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为创新的常用之法——作为两股西方学术思潮结合之果的体认语言学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之间的"融合"乃为创新的一种常用之法,所谓"跨学科、超学科"研究就是这一方法的具体实践,这种方法可以用认知语言学家提出的"概念整合论"从理论上做出合理解释.20世纪90年代同时从西方传来两股学术思潮:后现代哲学与认知语言学,但两者未能形成直接对话和融合.虽然有学者倡言此事,但收效甚微.而"体认语言学"则是在融合这两股思潮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它从哲学角度论述了语言研究中的象豹观、唯物论、体验人本性(含非理性)、隐喻体认观等,探索了语言学理论的本土化和前沿性问题,为语言学研究和教学开辟了一个新方向、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是保障青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落地“一优两高”战略,职业教育将大有可为。实地调研结合数据分析发现,青海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类专业设置虽设有地方特色产业所需的专业,但从具体的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契合度来审视,其专业设置向特色产业的倾斜度不够;青海高职院校各自为阵,培养目标定位缺乏综合性。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速“一优两高”战略在教育领域中的落地生根,办好新时代青海职业教育,其体系推进应该向工学结合的“工匠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完善就业保障体系的建设路径迈
如何借助互联网和现代化的通信手段革新外语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采用互动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等外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借助现代化通信工具,尝试构建了一种网络环境下的多维联通大学英语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秉承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以期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者选取了西北某大学两个自然班的90名在读本科生,采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为测试工具,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其测试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契合现代化外语教学理念,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
杜甫离职华州西行及在秦州的经历,对其诗歌创作及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杜甫西行的深层原因与最终目的地历来说法不一.深入分析文献可以发现,杜甫并非仅因为躲避战乱、逃离饥荒、政治理想破灭、投奔亲友而寓居秦州,而是为了去凉州投奔河西节度使杜鸿渐.凉州是连接陇右、京畿与北庭、安西的中心,唐肃宗在与玄宗反复博弈之后才得到西北军镇的支持,杜鸿渐的任命就是肃宗为了加强对西北的控制.杜甫与杜鸿渐及其幕府中的主要人物均熟识,因而他在华州任上遭遇挫折后,即思去凉州寻求出路,杜甫在秦州的诗作也对此提供了相关证据.随着当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功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总体而言,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历程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四个时期.由于所处历史语境的不同,这一实践在主体、受众、内容、渠道、成果方面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百年实践蕴含着如下基本经验:坚持战略思维,党的领导和系统推进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坚持对象思维,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辩证思维,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做到"三个贯通"和破立并举;坚持本土化思维,话语体
构建对朝鲜的话语体系作为近代日本侵略亚洲的步骤之一,长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其相关研究呈现出多元与纵深等特点。其中对中日两国的海陆认识、与海洋的互动及其地缘战略等问题的关注无疑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更为宏阔的视野,但从东北亚海洋秩序变迁这一历史长时段视角,探究日本在朝鲜渐次构建话语体系的研究却付之阙如。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日朝之间的双边或三边关系、从日本外交政策入手探究其对朝鲜的政策,以及从东北亚国际秩序的近代转型视角探讨日本重构中日朝关系等方面。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作为话语体系的朝贡与条约的深入分析,以及关
国内部分学者对马克思法律起源论的质疑和诘难,主要原因在于对西方法学理论的盲目追随,而对马克思哲学方法论和价值立场的理解不足.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劳动是认识社会历史问题的出发点,所以也是认识法律起源问题的理论基点.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对法律的需要,创造了协调原始关系的风俗习惯、原始禁忌和行为规范,奠定了法律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劳动分工特别是脑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法律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物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则是法律制度和文化系统化的直接原因.马克思之前的法律起源理论不能从物质生产劳动出发认识社会问题,不理解客观
政治原则、思想认识与学术观点问题的界分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四个方面。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角度考察,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政治原则关涉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比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思想认识关涉看法和观点,不同群体从不同利益、传统、偏好、方法的角度出发看法迥异;学术观点关涉求真问题,它是专业研究者依据逻辑和理性的法则形成的对事物的系统认识。联系在于,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政治原则是底线和红线,思想认识问题是理解和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关联密切.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围绕农村土地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经济制度安排,将市场排除在外,导致农民基本无法流动,农村社会严重"内卷".改革开放后,国家在推动农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自主生产经营权的同时,逐步放宽了对农村市场的管制,建立了市场经济导向的制度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流动.农地制度变迁虽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核心,但不是唯一因素,国家围绕农地产权的相关经济社会制度改革也是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有效催化剂.
元代是中国文学评点发展的重要时期.元代的诗歌评点,与南宋的古文评点以及明清的戏曲、小说评点一样,都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意义.元代诗歌评点的特色是将评点对象由古代名家名作转变为同时代普通作家作品,产生了"元人评点元诗"这一特殊文献类型,至少包括方回、欧阳玄、黄溍、杨维祯等人的8种评点著作.元代诗歌评点具有很强的当下意识,评点目的和功能从单一的"指导初学"趋向多元化:方回关注诗友间诗艺的切磋与提高,充分发挥评点的批评价值;欧阳玄以馆阁文人身份评点布衣诗人周权《此山先生诗集》,重视评点的政教功能,弘扬"温柔敦厚"
"百年未有之变局"是执政党对当今世界形势做出的重要判断,但学术界对于这一判断存在着诸多不同的理解,亟待进行完整阐释."百年"反映了大变局的时间参照范围,"变局"则反映了世界格局的结构性原则转换.20世纪是一个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极化格局、以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国民经济格局、以西方自由民主价值为主导的文化格局和以传统工业主义为主导的技术格局.当今之大变局体现在:从以西方国家为主导转向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和世界格局趋于均衡;从国家经济转向全球化、金融化经济;从自由民主的表面性胜利转向文化多元化和自由民主价值的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