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知识的“杂食者”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看起来只是阅读本身,实际上它包含了思考、推理、想象和判断等,还包含理解、认同和信仰等。在读一本书时,我们不是暂时进入文本的世界,而是在生成的阅读世界里遨游,我们的视野不断被打破,又不断形成;不断修正,又不断扩充;不断更新,又不断提升阶层。通过不断增加思维弹性的阅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逐步树立起一个有力的支架,它让我们站得直、站得稳、守得住。很显然,我们不是为了阅读别人而读,我们阅读是期待通过对别人的理解,来建设自己的精神图景。阅读《乡土中国》于我,就是如此。
  《乡土中国》这本书,我读得有些艰难。读它有两个原因。一是它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2017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首批推荐的4本书之一,我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研读;二是我觉得自己之前的阅读太过局限,亟待拓宽视野,而这本仅有7万字的“小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社会学的经典之作,《乡土中国》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所起到的通识启蒙作用,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乡土社会结构,以及我们对的世界观价值体系的形成,均大有裨益。
  《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费孝通在《世纪评论》上连载的14篇文章,是根据他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整理编辑而成的。这本书,是费先生基于之前的实地社区研究成果(如《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等),专从社会结构本身出发,以中国的事实来诠释乡土社会的特性,在理论上进行总结并开导实地研究的成果。
  《乡土中国》成书于1947年,写作背景主要集中在乡村,它和今天的中国社会现状有一些不同。然而,也正是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借助其田野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普适性结论,窥见当下中国社会各种问题的性质与部分根源。
  思想家章太炎曾说:“任在何时何地的学者,对于青年们有两种恩赐:第一,他运用精利的工具,辟出新境域给人们享受;第二,他站在前面,指引途经,使人们随着在轨道上走。”这两点,也正是《乡土中国》的价值所在,它不仅实用,还传承文化。结合新课标来说,我们有研读它的义务:第一,它是经典著作,能够让你感受到社会学独特的观察视角;第二,读它有点难度,是值得挑战的学术著作,能够让我们成为精神更加丰盈更加明亮的人。
  ·阅读体验·
  一开始,我把《乡土中国》从书架上抽出来,在包里放了一阵子,没有立即开始读,是怕读起来太艰涩。直到我打开它,才发现这是一次迟到的遇见。
   这本只有14章的小书,通俗易懂,用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表达见解,除了有2~3章说理较多,整体上没有深奥难懂的内容。用心读下来,倒是有点像情节缓慢的乡土小说。我喜欢费先生的描述,会不由自主地被他的文字带入思辨。比如第一章“乡土本色”,谈到礼俗社会,说“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让我联想到很多小说,如《围城》《人生》《边城》《浮躁》《羊的门》等,都是通过盘根错节的熟人关系,构建的文学世界。礼俗社会的熟人环境,几乎可以取代一切法理法规,既联络了乡土的人际关系,又成为判定、处理乡村各种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的观点,在今天依然适用。
   《乡土中国》通过接地气的叙事手法,让人乐于接受,且多有启发和观照。我欣喜于读到“家族”这一章,它告诫我们,家族结构导致了乡土中国的夫妇之间感情冷漠;惊喜于读到“无为政治”这一章,发现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利的同时存在,用于解释“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多么新颖而恰当;也满足于读到“血缘和地缘”这一章,突然明白亲密社群的实现为什么要依赖于互相施欠的人情。
   一本好书,其蕴涵的精神和意义让我们在不同的阅读时段,有不同的感悟。有人认为“《乡土中国》的观点确实会让人耳目一新,但只适用于书本中的时代,回到当下就不太适合了”。我倒是觉得,这本书既是对20世纪40年代“乡土中国”的剖析,也是对当下乡村的“追根溯源”,具有明确的“现代”价值。我们读一本书,要能够让自己融入书籍的那个时代,然后思考:如果我活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我对文本事件怎么理解,我会怎么做?这就是阅读的重要价值所在,也即《老子》所说的“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古人所谓把书“读厚”“读薄”,简单来说就是联系延伸与内核的把握。费先生这本《乡土中国》写于70多年前,很多内容都是基于20世纪40年代的现实而作,但是书中所呈现的观念、见解和种种现象,在当下中国依然无处不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发展。正如斯宾塞·约翰逊所说:“你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从过去中学习。当你想让现在比过去更好的时候,要审视过去发生的事情,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然后采取更好的做法。”
   我是一个阅读有所偏爱的人。《乡土中国》的研读,让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当初的我,读文学类、教育类书籍,例行公事地理解,真是了无新意。当接触到社会学这个新领域,我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美妙的视角和独特的认识等待著我。它与我之前的阅读范畴,紧密相连,血脉相通。
   世界因为联系而精彩,阅读因为联系而更加丰富。书籍作为思想的载体,让我们通过阅读别人的思想而延伸自己。读越多的书,越促使我感受到:如果一个人想要在某一方面获得精深的学问,或者想要真正“学以致用”,就必须汲取各种类别的书籍知识用以辅助——这真是做学问、求真知、力践行的一个必要条件。
