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 迪基艺术评价理论中的经验观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qinhui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前人以及同时代美学家比尔兹利、古德曼、沃尔特斯托夫等人有关审美经验的理论作出批评性阐释的基础上,迪基形成了一种调和的经验观。这种不走极端的经验观所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富,也更符合我们有关艺术品经验的真实情况,因而让迪基的评价理论具有更广泛的言说效力;这种调和式的经验观,为我们在分析美学破除形而上学神话的过程中,看到一种自下而上的重建美学根基的可能性,而其与传统美学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为我们反思美学、艺术、经验、认知、价值等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Based on the critique of predecessors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ians Beardsley, Goodman, Walterstorff, and others on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Dicky formed a reconciled experience. This not to extremist experience contains richer content, but also more in line with our experience on the art of the real situation, so that Diji’s evaluation theory has a broader speech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harmonic experience, In our analysis of the myth of metaphysics of aesthetics, we see a possibility of reconstructing the aesthetic foundation from the bottom up, and it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and also reflect on aesthetics, art, experience, recognition Knowledge, value and other issue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resources.
其他文献
书写文化影响着科学、文学、思想的传播,书写文化与一个国家的民主、道德、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书是一种工具,与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与身份相关.本文从玛雅文化的消亡谈起,
“非英雄”(non-hero)是菲利浦·拉金在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新艺术类型.它分解了浪漫的“英雄”概念;表达了二战后英国人们的生存状况和特殊情感;反映了文学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
人的一切生存实践活动在本质上都有关生死,具体而言,就是“求生抗死”.这种生死观在语言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人类语言大都忌讳直言“死亡”,维吾尔语也是这样,讲汉语的回族人
目的 分析我院呼吸症监护病房(RICU)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Ab)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入住RICU患者临床分离出的致病菌,其中对分离出Ab的标本来
弗兰克·西伯利是当代最重要的分析美学家之一,他把分析哲学的方法应用于美学问题,从审美语言的运用见出审美特质的独特性,从审美语言的分类发现审美判断的特征,从艺术的情感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闽台文化内容丰富,对密切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具有重大意义。闽南高校图书馆在促进闽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肩负着历史使命
赛珍珠并不是仅依靠《大地》系列小说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她为自己父母所写的传记,同样受到关注.而在《战斗的天使》一书中,赛珍珠突破父亲作为传教士的宗教身份局限,以一
马塞尔·拜尔的《狐蝠》,自声音媒介切入纳粹历史,叙事以双声部交织推进。小说重点塑造了声学家赫尔曼·卡尔瑙作为纳粹罪恶参与者和战后社会中纳粹罪行反思者的形象。由之亦
胡秋原有关知识分子的定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色及其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关系之论,秦汉政制比较、汉代政治制度的文明化过程与儒家知识人、传统政治文化与历代中国知识分子
唐朝武宗会昌五年(845年),74岁的白居易在洛阳与胡果等六位年纪在70岁以上的致仕官员举行"七老会",后又增李元爽与僧如满二人,遂称"九老会".白居易的"九老会"是中唐以来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