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星”眼里的天津投资机会

来源 :投资与合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段资银行界著名的“双子星”,麦格里证券董事总经理兼投行负责人温天络和软库金汇执行董事兼投行负责人温天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时候,最关心的还是天津的投融资环境如何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他们认为,天津现在处于一个历史上非常好的发展时期,国外的投资机构都在加大对天津的关注度,如何吸引他们投资天津,现在看来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投资与合作》:作为环渤海经济发展区域中心的天津,目前正在大力的创建软件中心。电子制造中心等等,你认为,如果要实现这些中心的话,必须从那几方面来完善?
  温天纳:地区中心的合意包括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心、物流中心、文化中心等等,要成为任何一种中心需要天时、地利和人和的配合。作为关注国内发展的投资银行家,我们一直关注环渤海湾地区的发展,天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口岸物流,本身已经是地区内的天然物流中心。毫无疑问天津已经具备地利,但是同时间也要面对其他的城市的一些竞争,邻近的大连、青岛等城市也是具有一流港口设施的主要城市。至于要成为“北方浦东”,我们谈的是一个整体的商业、金融和物流中心的布局,首先上海是华东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全国的商业中心。我们也要比较“上海浦东”和“天津”的主要指标,了解差距在哪里,从而加强发展,把天津发展到一个全国公认的“中心”。我们也必须要定位清晰,天津不可能一下子想成为所有方面的中心,我们要考虑周边城市的发展能否以天津为龙头及发展是否有人才的支撑,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天津建成一个吸引到全国人才的家,把人才留住,这是软件的配套,是成为“地区中心”的必然“基础建设”。最近我们了解到一些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如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在天津扎根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辰,我相信这对其他的跨国企业有领头的作用。
  作为直辖市和邻近首都,天津有其他城市没有的优势和资源,但是我们也不需要去避兔和周边城市的资源重叠。北京本身已经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大部分的跨国企业已经在北京设有据点,在这个情况之下,天津必须要提供一些实在的政策去吸引投资者。外资一般不会在当天之内可以来回的两个城市设立两个不同的地区分部,因此我们建议天津作为长远“7+2”的核心,我们需要有一个比较长远的布局,和北京及周边省市有一个紧密的协调,以避免其他的地区各自实施不同的政策去成为重叠或不同的“中心”。
  《投资与合作》:你认为,天津如何吸引海内外风险投资公司的关注?
  温天络:风险投资子找的是好企业,一般风险投资有一个类似“50公里”或什么“100公里”距离,风险投资经理人他们所属的圈内工作,负责寻找投资机会和投资后的监查。北京作为首都有影响全国的地位,风险投资一般选择一些具有全国市场和影响力的企业进行投资。大部分的风险投资公司已经在北京设有据点。天津要吸引到风险投资的话,必须要有一个非常雄厚的产业背景和特色,工业国区是一个好的开始,天津的泰逸(TEDA)也是全国有名的高新技术园区,已经拥有一定的品牌,这样去吸引到更多和发展潜力更高的企业就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我们看到最迫一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企业的总部一般设在北京或上海,但他们的创办人或管理层就是来自全国的精荚。作为一个国际或地区中心,在这里工作的人才事受到比他们在其他地区的待遇、福利和社会配套设施更好。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21世纪是以知识性经济为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要吸引到人才,传统的招商活动比较着重地区的经营成本,但是风险投资看的是高增长新兴产业,不是一般的全同制造或加工业。
  


  《投资与合作》:你认为,天津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温天纳:我们觉得天津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整体成本相对起北京也比较低,天津与北京相连的位置也吸引到不少投资者的注意。个人看法觉得如果天津可以和北京有一个更好的分工的话,天津的潜力会有更好的发展。
  《投资与合作》:你希望天津从哪些方面提升招商引资的力度?
  温天络:我们希望天津可以加强高校大学对国际性人才的培训,加强人流交通和旅游的基础建设(如飞机航班、增加国际航班等等),现在可能有更多人是选择陆上交通来往天津,这代表了人们会先去北京、再到天津。招商引资必须要有一个中心点的,招商必须要配合天津的长远发展。必须要抓到一个可行的方向,要站在外资考虑的立场,要在经济、金融,工业、物流和文化方面提供实质的优惠。同时,天津也必须要留住天津的企业.因为我们也留意到一些问题,一些天津的企业当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也希望可以把总部设在北京,我们应该鼓励及培养“天津是我家”的精神。 《投资与合作》:你景看好天津的哪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为什么?
