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蝶当久的发声和音乐特点深入探索苗族唱腔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q_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苗族后裔,蝶当久致力于弘扬和传承苗族音乐文化,为苗族音乐传到中国的每个角落,走到世界奋斗着……2018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贵州黔东南分会场,由蝶当久和“苗族歌后”阿幼朵同台献唱的原创歌曲《对歌对到日落坡》将苗族歌声带到了千家万户。这首歌是蝶当久众多原创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蝶当久的发声和音乐特点,以此为线索探索苗族唱腔的特点对传承民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蝶当久 音乐特点 苗族唱腔
  2017年,在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耳畔中国》中,蝶当久演唱的《对歌对到日落坡》一亮嗓,便惊艳全场。他营造的山水意境、浓浓的苗家风情、无缝对接和切换“真假音”,高昂的音域(G3至HIHIC)、独特的嗓音、具有强烈感染力和爆发力的声音让这首作品脱颖而出。《对歌对到日落坡》是蝶当久目前发行的三张专辑中最早的一张,其他两部为《银白色的山歌》和《我爱的姑娘要出嫁了》,共计歌曲50余首。这些歌曲将苗族音乐与流行音乐进行了有机融合,获得了国内外音乐专家学者和听众的一致好评。尽管这些歌曲曲风不一,却是融合了国内词曲音乐人的智慧结晶,再加上蝶当久对歌曲的理解,使其具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风格不仅体现在音乐制作方面,还体现在演唱风格上。对其特点进行探究,对了解苗族音乐和发声特点,促进民族艺术传承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蝶当久的发声特点
  蝶当久是苗族后裔,既具有苗族人的声音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性。其声音特点为:宽广的音域、独特的嗓音、富有民族气息的唱法、具有强烈感染力和爆发力的声音、对转音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在音乐表达方面收放自如,对流行音乐和苗族音乐结合地恰到好处,这些特点使其演唱的歌曲受众众多,甚至吸引了大量的年轻粉丝。除了上述特点之外,蝶当久演唱的歌曲还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飞歌的特色,高亢嘹亮的音调,山美、水美、人美的意境、男女谈情说爱的氛围营造等都为歌曲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让人听了无不心向往之。那些美好的画面,豪迈奔放、明快动听的歌声,犹如黄鹂轻柔婉转的啼叫,又似二月和煦醉人的春风。
  蝶当久的音域为G3至HIHIC,如此宽广的音域再加上响亮的音量和表达歌曲感情的各种声音色彩,使音乐得到了美化,达到了响亮、丰满、悦耳、动听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使用了混合共鸣的方式,通过对各声区里的共鸣腔的平衡,提高了声音的表现效果。如在唱高音时,注重加强头腔共鸣。与此同时,也没有忽视口腔和胸腔的共鸣。在唱中音的时候,力求声音圆润、流畅,分配各腔器比例为:口腔共鳴要多一些,也要有头腔和胸腔共鸣;在唱低音的时候,要求声音低沉、浑厚,则要以胸腔共鸣为主,渗透头腔和口腔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在换声区发声的时候,转换较为自然,没有明显的痕迹。在歌唱发声中,通过及时地调节各共鸣腔体,使歌声更加圆润、饱满,富有优美的音色。蝶当久在演唱的过程中能无缝对接和切换“真假音”,这一特点,使其歌声优美动听、圆润、饱满。
  二、蝶当久的音乐特点
  声乐作品是音乐和语言的有机结合,作词和作曲只是共同完成了声音作品的一部分,只有当歌唱者将声乐作品演唱之后,歌唱才能成为完整的艺术。优秀的歌唱家之所以优秀,受广大受众的喜欢,是因为他们在具备了高超的演唱技巧之外,还能准确生动地表达出声乐作品的情感,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蝶当久的音乐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包含了演唱者对歌唱艺术和人生价值观的理解和沉淀,因此,其音乐往往能突破流行音乐的夹击,获得受众的青睐。苗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结合的风格,则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些音乐作品,有的描述的是贵州苗族的山山水水,有的描述的是苗族人的闲暇生活,有的则是男女恋爱,还有的体现的是苗族人的日常劳作……这一首首歌曲,唯有用心,才具有感染力,才能走进大众,走进民间,给人美的享受。如《我爱的姑娘要出嫁了》专辑系列歌曲中,每张专辑都是一部讲述恋人的电视剧,诉说了恋人之间的从相识、相知、相爱到无奈离别与离别后思念的种种过程,通过歌唱他们恋爱中的点滴,来传递美好、遗憾等种种情感。人生总会有诸多遗憾,相爱的人有时候却不能在一起,那么,就将美好的祝福送给她吧,《我爱的姑娘要出嫁了》真实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情感;《趁虚而入》则表达的是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有诸多的无奈,可能会有人《趁虚而入》;歌曲《苗家人》则描述了我们应该跟着党和国家的步伐继续歌唱、前行……
  蝶当久的音乐具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其通过展现苗族人的生活缩影,展现当地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引发听众的共鸣。蝶当久在演唱过程中,在重视演唱技巧的同时,注重情感表现,通过二者的有机融合,来达到以声感人、以声传情的目标。
  三、苗族音乐和发声特点
  苗语的调式很多,常见的包括:宫、商、角或大小调等。苗歌的曲式结构也很完整,一般包括的歌曲段氏为5种,分别为: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复乐段和多段体。苗歌在演唱时,与其他类型的歌曲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无论是发声还是吐字、咬字都较为独特。如用假声演唱时的高腔,气势雄浑、高亢激越,优美动听;用真声演唱的平腔则悠扬动听、婉转流畅。
  由于大多数苗族聚居山区,交通不便,再加上语言、民俗、风情等原因,使得苗歌具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苗歌的演唱方法。苗歌的唱法多样,可根据不同的曲调、演唱形式、环境等,采用不同的演唱方法,如半真半假声唱法、真声唱法、轻声唱法、真假声分明的唱法等。真假声分明的唱法是指在演唱时,不完全用纯喉音或纯假声,而是假声和真声交替出现。这,恰恰是蝶当久的音乐特点之一。真声唱法是现代苗歌中一种崭新的唱法,多用胸腔呼吸,靠喉头冲击的力量发声。这种唱法可以使声音高吭嘹亮,独具特色。这一唱法也出现在蝶当久的众多音乐作品中。
  无缝对接和切换“真假音”是蝶当久的音乐演唱特点之一,之所以呈现此特点,与他的苗族身份和独特的成长经历具有紧密的联系。蝶当久出生于一个苗歌之家,父母是当地有名的歌师。他们对苗歌的热爱,给予了蝶当久深远的影响,那些苗歌的旋律早已经埋进了他的心底,其乐符也已经几融入了他的血液,使得这份苗族的情愫在他体内流淌。他的音乐作品体现了他对苗族家乡的热爱以及传承民族音乐的使命感。尽管苗歌里所唱的苗族语言发音、语调较为特别,不易被平常人理解,但这些恰恰给了蝶当久奋斗的动力,他希望通过苗族民歌和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让大家听得懂,学得会,让苗族的歌声传遍中国的每个角落,甚至传遍全世界。
  结语
  总之,通过对蝶当久的发声和音乐特点的研究来探索苗族唱腔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展示了苗族歌曲艺术的独特魅力,还充分体现了歌曲演唱者不俗的唱功以及作为苗族人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之心,为苗族音乐艺术传承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孙凌霖.湘西腊尔山苗歌的现状审视与“活态”传承[J].大众文艺,2017(10).
