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结果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t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实施的208例全动脉化CABG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8例,女性20例,年龄(54.7±10.7)岁(范围:32~79岁)。个体化选择动脉血管移植物并制定手术策略,其中使用左胸廓内动脉207例,右胸廓内动脉38例(双侧胸廓内动脉37例),桡动脉187例(188支),每例患者移植血管(2.6±0.7)支(范围:2~4支)。非体外循环CABG占98.1%(204/208)。将患者分为双侧组(37例,使用双侧胸廓内动脉加或不加桡动脉)和单侧组(171例,仅使用一侧胸廓内动脉和桡动脉)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估算远期全因病死率、主要严重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Cox回归分析远期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

总体术后30 d病死率为1.4%(3/208),MACCE发生率为1.9%(4/208),出血二次开胸发生率为0.5%(1/208),深部胸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3/208),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双侧组与单侧组患者术前基线数据无差异,总体术后30 d病死率,MACCE、出血、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无差异(P值均>0.05)。术后随访(5.4±2.8)年(范围:0.2~10.9年),1、5和10年全因病死率分别为2.3%、3.4%和6.9%,MACCE发生率分别为3.9%、11.2%和28.5%,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0.4%、3.7%和11.9%。年龄>65岁是远期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HR=1.125,95% CI:1.050~1.205,P<0.01)。

结论

选择合适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全动脉化CABG是安全、可行的,可降低远期病死率和再次血运重建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左室功能低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心脏辅助装置的应用情况及中远期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中,筛选出127例围手术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左室功能低下组),男101例,年龄(59.2±10.1)岁,同期LVEF>55%的患者(2 454例)为对照组,男1 756例,年龄(58.4±9.5)岁。比较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临床罕见,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进展迅速,往往难以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本文报道了1例以全身浮肿、多浆膜腔积液、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起病,病程中出现发热、下肢无力、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中噬血细胞现象,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无恶性征象,外院按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最后通过皮肤活检明确诊断。希望通过本例提高对IVLBCL的认识,同时重视病史,不过分依赖辅助检查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连续254例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3例,女性71例,年龄31~81岁,中位年龄64.6岁。根据患者室壁瘤的大小和范围选择手术方式,73例接受线性缝合(线性缝合组),181例接受心室内补片成形(补片成形组)。记录术前,术
冠状动脉复合血运重建(HCR)综合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两种手术策略的优点,可应用于复杂多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HCR按计划"一站式"或"分期式"采用小切口CABG行左胸廓内动脉至前降支的旁路移植,采用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对非前降支病变血管进行成形,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常规CABG。多项研究结果表明,HCR安全有效,但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随机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移植前供肝的保存至关重要,传统的静态冷藏和机械灌注均受保存时间的限制,以至于供肝的分配空间有限,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供肝的废弃。在保证供肝质量的同时,寻找更长的有效保存供肝的技术,是所有肝移植科医师共同努力的方向。最近报道的一种超低温肝脏保存技术可以增加肝脏保存时间,利用冷冻保护剂将肝脏在-6 ℃下保存3~4 d,之后经过亚常温机械灌注复苏供肝后进行肝移植。
目的探讨左胸小切口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244例行左胸小切口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97例,女性47例,年龄(62.3±8.7)岁(范围:36~88岁)。经第5肋间长4~5 cm(可延长为8~10 cm)左胸前外侧切口进胸,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借助胸壁悬吊装置及心脏固定器,完成升主动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力强,人群易感性高,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影响了群众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了其他疾病的正常诊疗。乳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疫情严重地区,乳腺专科医师需要全面考虑疫情防控、疾病诊疗和医疗资源可及性等因素,合理选择诊疗方案,优化诊治流程;既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和交叉感染,也不延误疾病诊治。为此,我们依据相关诊疗规范和指南,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疫情严重地区乳腺疾病诊疗问题
期刊
旁路血管的选择一直是冠状动脉外科领域的热点。动脉旁路血管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远期通畅率。近二十年的临床观察和随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胸廓内动脉是"金标准"旁路血管。多支动脉和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但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手术风险。国内外学者大力提倡多支动脉或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形成了相应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我国的冠状动脉外科进入了质量提升阶段,随着循证医学证据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人工缝合行胃十二指肠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9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胃十二指肠吻合的3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64.3±9.3)岁(范围:43~80岁),于完全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并采用腹腔镜人工缝合法进行胃十二指肠吻合。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胃十二指肠吻合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等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