   我们读专业书,以为越是读得精深,越是有成就感,或者越是有用。这的确是一种思路,但未必准确。因为我们最需要的,并非对原有知识的“炒冷饭”,而是通过阅读塑造我们的思维和精神。“一个人阅读的广度,能影响他精神的厚度。”我们可以做一个精神食粮的“杂食者”,领略不同领域的书籍,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当这些内容产生新的组合、新的联结和新的神经路径,就会在差别中孕育,从而奠定个人精神的底子。阅读最终改进的,是一个人的精神气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应该成为一个人掌握知识的极为巧妙的工具,又是丰富精神生活的源泉。阅读的另一个大好处就是“一场意外遇上一颗准备好的心”,让我们有时候在不经意间挖到宝。当然我们不能总是在一处寻宝。所以,保持一种开阔的阅读,总会有全新的阅读体验在等着我们。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既融入生活,又让生活因它而丰富多彩。每一个人,每一个阶段都在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书籍。如果说《乡土中国》偏于零散化,那么那我会考虑将它与《江村经济》《生育制度》和《乡土重建》序列化阅读,统整思考,或者我去读一读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看看这本系统的权威之作,是怎样深刻地影响着费先生的。
   最后,我想说:说到不如做到,多读很重要。某种意义上,量变必然带动质变。当然了,阅读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就是会促使写作的发生。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课程处副主任,高级教师)
  ·拓展阅读·
  《生育制度》 费孝通
  该书作为费孝通第一本研究社会结构方面的著作,它以社会学的方法研究一种制度,值得与《乡土中国》同步阅读,可作为基础,也可互相印证。
其他文献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读《点绛唇·蹴罢秋千》,可以看出一代才女李清照也热爱运动,哪怕香汗渗透薄薄的罗衣也不在乎。我也是一个酷爱运动的女孩,我认为,我的身体是由无数的运动细胞组成的,运动是我与生具来的特质,它使我快乐无比。  当别的同龄孩子还在蹒跚学步时,我早已疾步如飞了。所以,一岁半时,妈妈就给我买了一辆儿童四轮自行车。“初生牛犊不怕虎”,稚气的我哪里懂得自行车的凶险
【摘 要】针对教师评价出现的机制性弊端和教师劳动价值评估的困难,从“文化”“情境”和“自我”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建议:一是改变教师评价标准的人性假设,从文化人的视角重新界定教师职业人格的角色定位,并据此制定多层次、阶梯性、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教师标准,作为教师评价的依据;二是摈弃教师评价脱离教师职业特点的痼疾,将发展性教师评价落实在多维度的情境评价中,突出情境评价的动态性、在场性和人文性;三是彰显教师自我
今天,爸爸妈妈、外公外婆都出去了,留下我一人守家。责任重大呀!不过,我有高招。    第一招:模声仿音  我正在做作业。“砰砰砰”,有人敲门。不知道这人是谁,防备为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小心翼翼地踏着凳子从猫眼往外看。嗯!这个人看起来不像是坏人,手上还拿着报纸。先打开门看看!不行,所谓人不可貌相,我再试他一试!  于是我用手捏着鼻子,故意装成爸爸的腔调问:“谁啊?”“送报纸的!”哦,原来是送报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我已在三尺讲台前耕耘了二十多个春秋,也经历了二十多年班主任的磨砺。回首那身与心的历程,我感慨万千。一名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之职——班主任,竟让我付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而孜孜以求,个中的喜忧得失已然成为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已认识到:就是这个小小的官,却关联着社会的未来,牵挂着父母的期待,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我肩负着这神圣之职,每日聆听着“花蕾”悄然绽放的声音,每年收获着一串串有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不计其数的撩拨心弦的记忆:老师的批评与鼓舞,朋友的陪伴,亲人的关心,文学作品里字里行间的启迪……这些记忆如同闪耀的阳光,照亮了我的人生大道。  成长路上的阳光,不可否认,有老师的批评与鼓舞。我成功时,您鼓励我再接再厉,争取下次比这次更好;我失败时,您鼓舞我“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了不要紧,重要的是你面对失败的态度”……您的教诲如明亮的阳光,照亮了我的求学之路。  成长道路上的阳
【摘 要】 读者反应批评注重阅读过程与读者研究,提出了阅读经验期待视野以及未定性理论。这些思想有利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教育的地位,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质的培养,从而形成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 键 词】 主体;读者反应批评;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依靠大量的语文实践。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单靠
有了弟弟后,我觉得自己在家里的地位一落千丈。就拿学书法这件事来说吧,以前都是妈妈帮我把一切准备好,甚至连纸都给我折好。现在呢,妈妈每天都围着弟弟转,根本无暇管我。  记得那天,看着面前没有折好的纸,我像以前那样大喊妈妈。好一会儿,妈妈才抱着大哭的弟弟匆匆过来,说:“折纸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怎能老让别人给你折呢?我现在说,你照著我说的折。”虽然有妈妈的口头指导,但一张纸还是被我折得歪歪斜斜的,但好歹
摘 要:本文利用信息函数进行试题的选择,通过分析测评对象、测评方式,以Word为例设计了试题库,分析计算了试题的区分度、难度等质量筛选参数,最后应用ASP.NET、Web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基于Web的学习绩效测评系统。  关键词:学习绩效;网络测评;项目反应理论;信息函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4-0058-02    学习绩效是指学习者在
教师,从任何时期、任何国度来看,他都被定义为一位真正的知识分子,一位具有专业属性、社会良知和批判精神的人。时代在变迁,课程在演变,教育的意义也在变化,所以教师需要专业化的发展。从专业的基本标准来看,专业活动包含一套普遍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同时专业活动对于理论知识有着高度的依赖性[1]。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来看,教师需要汲取专业知识,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学科教育知识,而教师教育基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