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改变所致皮质基底节变性1例报道

来源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han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报道1例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改变所致的皮质基底节变性(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CBD),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76岁男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脑脊液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物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早期突出表现为左侧上肢不自主发抖、僵硬和失用,后期出现记忆力下降和语言能力下降,其四肢肌张力增高,左手失用;其头颅磁共振:广泛皮层脑萎缩,右侧颞顶叶明显,双侧海马萎缩相对较轻,伴双侧侧脑室前后角及侧脑室旁对称性脑白质病变;脑脊液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物检测Aβ
其他文献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安徽医学》推出“医者仁心•光影传情——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主题摄影展,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展现我省医务工作者“白衣披甲,坚守一线”的精神风采,激励更多医护人员爱党爱国、创先争优,推动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一、背景rn? 愿景rn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习近平rn?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病rn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现已有百年历史.1901年,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诊治了一
期刊
深受学生喜欢并能让学生津津乐道的教师,都是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深深打动人心的教师。课堂教学要有味道,一方面需要选择符合课程标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好素材;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巧妙地实施教学过程。好的生物学课堂一般会有科研味、历史味、生活味、人文味等味道。
目的:探讨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脑脊液检测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确诊的18例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表现、
目的:探究分析云浮地区汉族缺血性卒中人群MTHFRC677T(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募集云浮地区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院内行脑卒中风险基因检测的缺血性卒中汉族患者共100人,以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对云浮地区汉族缺血性卒中人群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进行探究。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云浮地区汉族缺血性卒中人群中MTHFRC677T基因变异中TT纯合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升高,且患者的TT基因型Hcy指标水平显著高于CC及CT基因型。结论:云浮地区汉族缺
6取材后的生物安全防护(操作后续相关消毒及废物处理流程)取材后,场地和相关器材应按有关规定及时消毒,避免采样点和仪器重复使用造成二次污染和相关生物安全事故。对采样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处理,避免因医疗废物引发的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6.1处理血液和组织遗骸:如身体血液等液体废物,体腔中的流体积累必须由脱脂棉或吸水性物质(例如毛巾)吸收,并严格禁止直接排放到下水道。
目的:了解不同照料环境下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照料者的照护培训需求现状及特点。方法:于2020年2~3月在重庆市主城区便利抽取记忆门诊、养老中心、老年病区的AD照料者各100名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三组间的照护培训需求差异。结果:(1)回收有效问卷285份,照料者喜欢的培训形式前三个是书面宣传、当面宣教、专题讲座。记忆门诊、养老中心、老年病区各组最喜欢的培训形式分别是专题讲座、书面宣传、当面宣教。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96,P<0.05)。(2)照料者喜欢的培训内
在“无氧呼吸”一节教学中,挖掘乡土资源,将神仙酒厂酿酒的流程和操作设置为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参观中自主质疑,在质疑中主动探究,在探究后建构概念,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非酒精性硫胺素缺乏的病例发病率较低,临床上易被忽视,延误治疗容易导致韦尼克脑病,柯萨可夫综合征等。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与硫胺素缺乏之间关联的报道极少。本次介绍一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男性因精神行为症状的急剧恶化而来我院就诊。有进食减少病史,在给予较大剂量硫胺素补充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建议在怀疑硫胺素缺乏的任何情况下都可开始硫胺素的补充治疗,其所带来的潜在收益远超不治疗的风险。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D-二聚体升高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住院共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检查结果,使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浓度,按照血浆D-二聚体≥600ng/ml为阳性结果判断,分为D-二聚体升高组和D-二聚体正常组两组,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和生化检查差异,应用单因素分析以及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D-二聚体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D-二聚体升高组共8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