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情,侠客梦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i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侠小说相对于正统文学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旁门左道”,却深受读者欢迎。武侠小说兴起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有向恺然北有赵焕亭,继而北派四大家并立,到了五六十年代“新派武侠小说”崛起,金庸的武侠小说一度风靡海内外,畅销几千万册,又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成为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经典。武侠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侠情暗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侠”之渊源
  关于侠的起源,最早的记载是韩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侠始于古代封建秩序的解体,“周室既微”春秋以后礼坏乐崩,原有的封建等级制度已不能维持,社会秩序混乱,于是发生上下阶层之间的流动,个人游离于社会组织和结构的可能性加大,为游侠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史记·游侠列传》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救人于厄,振人不赡,重许诺,讲义气。班固继司马迁亦为《汉书》作《游侠传》,此后历代史家不再为游侠单独列传,表现侠客的任务由史家转到了诗人、小说家、戏剧家的身上,魏晋至盛唐的游侠诗,唐传奇中崛起的豪侠小说,到清代的侠义小说。侠客形象渐趋由实录到抒情到幻化。
  二、金庸武侠中的侠情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客继承了古代游侠的精神特质,同时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是作者虚构的艺术形象。金庸对侠的阐释可谓博大精深,“从金庸小说,我们可窥见墨家见义勇为的游侠精神,儒家的仁爱、王道与民本思想,还可感受到道家深邃博大、无处不在的辩证方法。”(严家颜:《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载《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3期,63~70页)
  1.儒家之侠
  何心隐对“侠”与“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意与气,人孰无之,顾所落有大小耳。战国诸公之与之落意气,固也。而孔门师弟之与,曷常非意气之落耶?战国诸公之意之气,相与以成侠者也,其所落也小,孔门师弟之意之气,相与以成道者也,其所落耶大。”(《何心隐集·卷三》,[明]何心隐著,容肇祖整理,中华书局1981年版,54页)儒与侠因意气而合流。儒家学说以社会为本位,处处以家国天下为念,金庸小说中的儒侠正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他们能文能武,儒雅风流,他们参与民族国家大事,并且为国为民而牺牲自我。《碧血剑》里的袁崇焕,在书中没有正式出场,金庸在《碧血剑》后记中曾说袁崇焕才是小说真正的主角。身为一介儒生却指挥千军万马,为抗击清兵做出了惊人的业绩,成为明末朝廷的中流砥柱,却被崇帧皇帝杀害。袁崇焕真正践行了儒家的忠义精神,家国天下的情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2.墨家之侠
  儒墨两家都是积极入世之学,思想亦有相通之处,故而常有人将儒墨并称。金庸笔下的大侠兼具儒墨气质的要数郭靖了。郭靖是传统道德的完美典范,一生恪守者忠义孝的儒家道德,对师父尊敬有加,对朋友有情有义,对大宋更是鞠躬尽瘁。他曾极力反对杨过和小龙女结合,只因师徒恋不合传统礼法。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一切不义之战,关心下层百姓疾苦,墨子曾亲自制止楚伐宋。郭靖在蒙古军里长大,很受成吉思汗重用,但不愿带兵攻打宋朝而逃离大漠。当看到蒙古军屠城时,他不顾生命危险和成吉思汗理论。郭靖从小就不聪慧,学武悟性不高,说话也笨口笨舌的,但他老实肯干,做事很勤奋,这些个性特征颇具墨家气质。郭靖身上有一种傻气,不是儒家的大智若愚,而是实心眼直肠子。郭靖的思想方式遵从的是儒家,行为方式却又更接近墨家。
  3.道家之侠
  道家主张“齐物”、“逍遥”,对万物的态度是“无所恃”,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道家思想在金庸小说中最明显的体现是丰富和充实了侠客性格,塑造出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道侠形象。儒侠追求的是为国为民,关心国家大事,道侠则至情至性、关注自我;儒侠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道侠则顺其自然,从心所欲;儒侠重视“仁”,恪守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而道侠追求的是真性情,不受世俗的牵绊。杨过可谓是道侠的典型,他是杨康的遗腹子,十一岁丧母,后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衣着破烂言行粗陋,行为放荡不羁,拜西毒欧阳峰为父,学蛤蟆功,大闹全真教反叛师门,入古墓派门下。杨过与小龙女相爱,因师徒之名,冒天下之大不韪,却无怨无悔,杨过始终把自己的情感、个性、人格摆在首位。
  4.佛家之侠
  金庸喜读佛经,并深谙其旨,在小说中金庸用佛家的慈善悲悯之心,来关照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天龙八部》中的段誉是最具佛性的侠客,段誉生性喜读佛经,不懂武功还敢到江湖上乱闯,无能为力却又偏偏爱打抱不平;他天性机智幽默,能言善辩,每当身临险境总能逢凶化吉;他善以待人、以德报怨。段誉的身上又有几分呆气,他为救人、自卫而杀人时会痛苦,心生忏悔;在父命与己爱之间选择逃走;常常自嘲自讽“我是一只与众不同的癞蛤蟆”,段誉的呆气实则是大仁大善、至情至性。段誉不能算纯粹的佛家弟子,他虽无贪无嗔,却有痴有爱。段誉对王语嫣情深似海,为追随她身边吃尽了苦头,却一如既往、痴心不改,他可爱可亲,他的身上没有佛教的清规戒律,却有着禅宗的大智大善。
  结语
  “汉代文、景、武以后,法网日密,侠失去生存的社会条件,作为一种社会角色的武侠逐渐消失,而只是作为一种文化人格和社会理想的武侠才保留下来,并最后成为文学阐释的对象。”(吴秀明、陈洁:《论“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小说》,载《文学评论》2003年6期,63-69页)侠不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没有特定的思想流派,而成为一种个性、气质和行为方式。武侠小说“反映了人类古老的英雄梦在工业社会的延续,又是羁縻于世俗社会中的现代人试图超越具体时空限制的替代性投射,而虚拟的超现实的江湖世界,则是人类永恒的乌托邦幻想的本能在现代文明的体现。它满足的是人性中固有的好奇心和幻想力。”(《彩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冰心、钱理群等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年版,230页)虽然侠存在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但侠的精神仍然自足地存在,它那古朴纯美的世界,富于诗意的生存方式,为现代人的精神提供了一个栖息的港湾,从这一点说,中国的侠文化并没有失去存在的价值,武侠小说亦有其发展的空间。