  温天纳:由于我们有一个比较广阔的投资政策,我们与不少的天津企业有紧密的沟通。我们关注到天津的户业包括:汽车、工业制造、软件开发、药品产业、物流产业、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和旅游业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产业。它们本身已经在天津市内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格局和一些产业如电脑软件开发、旅游业和物流方面的产业本身的空间也是非常大的。投资者就是看一些已经成形的优质产业和一些有高增长空间的产业。
其他文献
从3721创始人、雅虎中国区总裁到以投资合伙人的身份加入IDGVC,周鸿祎在实现一种角色转换。  “做VC要发现创业企业需要什么,和他们讨论,提供服务,比如帮它找人、搞定关系,帮它融资、上市,帮它找投行,这个角色和以前创业时自己做完全不同。”正因为这种不同,周鸿祎对投资自有不同的看法。  《投资与合作》:原来是拿别人的钱在花,现在是掏钱让别人去花,怎样实现这种角色的转换?  周鸿祎:首先,要学习的
期刊
尚德的成功,进一步激发了风险投资在新能源领域,特别是太阳能产业的投资力度。    无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国来看,常规能源是有限的,中国的常规能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世界总储量的10%。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人类主要的能源来源,因此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在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作用。  在新的可再生能源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是发展
期刊
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师MaryMeeker在今年7月发表了一篇回顾文章,对比了当Netscape上市时人们对于未来互联网的期望和十年后人们真正使用的互联网的现状:所有的预言都已经实现。  互联网已经无所不在地积极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就像Institute ofFuture所长Paul Saffo在1 995年6月12日接受Frontline采访时所说的:“让我们面对今天的信息技术革
期刊
雅虎1亿美元投资已有六年历史的阿里巴巴,以及百度在纳斯达克市场上的强劲表现并成为自2001年以来该交易所最成功的IPO,这样的现实使得硅谷的风险投资家鱼贯而行、迫不及待地在北京和上海建立新的办公室。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只有像IDG创始人麦戈文这样的勇敢的淘金者开始在中国进行种子期的投资。他最近的引人注目的举动则是与Accel执行合伙人吉姆·布内尔共同宣布成立IDG-Accel中国成长基金,用来
期刊
在分众传媒、百度、华友世纪登陆美国Nasdaq及AAC声学科技在香港主板上市后的庆功晚宴上,宾客觥筹交错、满面春风,总有一位气质高雅的女士频频得到酒会主人的热情邀请,也许很多人还并不知道,这位靓丽而睿智的女士就是华盈TDF风险投资基金的领军人物——汝林琪。  对于江南春、李彦宏、王秦岱、潘政民来说,在他们各自企业发展到质变的时候,来自汝林琪所带领的TDF对他们全方位的帮助,不足以简单的文字来加以叙
期刊
9月5日,欧洲最大的私募股本和创业投资公司3i集团正式在上海成立代表处。据悉,3i在亚洲的投资领域.倾向于消费相关产业、保健产业.以及工业和商业服务行业,面向增长型项目的单笔投资规模为1000万至1亿美元。  英国3i公司总裁叶博笙(Philip Yea)表示:“最近两三年内3i已经在中国共投资约1亿美元,今后继续加大力度搜索投资目标,投资中国项目没有资金上限。”  从该投资公司进入中国两三年内所
期刊
9月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修改后的《管理办法》对股权分置改革操作程序的相关规定作了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动议,原则上应当由全体非流通股股东一致同意提出,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也可以由单独或者合并持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非流通股份的股东提出。对于方案修改,《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明确,完成沟通协商程序后,不对改革方案进行调整的,董事会应当做出公告
期刊
用半年时间,能否让一个成立不久的小公司赢得VC的不菲资金?多数的回答是不容易。但是百合网络做到了。  一直关注国内高科技技术创新公司的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GSR),在看过无数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创业公司后,将自己基金成立以来的第一笔资金投给了一个表面上看和技术创新并不相关的创业公司百合网,和这家VC一起投资百合网的还有一家美国的老牌VCMayfield。  说服这两家只关注高科技创新企业给百合网投资谈
期刊
作为互联网的缔造者,绝不会放过3G涌现的每一个机会。  2005年底,中国移动用户有望达到3.84亿,而无线数据用户数将达到1.87亿,面对如此庞大的中国手机用户群体,谁能不怦然心动?  在中国3G时代日益临近的前夜,国内外的VC积极播种3G手机的“食物链”。一方面迅速在3G时代的无线增值服务领域跑马圈地,期待再续互联网神话,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在3G手机制造产业链上的投资力度,特别是针对中国3G标
期刊
有人认为,75号文必将引发中国公开权益资本和非公开权益资本进入“纸张大战”、“重组大战”。  近日,笔者收到世界经济论坛和中华风险投资协会转发的一封电子邮件。信中附件是由科技与投资新闻分析(T&INews Analysis)所撰写的《关于中国非公开权益资本(PE)的信函——圣诞节来临之前的恶梦》。  乍一看,文章出语惊人。文章指出,75号文会进一步阻止非公开权益资本和风险投资等在中国的发展,使在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