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绿色防控 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
  其内涵就是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重点推广使用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黄板、生物源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推进绿色防控是政府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抓手,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
  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
  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2015年12月8日上午,京津冀农药管理联防联控协同发展机制启动仪式和农药市场联合检查活动在中农富通示范基地——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顺利举行,同时,北京市植保站法制科参加了对科技园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查,园区各项全部通过。
  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代表及市植保站法制科执法人员察看了园区的高效栽培模式、生产种植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以及采取的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做出了相应的评价:其他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都应该按照科技园的这个模式去做,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方法来控制作物病虫害,杜绝一切有害农药的使用,才能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健康。
  科技园设施草莓病虫全程绿色防控主要防治技术:
  1.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
  2.黄板、蓝板诱杀防虫技术
  3.防虫网防虫技术
  4.蜜蜂授粉技术
  5.膜下滴灌技术
  6.靠山多霸土壤改良剂、辣根素、GPL菌剂、氯化苦土壤处理技术
  7.硫磺发生器熏蒸技术
  8.植物残体统一集中处理技术
  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作为目前通州区唯一的一个蔬菜绿色防控基地,严格按照绿控统一的技术标准、监管标准和品牌标准进行生产,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到实处,全面提升了科技园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安全供应能力。
其他文献
连云港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第一大模块就是“自学质疑”。这一模块要求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围绕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课标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是课堂教学中展开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乃至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前提。  可是许多刚步入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