  [2]邹新华.湘西苗寨山歌及其传承思考[J].四川戏剧,2016(05).
  [3]欧阳英姿.湘西苗族民歌声乐美学特征[J].音乐创作,2014(09).
  作者单位:
  1.贵州省贵阳市群众艺术馆文艺部
  2.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文化馆
其他文献
摘要:苏州弹词魏调由魏钰卿始创,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这一时期正值苏州弹词兴盛发展的第二次高潮。魏调是马调流派系统代表性的唱腔,它在马调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发展。文章通过内外因分析梳理出魏调成因及唱腔基本特点。  关键词:魏调 流派系统  苏州弹词魏调由弹词艺人魏钰卿始创,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这一时期正值苏州弹词兴盛发展的第二次高潮。魏钰卿(1879-1946年),江苏苏州人,其自幼就对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服装设计的不断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服装保暖和遮羞的功能,对于服装设计的审美也开始不断提出全新的要求。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新疆的民族服饰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尤其是《蝶变》服装系列从无论从面料、技术还是到纹样、设计理念上都具有一定创新性,《蝶变》服装系列不但很好地传递出新疆民族服饰之美,而且也极具现代感和立体感,本文基于此以《蝶变》为例,对新疆民族服饰的创新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新疆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在推进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学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教育路漫漫,对于教育工作而言,只有“更好”,变革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仍然是一项值得思考的话题。本文首先简述了工艺美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又阐述了创新工艺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方式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 工艺美术设计专业 创新教学  在新中国70年的发展过程中,工艺美术设计教育趋向于完善,但是更优的教
期刊
摘要:在多元文化不断交汇及融合的今天,人们已经对于同一特征的文化潮流产生了一定的漠视心理,他们逐步开始将目光放到了更加传统、更加具备全新意义的民间艺术的认同感之上。在这样的趋势下,作为现代视觉传达的相关从业者或设计者,应该紧跟潮流,积极地从广泛的民间艺术中吸取文化营养,进而通过深层理解、研究与认知来探寻其应用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必要因素和工作要点,从而做到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丰富与创新,进而
期刊
摘要:随着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现代艺术设计和民族艺术设计之间的融合发展愈发受到艺术设计人员的重视。因此,本文主要围绕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艺术设计语言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并提出两者有机融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现代艺术 民族艺术 设计理念 融合发展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艺术设计必须要具备时代性特征,才可适应新时期艺术设计的发展需要。而在艺术设计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艺术设计人员被提出了传承和发扬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对中职中专教学越来越重视,中职中专院校也摒弃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将针对在中职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教学意义及可行的教学策略展开阐述。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职形象设计 新课堂构建  人物形象设计是中职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于学生培养新时期的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需要学
期刊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增强文化底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文化传承的三个有效策略,让传统文化扎根在语文的课堂。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职 语文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精神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体现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只有将传统文化深深地扎根在语文的课堂,才能使学生从我国
期刊
摘要: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苗族迁徙到了贵州。至今,传统苗族银饰依然是苗族女孩在重要仪式上的必备穿戴。贵州黔东南因此拥有数量较多的苗族银匠、绣娘,他们打造银饰的手工技艺世代相传。近年来部分苗族银匠走出苗寨,用苗族银饰手工艺制作大众日常佩戴的银饰产品,但是由于造型题材过多雷同,缺少创意创新,难以让产品体现或提升银饰手工艺的真正价值。本文就苗族银饰工艺文化融入现代首饰审美的创意设计的实践途径进行了梳理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提升道德品质与思想水平有重大意义。在中职思政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思政教育内容,提升其思想意识和政治素养。  关键词:中职 思政教育 渗透  中职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以及道德品质建立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对其进行科学引
期刊
摘要: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农村教学而言也不例外。美术作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健全人格的突破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但是就目前而言,当前农村美术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困境,由于受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导致农村的美术教学存在硬件设施不足以及师资力量匮乏等多方面问题,使得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缺乏。为此,我针对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困境及对策进行了有效探究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