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格言·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_2036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高中音乐课程不断地改革与发展,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方面都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改善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达到提高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能力的目标,教师应当不断地更新自身观念,完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加强学生审美能力、音乐实践能力以及创造力、想象力的提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不断地发展,音樂教学的重要性逐渐为人所知,而在音乐这一学科的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便是对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不仅是音乐知识点以及演唱技法的教授,更是传达出学生对于“美”的观念以及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们“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高中音乐如何对学生们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与技巧的同时,提升自身音乐素养,本文便对此进行了探究。
  一、利用流行音乐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拥有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真正地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依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学习音乐知识为主,反复练唱为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无法明白歌曲中所表现的情感内涵,还严重损害了音乐教学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运用学生喜欢的歌曲作为辅助教学素材,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达到教师所需要的教学目标,起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音乐素养的作用。
   例如在欣赏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时,由于当前年龄段的学生接触到古典音乐以及民族音乐的机会不多,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当通过播放一些带有民族风的流行歌曲作为课前引导,让学生感受民族与流行相结合的巧妙,感知民族音乐的魅力。然后再与学生一同对歌曲中的民族风进行赏析。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教师要善于运用流行音乐中的素材,选取适当的音乐作为辅助教学内容。例如凤凰传奇、周杰伦的一些歌曲之所以能够被大众所认可,就是因为其中的音乐元素较多,含有不少的民族音乐内容以及民族乐器,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歌词内涵以及演唱技巧,唱起来也比较容易上口,所以教师则可以播放像《青花瓷》《最炫民族风》等含有民族音乐素材以及民族乐器的歌曲,让学生对民族音乐进行初步感知,进而展开更深入的教学活动。
  二、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充分体会音乐情感
   音乐种类繁多,想要学生拥有音乐审美能力的前提就是需要让学生了解音乐的不同种类,掌握音乐的分类方式,让学生从音乐认识入手逐步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可以从纯音乐鉴赏入手,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音乐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鉴赏能力,以此让学生与曲调引起情感上的共鸣,陶冶自身的情操,再将其深化为审美能力。因此,教师从纯音乐中提取可以传授给学生的音乐知识素材,让学生通过聆听纯音乐认识到音乐的组成,让学生在没有歌词的辅助下感知音乐的节奏、乐器以及旋律,增强其自身对音乐的感知审美能力。教师在选择纯音乐时,应当选择具有高度审美鉴赏的特征的音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体会了解作者在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在学生了解了音乐组成之后,再将学生的审美加入到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赏析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进行对比,例如将《高山流水》与周杰伦的《青花瓷》进行对比,从而产生音乐上的冲击,深刻认知古代与现代音乐的不同之处,在感知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
  三、加强音乐实践,
  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学生音乐实践是提升欣赏水平,增强审美情趣的途径之一。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感知曲音、曲调获得情感体验,再让学生通过演唱加强学生音乐演唱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参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例如将朗读与演唱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耳朵倾听感知配乐诗朗诵《母亲》,听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尝试自己带着感情进行诵读。通过学生自主尝试配乐诵读初步感知母爱的伟大,然后让学生列举有关歌颂母爱的歌曲,并进行哼唱。接下来进入到学生欣赏环节,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思念》和《懂你》两首歌曲,教师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最后再让学生自主尝试运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与歌曲产生共鸣,加强对歌曲的理解。通过音乐实践的方式代替传统的音乐欣赏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提升了音乐审美感受,强化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对音乐有更进一步地理解与感知。
  四、模拟音乐情境,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
   音乐作为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更是传递情感的载体。高中阶段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日积月累的艺术熏陶,还需要学生懂得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使得所演唱的、创作的音乐作品更加有情感和灵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合适的教学情境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情境抒发自己的情感,与音乐产生共鸣,通过情感的调动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进而加深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例如以《孟姜女哭长城》教学为例,如果教师仅仅只是用传统的教师教唱的方式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歌曲中所想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歌曲教学前可以进行一些背景资料的搜集,让学生了解歌曲所描述的故事,通过故事加强对歌曲的理解程度。在了解了歌曲背后故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资料还原故事的内容给你,在还原故事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含义,体会其中的情感。除了进行故事表演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了解到的故事进行自由创作,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的方式感知歌曲,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
