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静脉隔离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伴发的慢性房颤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颤是心脏瓣膜疾病病人中常见的心律失常.术前为房颤者瓣膜手术后有75%仍为房颤[1,2].Cox提出的迷宫Ⅲ型手术是治疗难治性房颤安全、有效的技术,但手术操作复杂增加了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人们提出了多种迷宫Ⅲ型手术的改进方法[3].Haissaguerre等[4]指出,肺静脉异位冲动可以诱发阵发性房颤,在此处消融可以消除这一心律失常.继而有作者应用左房后壁局限切口隔离肺静脉治疗慢性房颤取得成功[5,6].基于上述理论,2003年4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共为13例心脏瓣膜疾病伴慢性房颤者施行了二尖瓣置换术加肺静脉隔离手术,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我们为15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室间隔缺损(VSD)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双向分流病人进行了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期刊
2005年6月至2006年7月,我们对9例主动脉夹层病人在手术中应用带支架人工血管(国产CRONUS术中支架系统,长度80~100 mm,直径28~32 mm),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评价使用Gore-Tex作为人工腱索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比较38例使用Gore-Tex作为人工腱索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病人术前、术后心功能、左心室、左心房直径和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变化.结果病人术后心腔明显缩小.左房直径从术前(56.24±5.98)mm减少至(37.58±5.64)mm(P<0.05),左室舒张末直径从术前(64.17±8.25)mm减少至(50.88±5.34
病人 男,33岁.胸部挤压伤1月余,在外院经药物及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未愈.查体:气管左移,左胸叩浊,左肺呼吸音消失。
期刊
心脏外伤约占胸部创伤的7%~12%[1],其中外伤性心脏破裂有病情危急、病死率高.1993年6月至2004年11月我们共收治外伤性心脏破裂病人18例.现报道如下。
期刊
心肌缺血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心肌梗死后形成室壁瘤,或进一步发展至缺血性心肌病,并发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慢性心力衰竭.众多研究表明,心脏收缩功能很差、心脏显著扩大的缺血性心肌病病人,单纯药物治疗2年内约40%死亡,而且生存的病人因为心衰而再次住院的比例高达20%[1-3].如果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术后早期死亡率可高达27%,最常
期刊
病人 女,38岁.心悸、气促、阵发性咳嗽7 d,咳粉红色泡沫样痰2 d.查体:心率124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00/69 mmHg(13.3/9.2 kPa);双肺散在细湿罗音,左肺尤明显。
期刊
我们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时,提取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s),于手术同期植入心肌梗死区及其边缘,术后短期随访,注意观察术后病人缺血区血流灌注和心脏功能的改变及是否出现近期和远期并发症。
期刊
1998年11月至2006年1月,我们采用自体胸大肌筋膜修补心包缺损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8例,女1例;平均年龄57.6岁.其中肺癌侵犯部分心包者7例,纵隔恶性胸腺瘤和畸胎瘤各1例.发生在胸腔左侧8例,右侧1例。
期刊
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兔局部短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假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Post组).除S组外,其余两组均接受左冠脉前降支15 min阻断和30 min再灌注,Post组在15 min缺血后接受连续3次每次再灌注30 s,缺血30 s的后适应.以DNA电泳和TUNEL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