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信息化基础设施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来源 :商业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是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我国各省份2011-2018年面板数据,将数字金融、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通过交互项模型和门槛模型检验,探讨数字金融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商贸流通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数字金融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提升都能够提高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且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单一门槛效应,数字金融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较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效果更为突出.最后,文章从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商贸流通业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建议.
其他文献
电子商务业务的迅猛发展,催生花样多变的网络消费支付手段,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第三方支付满足了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便捷需求.以网络支付、二维码支付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在基于互联网的低成本支付模式上,及时抢占了电子商务市场份额,成为消费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交易要素.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第三方支付在丰富金融市场的同时,也为网络金融违法行为提供了新管道、新平台,而支付场景的不断丰富引发的支付风险和法律分歧便随之产生.本文从重大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角度切入,对当前第三方支付风险进行分析、剖析其风险源头,强化社会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那些坚守传统渠道的零售企业普遍面临着发展困境,经营绩效出现下降趋势.而推进线上和线下双渠道建设已成为零售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盈收增长的重要手段.虽然线上线下双渠道建设已成为当下的发展趋势,但其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双渠道建设对零售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仍有待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线性Tobit回归模型就线上线下双渠道建设对零售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资强度与零售企业的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研发工作者占比与零售企业的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