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计数器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q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中笔者对多功能计数器的原理及设计理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介绍,同时为实际相关的操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FPGA DDS 频率计 相位测量仪 周期测量
  本设计由MSP430单片机控制各分离模块间的通信与工作,其中测频率、测周期、测相位差等主要功能由FPGA模块实现。
  1 方案论证与比较
  1.1 频率测量方案论证
  方案一:分频段测频率、测周期。
  采用传统的测频方法测定频率为1~10MHz的正弦波信号。
  方案二:采用高精度恒误差测频法。
  高精度恒误差原理方框图如图1所示。当单片机发出“开始测量相位”指令后,控制电路先输出一个清零脉冲,将两个计数器清零,再将控制信号设置成高电平。这时D触发器的Q端为低电平,两个计数器尚未开始计数。被测信号的上升沿到来时,D触发器翻转,其Q端变为高电平,同时启动计数器1和计数器2,分别对标准频率方波信号(频率为f0)和被测信号(频率为fx)计数。从门控制信号被置为高电平开始,经过Tg时间,控制电路将门控信号置为低电平。设在一定时间内,被测信计数值为N2,标准频率信号值为N2,可以由公式fx =(N2÷N1)f0算出频率值。
  根据误差传递公式可以得到:
  由此可见,测量精度与待测信号的频率无关。这样可以使测量误差低于10-6,所以我們选择采用此方案。
  1.2 自制移相网络方案论证
  方案一:模拟相移,由R、C组成相移网络。此方案实现起来非常简单,但是相移的角度变化范围窄(只有-90°到90°),而且随着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不好控制。当频率较低时,相移量很小。
  方案二:采用DDS数字移相,通过单片机控制AD9851,使其产生任意预置的相移,而且使DDS的输出频率和函数发生器的频率相同。该方案的优点是相移量可以由软件控制,并且变化范围很大(0°~360°都可)、精度高。
  鉴于第二种方案有诸多优点,我们选择了方案二。
  1.3 相位测量方案论证
  方案一:相位—电压转换法。
  两路频率相同、相位差恒为φx的被测正弦信号,经限幅放大和脉冲整形后变成两个方波,再经鉴相电路(如异或鉴相),输出周期为T,宽度为Tx的方波,若方波幅度为Ug,则此方波的平均值即直流分量为U0=UgTx/T,因此,用低通滤波器对方波进行平滑滤波后,输出电压即直流电压U0,A/D转换结果即为φx的度数。
  方案二:相位差—时间转换法。
  将两路输入的正弦信号A和B分别放大、整形成方波,然后二者经异或门鉴相,其输出信号的占空比即正比于φx。在PFGA内使用数字计数方法计算出该占空比,并由此推算出两输入信号的相位差。方案一原理简单,关键部分是硬件电路(包括整形、鉴相和A/D转换电路),软件部分相对简单,但是低通滤波器的设计比较复杂,将方波整成直流也会引入误差。方案二利用FPGA实现高速计数,测量精度高,大部分功能在FPGA内实现,外部电路少,因此我们选用方案二。
  1.4 芯片选择
  TL3116是TI公司超快低功耗精密比较器,它的带宽是100M,可以运行在5V单电源或者是正负3.3V双电源的情况下,有一个快速的比较器接口,偏置电压很小,非常适合我们题目的要求,而用一般的芯片做过零比较器(如LM339),带宽达不到要求,所以我们选择了TL3116来完成过零比较功能.
