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关于中职思政课堂教学的思考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进行思政教育,既要坚持思政课堂的主阵地,又要拓宽社会课堂“大思政课”的主渠道;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坚持思政育人的政治高度
  1.明确思政课程性质与任务
  第一,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有新高度,引领学生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规划好实现自己人生出彩的“个人梦”,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关于专业的“职场梦”,做一个敢于筑梦、勤于追梦、勇于圆梦时代新人。
  第二,主要任务。落脚点——为学生奠定正确的“三观”基础;着力点——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切入点——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紧紧围绕“立足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课程教学,以“培养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教学任务。
  第三,协同育人同向同行。“向”是指育人方向和目标,“行”是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与班主任、其他课程教师协调合作,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互配合,真正做到同向同行,使思政教育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2.明确思政课教学目标
  中职阶段正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智逐渐健全,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肩负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已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2020年版《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德育”的课程名称改为“思想政治”。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见表1)
  二、拓展思政育人的教学宽度
  1.坚持思政课教学主阵地
  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结合十九大精神,结合新时期、新形势变化,做到“三个结合,三个贴近”,积极探讨、整合教材内容,坚持“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演讲,讲实、说透党的十九大精神,凝聚学生之心。思政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2.拓宽思政课教学主渠道
  水到渠成的思政教育,既要守住小小的三尺讲台,讲好教材中的大道理,也要积极探索社会“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向现实社会这本最好的“活教材”要题材,不断突破课堂教学限制,改变唯靠课堂、唯靠书本、唯靠老师的传统模式。思政课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从学生入手,变讲堂为学堂,创新学习方式,探索“互联网 学习”的新模式,通过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开展学习,交流心得体会,提升学习效果。可结合全国文明风采竞赛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中职生法制知识竞赛、中职学生党史学习知识竞赛、“五四精神,青春心向党”手抄报,以及“中国道路中国梦”“中国梦·赤子心”等主题征文活动,开设“追梦人足迹”“中国梦·我的梦”“我的青春我的梦”等主题演讲比赛。
  三、加强思政育人的理论深度
  1.“1 N”德育大堂模式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职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精心引导和栽培。“1”即第一课堂,也是中职的四门思政课必修课程。“N”即学生可以选择的各种各样第二课堂活动。采取“一主三辅教学方式”,即一个教学主轴,两个教学辅助线,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一个主轴是中职德育理论课堂教学;三个辅助线,一是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及思政课技能比赛项目,二是学校共青团团课,三是第三课堂现场教学,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
  2.“学、思、用、行”相结合
  听着学,入耳;看着学,入眼;做中学,入心。理论学习的基础在于学,关键在于思,重点在于悟,目的在于行,做到“学思悟行”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是“学、思、用、行”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动脑筋,才能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理论学习的目的是用,基于学生德育活动技能比赛,设置基于课程涵盖思政课内容的技能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技能比赛项目,推动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四、提升思政育人的课堂温度
  当代中职生,都是“零零后”的学生,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有强大的认知需求。思政课必然要顺应这种思想变化,不能照过去的老经验拿着教材文件照本宣科,讲没有温度,甚至学生感触不到的“死理论”,要想办法让思政课堂活起来,用课堂教学的温度,感染学生学习的热度,从而提高“到课率”“抬头率”,达到“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效果。
  “思政老师要有温度,要有亲和力地讲,真心实意、理直气壮地讲,让真正有信仰的人传递信仰。”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確的信仰、人生观和价值观,前提是教师自己先有信仰。一节有温度的思政课,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能让学生真信、真学、真懂、真用。
  五、改变思政育人的教学长度
  好的课堂教学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参与性教学、体验性教学、启发式教学、实践性教学”为支撑,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下面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例,探讨“四层五环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第一,课堂教学四个层次深入浅出,“认知——体验——训练——实施与拓展”四层由浅入深。(见表2)
  第二,五个环节紧紧相扣,提升学习效果。
  环节一:德育案例,激发兴趣。
  以歌曲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走向新时代》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家乡变化,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小康生活,从而过渡到本节课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导入课题说一说:你的家庭和身边这十年的变化是什么?你的家庭未来五年最想要改变的是什么?
