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腿上的诗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都知道燕子是一种候鸟,每年都要随着季节变化向温暖地区迁徙。然而。在古时,人们并不知道燕子这种习性,对燕子在冬天的去向充满了好奇。
  在2400年以前,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说道:“燕子是在沼泽地区的冰下越冬的。”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哲学界和科学界的权威,许多个世纪以来,人们都把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说法当成真理。
  到了18世纪,一个名叫部封的法国人对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提出了质疑。部封曾经将几只燕子放进冰窖里,结果,燕子在冰窖里都被冻死了。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燕子在冰下越冬的说法是不对的。
  但是,燕子究竟是在哪里越冬的呢?由于受当时的条件所限,人们很难追踪到燕子越冬的情况。所以,燕子在何处越冬的问题依然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这时,瑞士北部城市拔塞耳有一个修鞋匠,名叫勒尔冬,他在家里的院子中搭了一个棚子,有一年春天,一只燕子飞到棚子的檐下筑巢。时间一长,勒尔冬和这只燕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是,这只燕子每年在秋凉后,总要飞走。留也留不住.让勒尔冬很是颓丧。
  勒尔冬很想知道这只燕子的去向。于是,情急之下的勒尔冬就在纸上写了一首小诗,用一小块防潮的雨布包好,绑在这只燕子的腿上,于是,这只燕子就带着这首小诗飞走了。诗是这样写的:“亲爱的燕子,你是那样的忠诚、可爱,请你告诉我,你在哪里越冬?”
  到了第二年春天.这只燕子翩然归来,勒尔冬欣喜地凝望着它,忽然,他发现燕子的腿上绑了一张新的纸条。勒尔冬急忙把纸条取下来一看,上面同样写着一首小诗:“这只燕子的冬天很温暖,它在雅典爱脱文的家里越冬,燕子另一方的朋友啊,你为什么刨根问底地打听这件事?”
  这个带着传奇色彩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当地的学者知道后,专程到勒尔冬的家里问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受到启发,他们开始在秋凉时给燕子绑上标记进行放飞,逐渐掌握了燕子的迁徙规律。
  应该感谢修鞋匠勒尔冬当初的好奇以及对燕子的那份爱,他那首充满真情也充满疑问的小诗,才换回了关于燕子在何处越冬的可贵信息。
  (摘自《羊城晚报》)
其他文献
学校每个月都要为学生们放一次电影。为了了解大家对年内所放电影的感受。团委的一位干事在校园网上搞了个调查。  投票很散乱,面对同一个问题,答“是”与“否”的几乎是一半对一半;但是,在“最不喜欢的一部电影”这一问题面前,大家的投票却出奇地一致——全都是伊朗电影《小鞋子》。在留言当中,我看到了下面这些话——  “破电影!忒没劲!”  “兄妹俩轮换穿一双鞋子?莫非编剧姓胡?名叫胡编?”  “那个阿里也太傻
期刊
“女大十八变”多用来形容女孩长大之后容貌的巨大变化,其实,这原本是一个佛教用语。  “女大十八变”原本是“龙女十八变”,记载在《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中。文殊师利菩萨在龙宫中说法,说的是《法华经》度化了很多条龙。智积菩萨表示怀疑,对文殊师利菩萨说:“《法华经》是一部精深幽妙的佛经,听到此经的人怎么可能那么快就成佛了呢?”  文殊师利菩萨回答道:“龙王有个女儿,才八岁,虽然年龄幼小,但她却有慧根,
期刊
