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继续或中止降压治疗协作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q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状态:自2002年11月起,已经募集21例患者。 试验目的:明确在卒中急性期,原来的降压治疗应继续还是中止。 试验设计: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终点盲法研究。

其他文献
在急性脑缺血的超早期,完整的血脑屏障(BBB)使许多治疗药物无法在有效治疗时间窗内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转铁蛋白受体(TfR)单克隆抗体能有效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使结合的药物通过BBB,从而大大增加了治疗药物的定向选择性,使之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急性卒中发病后,有高达60%的患者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约20%的患者出现低血压(收缩压<140mmHg),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都与死亡和残疾等不良预后有关。对卒中后血压改变的紧急处理还存在争论,临床实践调查可反映这一问题,在对这一常见问题的处理上,还缺乏循证的临床指南。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可预防脑缺血时的神经元死亡,从而改善预后。文章阐述了BDNF的结构、功能、分布和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包括抑制兴奋性毒性、调节神经元内Ca^2+平衡和Bax、Bcl-2的表达等。
对于急性卒中后形成痉挛状态的患者数量及其与残疾的关系还没有一致的意见。Sommerfekl等对痉挛状态的范围及其与运动功能缺损和活动受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微透析是一种连续的活体内生化采样技术,已成为神经科学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的重要手段。文章针对应用该技术研究的低温、过度换气和巴比妥类药物对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进行综述。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原因是脑灌注下降,有效控制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可减少痴呆的发生、但也有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以寻求干预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