  环节二:动手操作,体验感知。
  本环节设置两个表格,让学生分小组填写“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战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说出两个战略提出的不同时期,分析两个战略的区别。教师讲解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具体内容。
  学生分小组课前制作、展示几组不同时期的照片(“一张老照片的故事”),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播放视频《电话上的变化》,引出改革开放的成就,让学生具体地、直观地感受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变化,了解投身
  经济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
  环节三:堂上训练,提出问题。
  情境沙盘“小小记者会”,课堂上组织“小记者采访活动”。小记者问:“《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今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为中职生,为了过上理想的生活,你觉得未来需要怎样去奋斗?”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环节四:诱思探究,深入分析。
  本环节以“我和2035有个约”为主题,引导学生自由畅想到2035年,自己的生活将会是怎么样的。中国梦说到底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最伟大的梦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和祖国命运与前途相联系,中职学生也应该为我们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努力奋斗。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引导学生与2035做一个约定,做出彩中职生。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有梦想的人总是幸福的,有梦想的人生总能充满希望,我们要为中国梦献出自己的力量,要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共同编织一个美丽的中国梦。
  环节五:任务驱动,拓展延伸。
  任务驱动:国家大事我知道。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用手机扫二维码,阅读十九大报告,分小组任务,在十九大报告中快速找出內容,解答关键词:三个目标,两个阶段,现在到2020年,从2020到2035年,两个15年,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各小组代表发言,解读这些关键词的内涵。
  “四层五环”教学法,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中国梦,始终贯穿于课堂之中。让学生由“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分析、实践创新等能力,更好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入手,变讲堂为学堂,让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化被动为主动,达到“入于心、化于行”的良好效果,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变为现实,让学生更懂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是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其他文献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同时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
信息化教学早已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应用平台的发展而广泛运用于各类教学中,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在线教育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时期,成为教育信息化变革的重要转折点。对习惯了传统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和学生来讲,在线教学是挑战更是机会。据调查,目前的网络远程教育效果远不如传统课堂教学。所以如何应用在线课程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利用网络技术来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打造高质量的线上教学,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任
近年来,国家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   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只有切实落实这些要求,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体系,才能为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于“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提供机制上的保证。中职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不同,中职
一、引言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该文件强调了职业教育应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提高学生的技能实训与应用能力。中职学校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操,大部分专业课程教学都是在教室内完成,而中职生的理论学习能力薄弱动手能力强,这些现状导致了学生一方面学习会计专业积极性不够高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它倡导学校、企业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联合传授,是对传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培养”模式)的一种改进,该模式有助于解决企业招工难等难题,终极目标是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颇受欧洲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重视,其中英国已制定了复兴学徒制计划,德国、瑞士等国家也在强化完善现代学徒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也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它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专家提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应是校长的核心工作。故笔者认为有效促进高职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应是高职内涵建设的核心。  一、概念界定  高职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根据高职院
技工学校学生作为技工院校学习的主体,因受自身、社会、家庭的影响,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不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影响高级技工班学生厌学情绪的因素,将积极心理学引入五年制高技学生的教学管理中,并通过实践,探析其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技工学校学生因受自身、社会、家庭的影响,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不高。很多学生平日作业靠抄袭,甚至迟到、旷课。对处在青春期阶段的学生,若
为了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与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产业学院,开展“双主体”育人深度合作。在制度上深化细化,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共编校企合作教材,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建创新创业基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共搭文化载体全方位深入开展“双主体”实践创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新的“双主体”办学模式无论是人才队伍
一、双创背景下我校高职学生就业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能有效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的质量与数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描绘了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蓝图[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业与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2]。“双创”一方面是通过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创业公司成长起来从而增加岗位解决就业[10],另一方面,鼓励人人创业、草根
2010 年教育部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建立特色化课程体系,鼓励学校在国家课程方案指导下根据自身定位和本地实际,多角度入手,规划符合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特色课程,发展学校办学特色。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