  2 系统整体设计
  2.1 总体设计 硬件电路主要分如下几大模块:MSP430控制模块、FPGA(实现测频和测相位差功能)、电源模块、前置滤波、多档放大模块、整形模块、DDS移相模块。
  2.2 硬件设计 下面主要介绍测频测周模块、测相位差模块和DDS移相模块。
  2.2.1 测频测周期模块(FPGA内部实现) 该模块是在FPGA里面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实现的。其运行原理为:将待测正弦信号经整形滤波以后送入FPGA。Reset信号用于复位此电路,然后置start为1,被测信号从f_in进入FPGA,在start为1的下一个f_in下降沿与门打开,延时一段时间后start置0结束计数。然后在r_date的下降沿取走数据。在MSP430里面计算即可得出频率。
  由于输入信号的幅度不确定,波形的边缘不够陡峭,而FPGA测频测相是相对TTL电平进行的,所以我们对输入信号进行了放大整形。电路的运放采用AD811,它有140M带宽,很好地满足要求。
  2.2.2 测相位差模块(FPGA内部实现) 其中:将两路有固定相差同频率的正弦信号经过整形、滤波为两路方波信号,这两路方波信号通过F_1和F_2进入FPGA。当开始信号到来时,F_1和F_2异或后,得到一个具有一定占空比的方波信号(该占空比正比于相移)。通过对占空比的精确测量就可以算出相移。
  2.2.3 DDS数字移相电路
  其电路图如图1所示
  图中的DDS芯片为AD9851。它是AD9850的改进版,可以快速连续的输出不同频率、不同位移的正弦波信号。
  2.3 软件设计
  2.3.1 软件设计流程
  本设计的软件流程图分两部分:MSP430部分软件流程图和FPGA部分软件流程图。如图2所示。
  MSP430单片机主要完成以下功能:对FPGA工作模式、工作过程的控制;为外围芯片提供正确的工作时序;控制DDS芯片产生所需频率的波形;接受并响应用户输入;实时显示频率、周期、相位差信息。
  FPGA主要完成对待测信号频率、周期及相位差的测量。我们在里面设计了两个功能模块和一个模式选择模块。其中模式选择模块用来根据单片机指示选择哪一个功能模块工作。
  3 性能测试
  3.1 主要测量仪器:数字万用表 数字示波器 80MHZ函数发生器
  3.2 频率、周期测量
  由表1可以看出,设定频率与频率相差基本上在万分之间零点几之间跳动,有时误差会相对大一些,我们分析主要是由于FPGA处理数据的速度很快,所以对于低频信号容易把杂波也计算进去,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主要用投切电容器来解决这个问题,将频率的误差降到最小。
  3.3 相位测试
  表2中的数据误差原因和改进方法和表1一样。这里就不再累述。
  3.4 结论
  由于系统架构设计合理,功能电路实现较好,系统性能优良、稳定,较好地达到了题目要求的各项指标。
  3.4.1 频率,周期测量的范围可以达到1Hz~12MHz,测量信号的峰峰值在0.1~5V范围内变化任能精确测量,测量误差均可以达到10-6。
  3.4.2 在信号频率范围:10Hz~100k,而且信号幅度在0.5~5V时,相位测量测量准确度:1°,分辨率:0.1°。
  3.4.3 AD9851移相网络能实现-180°~180°移相。而且频率可以从1Hz~20MHz连续可调。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开始进了小学课堂。现在许多地方小学课堂都开始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始教学,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大家关心的重点。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现状,重点就多媒体环境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展开了论述,为以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发挥作用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何为多媒体技术呢?多媒体
针对输入存在不确定干扰的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的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系统浸入与不变(I&I)的控制方案:对于不确定性输入干扰,采用自适应I&I方法对干扰进行实时估计补偿
如果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那么作业就是重要的分战场。然当前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且不说罔顾学生个性和能力差异的“统一布置统一批改”方式长期存在,在当前“减负提质”的背景下,教师在复习阶段布置高密度和机械重复的作业现象也屡禁不止。体现在学生方面,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很多同学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愿开动脑筋,作业完成后必要的检查步骤业已淡化。课堂教学实践理论认为:完成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
本文简单介绍了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软硬件故障,以及故障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2011年3月30日上午,一汽-大众在长春基地轿车二厂总装车间隆重举行轿车二厂生产累计整车100万辆庆典。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着重于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满足高职学生的课堂需求,通过创设不同的职场情境,采取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针对云资源优选决策过程中存在定性指标模糊性,以及定量指标以区间性度量为代表的决策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种不确定性环境下基于OWA算子的混合型多指标云制造资源优势度决策方
针对高光谱高分辨率带来巨大数据量和空间分辨率引起混合像元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子空间(subspace)的字典偶学习(DPL)算法,简称DPLsub算法。DPL算法是对字典学习的改进,它通过学习
到重庆出差,晚上被一位来自广州的朋友拉去逛商场。为了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这位朋友的背景:我这位朋友是位女士,比我年长两岁,贵州贵阳人,
笔者在出租圈里摸爬滚打18年,性格经“方”的随岁月洗礼,“圆”了很多。开过的车从波罗乃兹、小面到夏利、富康再到现在开的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