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定价松绑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e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寿险产品费率长达11年的管制开始松动。
  7月9日,中国保监会在其网站上公布《关于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决定放开传统人身保险预定利率,各保险公司可以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利率水平。
  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投保人的估计回报率,与厘定附加费用率和预定死亡率共同决定寿险产品定价。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同样保额的保单,预定利率越高,投保人缴纳的保费越少。长期来看,这将有利于增强保险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放开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则意味着竞争压力上升,以及利差空间缩小。中诚信国际评级分析师徐超分析,保险公司会选择上调预定利率,相当于保单成本上升,但是现有投资环境下投资收益率又不能跟上,利差就会缩窄。这会使整个行业盈利受到冲击。
  敏感的资本市场对这一长期利好消息,却做出了短期利空的反应。
  7月12日,《通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在上证指数微涨0.8%的情况下,保险股大跌。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跌4.5%;中国太保(601601.SH/02601.HK)跌5.83%,最高跌幅超过8%。
  多位分析师和学者认为,7月12日资本市场反应过度。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李聪7月11日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2009 年保费结构显示,国寿、平安、太保传统险占比预计分别为19%、22%、11%。2009年三家公司新增保费中,传统险占比分别仅为3.4%、1.2%和0.7%。
  尽管此次费率市场化仅涉及小部分传统型产品,但业界认为其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寿险产品费率管制解冻。
  1996年至1999年,为追求保费增长,国寿、平安、太保等公司销售大量高利率保单,有的预定利率达10%。
  但随着央行七次下调存款利率,至1999年6月10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2.25%,保险公司利差损问题随即凸显。当天,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要求寿险保单(包括含预定利率因素的长期健康险保单)的预定利率调整为不超过年复利2.5%,并不得附加利差返还条款。中国寿险产品费率管制开始。
  2004年至2007年,央行持续加息。至2007年12月21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升至4.14%,对寿险保单预定利率2.5%的限制,影响了消费者购买传统寿险产品的积极性。业界对预定利率市场化的讨论日趋热烈。
  在此次传统险预定利率放开政策出台前三个月,保监会曾召集大型保险公司、合资保险公司以及中小保险公司分三组进行讨论。据与会的某保险公司总精算师透露,此次保单预定利率市场化获得中小保险公司80%的支持率。
  他分析,因为中小保险公司市场竞争力比较差,有可能会借此推出新产品。“新产品可能比老产品便宜20%-40%。”这会产生两个影响,一是倒逼太保、国寿等大型保险公司传统险产品降价;二是引发老保单退保。
  但由于此次利率放开给保险公司自行调整的空间有限,业界并不担心会引发恶性竞争。《通知》规定,传统寿险准备金评估利率不得高于保单预定利率和法定最高评估利率中的低者。1999年6月10日及以前签发的传统人身保险保单法定最高评估利率为7.5%,之后签发的为3.5%。
  李聪认为,“保险公司把预定利率定在3.5%以上需要极大勇气。”因为这意味着保险公司每卖一张100元的保单,其提取的准备金就得超过100元,这将加大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压力。
  某健康险公司精算部负责人表示,这次调整对保险公司有利的一面是促进保险公司产品创新;但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要掌握审慎原则,否则将出现利差损问题。他判断,费率市场化不大可能引起保单预定利率的普遍上调。
  前述保险公司总精算师则认为,传统险预定利率即便调高到3.5%,也未必能比分红险更有市场。“分红险的利率要求是2.5%,加1个点的不确定分红就超过3.5%。”他表示,该公司目前尚未考虑调整传统寿险定价。而费率市场化会明显压缩寿险行业新业务价值、内含价值、公司未来利润空间。
其他文献
相较2005年成立的国家能源领导小组,新成立的国家能源委在人员构成和工作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业界对新机构寄望颇高,认为这是中国进一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的信号    《财经》记者 李纬娜 巢新蕊    在延迟近两年后,中国能源的最高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正式登台亮相。    1月27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下称能源委)的消息正式对外发布。能源委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拟订国家能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