年規划,‘愚公移山’,这一代人死了,下一代人再搞。”总之,大到反对帝国主义和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面貌,小到植树造林,但凡明确了目标,都仿佛是毛泽东心目中要去挖的山。
  三是正视奋斗困难。愚公移山做的是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无休止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愚公之所以不愚,在于他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深知挖山之艰难,非一代之功。毛泽东当时提倡愚公精神,一个重要原因是要领导干部对一切可能的困难和曲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延安召开七大的同一时刻,国民党在重庆召开六大。两个大会,构想着完全不同的目标任务,代表着不同的中国前途和命运,意味着抗战胜利后两大阵营的斗争将更加复杂。对这一点,毛泽东在七大上几次讲到。他当时习惯说的话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要主动设想一切困难。在5月31日的讲话中,他列举了今后可能出现的十七种困难,比如外国大骂,国内大骂,内战爆发,延安被国民党占领,党内意见分歧,党员散掉三分之一等等,意在提醒全党高级干部要“准备吃亏”,应付非常不利局面。最后归结为:“我多次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要大家学习愚公的精神。”   四是坚信奋斗胜利。对未来沒有信心,对信念缺少执着,自然谈不上奋斗。毛泽东阐发愚公精神,不是抽象地讲要坚定信念和信心,而是揭示“愚公们”的信念和信心,来自充分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在6月11日《愚公移山》的讲话中,他说:愚公“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这个比喻,可以说是对愚公精神最深刻的阐发。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在七大的讲话时,有个突出记忆。他说:“毛泽东有多次讲话。不记得是哪一次讲话了,他拿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作例子,表示宁可失败,决不投降。太平天国那么多人最后死在南京。讲到这里时,他非常激动。讲这个话是表示一种决心,一方面认为必然会胜利,同时带有一种誓师的味道。”
  胡乔木说的此事,发生在6月17日。那天,七大全体代表和延安各界代表举行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毛泽东在演说中说:“太平天国有几十万军队、成百万的农民,打了十三年,最后南京城被清兵攻破的时候,一个也不投降,统统放起火烧死了,太平天国就这样结束的。他们失败了,但他们是不屈服的失败,什么人要想屈服他们,那是不行的。”
  “我曾和国民党的联络参谋讲过:我们有一百支枪,你们有本领缴我们九十九支,我佩服你们,因为你们会打,我们不会打。一百支枪被你们缴去了九十九支,我们还剩下一支,用这一支枪,我们也要打下去。剩下一支枪了,你们说投降吧!我们说那不行,‘投降’这个词在我们的字典里是没有的,在你们的字典里可能有。”
  这些话的情感和个性色彩很浓厚,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当时讲得“很激动”。其所讲内容,同愚公移山的寓意如出一辙。在七大代表就要散回各地为新的目标奋斗时,毛泽东和他们专门去公祭死难烈士,何尝不带有一种誓师的味道呢?
  那场“誓师”以后,正是发扬了愚公移山精神,中国才走到了今天。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其前景之光明,挑战之艰巨,均前所未有。为之奋斗,依然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依然要珍惜奋斗历史,咬定奋斗目标,正视奋斗困难,坚信奋斗胜利。习近平同志在几次讲话中提倡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喜欢说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水滴石穿、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善作善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等等,实际上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呼吁发扬光大愚公移山精神。
其他文献
欧洲专利RU2490351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电工业用的高强度铸造铝硅合金,其化学成分如下(质量分数/%):11~13Si、0.8~1.5Cu、0.8~1.3Mg、0.5~1.2Ni、0.3~1.2Mn、0.3~0.8Fe、0.3~0.5Cr
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努力地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而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有效的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旅游行业与文化有着较
禅师见一盲人夜里打着灯笼,不解,遂询问缘由。盲人说:我听说天黑以后,世人都跟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所以我才点上灯为他们照亮道路。禅师说:原来你是为了众人才点灯,你很有善心。盲人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切削中心偏离瞳孔中心的发生率及其对角膜散光,屈光欠矫的影响,方法 采用EyeSys角膜地形图仪对210眼PRK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角膜地形图分析,结果 术后三
目的探讨和总结有关咽部异物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采取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对102例咽部异物患者进行诊治,包括直视下镊子取出、间接喉镜及纤维喉镜或直接喉镜下异物钳取出。
目的探讨儿童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特点.方法观察10例10眼儿童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预后.结果9眼应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7眼术中应用过氟化碳展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效果.方法用1%地卡因作结膜及泪道表面麻醉,扩张泪点后将泪道治疗仪探针按常规泪道探通法插至泪道阻塞部位,引入导光纤维,将阻塞部位
为了探索在高原区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的方法来划分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选立地条件、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的10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就其影响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原条件下,由于土壤单元比较零散,相邻地块的高程变化有可能很大,评价单元的插值方法非常关键,分土类用
历史的巧合,让我们的目光很自然地把抗美援朝这场战争,同90年军史紧紧连在一起。上甘岭、长津湖、松骨峰……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多年过后,在远离硝烟的日子里,我们一次次凝望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一次次呼唤英雄的名字。  64年前,《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时候,正值“八一”建军节前夕。历史的巧合,让我们的目光很自然地把这场战争,同90年军史紧紧连在一起。上甘岭、长津湖、松骨峰……黄继光、邱少云、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