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辩证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发展

来源 :文学界·人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or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辩证法指导现代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丰富和发展辩证法,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等文献是"运用"和"发展"的第一批重大成果.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和本质,把"运用"和"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江泽民对发展理论作了科学阐述和运用发展.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其他文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规约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道路和模式.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把以人为本提升到科学发展观的核
邓小平的民族和谐思想立足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立足于真正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着眼于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阐述
马克思主义蕴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费尔巴哈"类本质人"的观念,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是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类"属性、社会属性和个人独特性的现实的个人.只
意象是诗歌的诗眼和灵魂.本文对"意象"一词做了中西溯源,试图以帕尔;默的文化语言学中"文化心象理论"来诠释毛泽东诗词中的意象.文章以毛泽东一词三个英译本为例来讨论意象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大胆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的后半期对广大的东方社会的民族运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立了"东方社会理论",这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
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海德格尔,都对技术对人的奴役作出了犀利、深刻的批判.马克思把技术的本质理解为一种手段和工具,而海德格尔则把技术理解为一种真理或展现;马克思把技术对人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从一开始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到"实事求是",再发展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与时俱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建立在真理与价值相统一基础之上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实现真理与价
广西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坚持社会主义主体文化,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和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派生出来的新的文化因素和文化理念,使党的先进性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