其他文献
《无人区》是由中国新锐导演宁浩所编导的,该部影片是在拍摄完成四年后上映的,虽然上映时间晚但是登上大银屏就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纵观这部影片,导演无论是在语言功底方面还是人物塑造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镜头前能清楚感觉到西部地区的生活场景,在空旷荒芜的无人区景色的萧条、生活环境的恶劣无疑给观众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这些精心搭配的视觉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出人性关系之间的冷漠。影片所讲述的是贩鹰集
《路边野餐》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跨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又接近“白描”的迥异世界。在影评人的眼中,导演毕赣是从塔尔可夫斯基、侯孝贤、贾樟柯、安哲罗普洛斯等写实主义大师处汲取了艺术的养分,而他的《路边野餐》则是一部竭力向某种美学主张靠近的作品。事实上,塔尔可夫斯基等人的影片的确对毕赣的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到了大学,我第一次看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就是《潜行者》……”[1]毕赣曾这样谈道。而像贾樟
[摘要]王家卫电影中有很多上海元素,上海方言是其表现之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心理的展示,上海话在电影中的巧妙运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家卫电影的上海情结。  [关键词]上海方言 上海情结 文化与语言    王妈:陈太太,侬(你)回来了,哦呦,外头落大雨(下大雨)哦,我想捞(拿)洋伞来接侬(你)呢。  苏丽珍:哦,是阵雨,您有心了。  孙太太:王妈,是啥恁(谁)啊?  王妈:是陈太太呀。  
“复魅”(Re-enchantment),又译“返魅”,主张返回事物的自然状态,恢复事物的本来面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附魅”(Enchantment),即人类对神秘事物的盲目、非理性认知。[1]20世纪70年代初次出现并大获成功的好莱坞功夫形象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狂热追捧,这就是功夫形象的附魅现象。它源于特定历史時期、特定国家和地区所产生的符合大众心理需求的推崇现象。当时世界范围内特别是美国和东南亚
《小时代》系列电影是由青年作家郭敬明依据其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这部充满着商业味儿的青春电影,自2013年上映以来,三部电影取得了总票房过10亿元的成绩。电影《小时代》及“小时代热映现象”,一时间成为舆论焦点,—方面青年观众对影片表现的如痴如醉;另—方面业内学者、媒体,对其奢靡和拜金的讨伐声也随之而起。很显然,‘小时代文化现象”同《小时代》电影是两个不同的方面,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与拉康的“镜像理论”,
叙事是很多小说作品都使用的一种创作手法,然而叙事对于电影而言也相当重要。“叙事”简单的说就是对故事的描述。在不同的地方,叙事的表现手法也大不相同,电影和小说中所使用的叙事手法有很大的差异。小说一般都是根据作者的文字去表达作者所要呈现给读者的故事内容,而电影却是通过画面、光影效果、音乐、人物性格等等才可以将故事情节展现到观众的视野中。《雾都孤儿》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叙事电影,影片所使用的叙事手法将电
21世纪,我们迎来了信息时代。一方面,信息时代给课堂教学带来的不仅是硬件上的改革更新,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手段、方法、理念的革新。得益于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新型教学辅助设备走进了现代的课堂,而课堂之外,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也成为了学生们的学习利器。另一方面,21世纪还是文化交流繁荣活跃的年代,西方文化大行其道,更容易被生长在这个年代的学生们所接受。电影由于独具魅力则成为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
一、 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俗套  (一)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俗套与局限性  科幻电影中“俗套”的概念和普通电影“有情人终成眷属”之类的陈词滥调截然不同。那些“俗套”,正是科幻电影独有的前提与预设孕育出的产物。前提和预设在一般类型的影片中,有的时候代表的是影片中的故事线或者情节线,有的时候则代表的是指电影的内核也就是戏剧核心。剧作家拉约什·埃格里在《编剧的艺术》一书中写道:“每一出优秀的戏剧必须有一个经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截至2015年8月13日,累计票房已经达到了8.75亿元,继续刷新国内影视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这令很多观众重新对国产动画产生了信心。《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离不开一个神秘的团体——“自来水”。“自来水”是指网友自发为《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做宣传、做推广。这部动画片八年磨一剑,可是在宣传的费用上却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说这部动画片的成功,口碑就是它最大的宣传。能够让广大
有着“日本青春电影大师”之称的岩井俊二,在描绘美好的青春与爱情的同时,也不忘揭露出人类兽性的一面。通过对爱情的多方位诠释,岩井俊二表达了他内心中对于纯粹爱情与变态畸形爱情的想法。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在环境的剧变之下,岩井俊二通过对社会的思索,超越了自身的时代,开创了新的范式,从而与社会进行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1993年,岩井俊二拍摄了影片《烟花》,凭借此片一举夺取了当年的最佳新人导演,岩井俊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