  五、在鉴赏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鉴赏是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掌握音乐技巧,体会音乐情感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与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情境或者是所看见过的情境进行联想,从而帮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能够一致,产生共鸣。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挖掘不同音乐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通过不同的音乐产生不同的画面,增强自身的想象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欣赏学生所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增强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例如流行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影视主题歌曲这个切入点加入流行音乐,加入一些比较流行的影视剧音乐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如《无羁》(出自电视剧《陈情令》)、《无名之辈》(出自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雪落下的声音》(出自电视剧《延禧攻略》)等,学生对于这些歌曲都十分的熟悉并且有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与词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也能更好地掌握演唱技巧与歌曲情感表达,提高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鉴赏曲目《大峡谷》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闭上眼睛想象电闪雷鸣、风雨漂泊等画面,让作品的旋律在听觉上产生冲击,教师则指导学生意识到音乐中强弱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加强音乐知识的吸收。通过想象,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作品的意境,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结束语
   审美素养是音乐学习基础的同时也会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乃至以后出入社会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在高中阶段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要将学生的思想束缚在固定的空间内,一定要在注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
其他文献
唐朝的贞观之治使国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周围少数民族非常向往,纷纷派使者前来修好,称臣纳贡。许多少数民族首领都来求亲,以能够与唐朝宗室联姻为荣。唐太宗为了确保边疆太平,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也制定并推行和亲政策。   比如,唐太宗把妹妹衡阳公主嫁给东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把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诺曷钵,从而建立了唐朝和东突厥、吐谷浑之间的友好关系。当时西南地区的青藏高原上,崛起了一个强盛的吐
期刊
李阳是这学期才从别的地方转过来的。吃过晚饭他立刻就去了书房,学校明天要进行摸底考试。李阳想认真地复习一下,考好点,给大家留下一个好印象。   李阳是一个学习特别自觉的孩子。那天晚上,李阳一拿起课本就忘了时间,一直到晚上12点,姑妈催了几次,他才恋恋不舍地上了床。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李阳又梦到了以前的同学在梦中,李阳和同学们一起在操场打篮球,练跑步;在山上捉迷藏,摘野果。后来,玩累了,李阳和同学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变化。如今,人们出门必备的三大件就是“手机、钥匙、口罩”。没有口罩就出不了门,接不了孩子,上不了班。   可是你知道吗?一次性口罩所含的塑料物质,会污染水源;丢弃的口罩,会缠住野生动物,误食一次性口罩的野生动物,还会有生命危险。目前,成千上万个一次性口罩被丢弃户外,给城镇和乡村带来破坏。   那么,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后,大量废弃口罩都去了哪里呢?一些宾馆或商场虽
期刊
中国疆域广阔,城市众多。很多城市都经历过改名。城市名字改得好,大家都会喜闻乐见;但也有一些城市改完名,反而失去了原有的意境,代入一些古人和史事还会莫名出戏。   举个例子,自从三国几位著名人物的家乡改名之后,这几位将军这样自我介绍:“我是包头(九原)的吕布”;“我是石家庄(常山)的赵云”;“我是保定(幽州)的张飞”;“我是临沂(琅琊)的诸葛亮”……其出戏程度,令人窒息。   1.黄山市  
期刊
寓言与童话都是故事类文体,然而两者“本”不同,即两者定然有各自不同的教学价值。教学实际中,教师对寓言和童话之“本”,即两者各自鲜明而独有的教学价值的把握还是存在一些误区和盲区的。  笔者与另一位教师分别执教了《成语故事》和《巨人的花园》这两篇课文,恰好一个来自寓言,一个是童话故事。透过具体的课堂样本,得以一窥寓言与童话在同一故事领域的不同魅力。  一、找准故事结构之“本”  我们要充分地、完整地读
期刊
一座青铜大立人像矗立着,形象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面容十分狰狞、怪诞。他戴冠穿袍,佩脚镯,两臂平抬,两手呈持物状。青铜大立人像通高竟达2.62米,超过了世界上很多文明古国所造的金属像的高度……   一株青铜神树舒展着,树上有九枝,枝上有立鸟栖息,枝下有硕果低垂,树干旁还有一条龙从树顶下探,生动又神秘,堪称世界顶级的古代至宝……   一根用
期刊
No shame in asking questions,even to people of lower status.  不耻下问。  If a son is uneducated, his dad is to blame.  子不教,父之过。  Give a man a fish,and you feed him for a day. Teach a man to fish,and you f
期刊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其中,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其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意识与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在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提出了理清知识关联、创新学习方法以及提升学习兴趣等有效策略。   初中是学生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其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初中生逻辑思维的发
期刊
真题回放题目   你浑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鲜艳,青春的生命、才华,……眼看自己一天天地长大成熟、进步,了解的东西一天天地加多,精神领域一天天地加阔,胸襟一天天地宽大,感情一天天地丰满深刻:这不是人生最美满的幸福是什么!这不是最隽永最迷人的诗歌是什么!(摘自《傅雷家书》)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啥,你要当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阶段若能应用线上教学方法,有助于增加教学有效性,符合新时代信息化教学要求,故而应予以重视。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语文线上教学问题,并通过丰富线上教学资源、依据题库增强体验、创新线上教学模式、优化线上教学活动等对策,促进初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初中生作为12岁到15岁年龄段的学生,因其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关键时期,若能充分借助线上教学模式为其讲解语文知识,可增强学习体验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