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影像模型测量S1骶髂关节螺钉最佳通道及其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yuq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3D影像模型上测量S1骶髂关节螺钉的最佳螺钉通道,并临床观察骶髂关节螺钉的置入过程。

方法

收集54例成年中国人的正常骨盆CT扫描数据,重建出右半骨盆的三维模型。透明化处理后旋转模型至S1椎弓根轴位像下,微调角度使卵圆形的半透明安全区面积达到最大。模拟在最大安全区中央置入1枚与其边界相切的最大螺钉,测量螺钉直径、长度、进钉点到坐骨大切迹水平切线和髂后上棘垂直切线的距离,以及出钉点到S1椎体上终板和前皮质的距离,比较性别之间的差异。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根据上述结果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共置入16枚)的12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6~47岁,平均34岁;骨折按Tile分型:Ⅱ型6例,Ⅲ型6例。观察患者螺钉的置入情况。

结果

在S1椎弓根轴位像,所有骨盆3D影像模型都能找到界限清楚的卵圆形半透明安全区。S1骶髂关节螺钉最佳通道的最大直径为(13.66±2.04)mm,长为(77.66±4.25)mm,进钉点到坐骨大切迹水平切线的距离为(32.77±4.55)mm,到髂后上棘垂直切线的距离为(49.57±5.24)mm;出钉点到S1椎体上终板的距离为(9.30±1.54)mm,到骶骨前皮质的距离为(15.85±2.12)mm。男、女性之间最大直径、进钉点到髂后上棘垂直切线的距离、出钉点到骶骨前皮质的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16枚骶髂关节螺钉均安全置入。

结论

在骨盆3D影像模型上能方便、快捷地找到并量化S1骶髂关节螺钉的最佳螺钉通道参数,通过临床应用,证实其可为临床安全置钉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携带SET-NUP214融合基因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成年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SET-NUP214分子标志物监测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例伴有SET-NUP214融合基因的成年T-AL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检测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情况,判断患者肿瘤细胞的分化发育阶段。对其中2例有随访标本的患者
目的探讨以皮下结节为首发症状的成年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诊断、分期、治疗、预后及18F-FDG PET-CT表现,以提高对成年人T-LB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9月收治的1例以皮下结节为首发症状的成年T-LBL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影像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例患者以皮下结节为首发症状,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为T-LBL。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治疗后继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滤泡淋巴瘤氟达拉滨治疗后继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在FC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出现继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病的治疗停止,需依赖输血治疗。使用环孢素200 mg/d,连用3周血象无改善,更换利妥昔单抗375 mg/m2,每周1次,连用4周,患者血象逐渐恢复。结论对于氟达拉滨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及新药的广泛应用,对MM的检测手段及疗效评价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2018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中推荐使用低剂量CT而不是普通X线片作为初诊MM患者的骨骼是否累及的筛查;治疗方面,单抗在MM治疗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全面发展。
肺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有着较高的致死率。肺癌因其特殊的组织特性,极易发生脑转移。尽管近年来患者总体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各阶段5年生存率仍约为18%。文章对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分析总结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49例患者中,依据患者情况,39例患者采用R0切除,10例患者采用R1切除。分析患者的总体预后及R0切除率。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比较患者的R0与R1切除的远期预后;
目的探讨髁间窝宽度指数(NWI)在髁间嵴撕脱骨折与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运动医学与成人重建外科收治的10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32.7±9.2)岁],13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31.8±10.9)岁]和22例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30.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滑囊侧肩袖单层修复术、分层肩袖修复术与全层肩袖修复术治疗关节层难复性肩袖分层撕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82例关节层难复性肩袖分层撕裂患者资料,男47例,女35例;年龄(53.0±7.9)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3组:28例采用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全层肩袖修复术(A组),29例采用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分层肩袖修复术(
期刊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与微型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骨中心治疗的93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资料。38例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治疗(关节镜组),55例采用微型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术后3、6、12个月及此后每6个月对患者进行规律随访并行X线检查,收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