“在一粒沙子里看见宇宙,在一朵野花中看见天堂。把永恒放进一个钟头,把无限握在你的手掌。”  英国18世纪的著名诗人、画家、雕塑家威廉·布莱克,这位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伟大诗人,他这首最为人熟悉的诗作《天真的预言》,多年以来一直是我心中最珍贵的藏品。  我还喜欢伟大的荷兰画家凡·高表达同样领悟的诗句。他有一次在对弟弟西奥谈自己画星星与晚霞的心境时说:“通过一颗星来表达希望,通过一个落日的彩霞来表达心灵
期刊
姓氏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除了人们熟知的百家姓外,还涌现出一些有趣的姓氏,闲时翻书品味,真是既添趣又增识。  “死”姓有其人。此姓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中国人通常是避讳“死”的,所以这个姓氏在人们眼中就有些“另类”甚至是“恐怖”了。  “毒”姓乃御赐。此姓据说源于唐朝时皇帝赐“谋反”大臣的姓。目前,台湾嘉义、高雄、南投等地仍有
期刊
一次在朋友家做客,吃过饭天已大黑。快10点了,我们仍然聊兴很高。忽然朋友拨了一串号码,等了一会儿,传来电话接通的声音。只是接通之后却不见她说话,电话那一端也是静悄悄的。  朋友的眼睛微微闭着,一副悠然神往的表情。过了五六分钟,她把电话放下了,回头对我一笑,说:“很奇怪吧?”  我点头。  她说:“我在给我的母亲打电话。”  我问:“那你们怎么都不说话?”  她说:“我母亲是个聋哑人。”  我奇怪地
期刊
多少年来,随着工作的调动、职务的改变,我总是在换办公室,可不管换到哪里,我总是把妈的照片摆到桌上。有妈在,心里踏实,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  妈出生在豫南方城县平高台村。村里的余家药房是妈家里开的。妈的爷爷是清朝秀才,方圆百里都有好名声。妈的父亲是国民党军官,后来随军南下抗日就没有了消息。爸家离妈家有十里的路程,家境殷实。妈的爷爷与爸的爷爷认识,两家一搭话,妈就在14岁时嫁到了爸家,放到现
期刊
初春时节,到凤凰山去踏青。不经意间往水塘上瞟了一眼,看到水面上点缀着一个个梭状的漂浮物,菱角大小,浅褐色,东一个,西一个,像是谁随手抛到水上的;俯身细看时,发现每个“小梭子”都由水底一根细线袅袅地牵着。纳罕地问我夫:“你说,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夫仔细观瞧半晌。哑然失笑道:“荷钱儿呀!”——对呀!不是荷钱儿,又能是什么呢?只是,未及舒展的荷钱儿居然是这般楚楚可怜的模样,我真是头一回见着。几天之后
期刊
切菜时,一不小心,右手大拇指被刀划过,顿时鲜血如注。儿子恰好在家,惊恐之余,整整一天,他都变得特别乖,饭后主动收拾碗筷,把餐桌擦干净,地板也仔细扫过。平时,要想让他做这些,啰嗦几遍,他都会置若罔闻,有那闲功夫,倒不如自己动手来得干脆,孩子的惰性,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  但是,到了第二天,尽管手上还抹着药水,我却照常忙碌起来。因为用力,有时手指会很疼,我“哎哟”一声,这才想起来,原来它“很受伤”,
期刊
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是绽放着的,如此,阳台里一直充盈着春意。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的卧室里的,那几盆花是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多次搬家,无论是同城里的迁移或城市间的辗转,那几盆花母亲都没有抛弃。  母亲对于养花有一套独到的经验,不管什么花,在她的调理之下,都显出一股子活泼劲儿来,常让她那些老姐妹们欣羡不已。总有许多人慕名上门来取经,或讨花桠和花籽
期刊
编者按:“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1942年到1945年,是盟军驼峰作业的高峰期,平均每天就有一架飞机失事。因此,在驼峰地区搜寻失踪飞行人员,就成了盟军的一项重要工作。  飞机失事后,我们跳伞到了地面。我们原地坐了一个小时,不知道该做什么。然后,我们听见了飞机轰鸣的声音。不可能这么快就发现我们吧!但是,感谢上帝,他们发现了我们!飞机直接飞到飞机残骸的上空。我们疯狂地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