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风华》对中国精神的阐释与表达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23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那时风华》以塞罕坝“六女上坝”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并进行艺术加工,讲述了以唐学燕、苏铁、郑百团为代表的青年学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奔赴中国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进行植树造林,凭借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挥洒青春热血,最终将荒芜的塞罕坝改造成生态绿洲。电影通过对唐学燕等人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执着坚守、舍己忘我精神的聚焦,向受众诠释了塞罕坝精神,诠释了中国精神。
其他文献
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与普适性使其成为电影改编的天然蓝本,从纯粹的文本叙事转变为依托电影表现技术的图像叙事,文学文本的影视化改编经历了漫长的嬗变过程。但由于表现形式与艺
步入现代社会,档案工作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文章对新时代中国档案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问题进行了探讨,从阐述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入手,进一步分析了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电影不仅大踏步地走向广阔的国际市场,而且还建构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范式。但是,由于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在中国话语体系下具有共识,但在农村社区语境下嵌入性发展的实践过程研究尚待深入。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厦门市DC村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个案研究发现,
随着传播媒介的科技含量逐步提升,媒体传播手段的多样性也逐渐丰富起来,在新时代媒体环境驱使下,传播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同时也意味着媒体的读者们审美趣味随之转变
<正>纠纷背景2016年9月15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东山社区居民刘某等人,来到东山司法所"秋菊调访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情绪激动地道明了来访原因:2014年5月中
期刊
为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加强各院校、机构及相关方面专业人士之间的联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决定与出版机构合作出版《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本集刊为小16开本,每
“小丑”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形象之一,他们或臃肿肥胖,或瘦削病态,或愚蠢笨拙,或诡异邪恶,或滑稽搞笑,或恐怖惊悚……诸般演绎,在“小丑”这张神秘的脸谱上描绘出浓墨重彩的
本研究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和变革理论等,提出“生态-变革”理论,并利用全国全部MSW项目2017年毕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探讨中国MSW教育的整体培养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