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刚从台湾归来。在台湾,我从网上读到庄重先生发表在2009年第7期《炎黄春秋》上的文章:《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声称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是他的著作。庄重先生的文章中还涉及我:
  更荒唐的是著名传记文学作家叶永烈竟然绘声绘色地说,《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是陈其五。
  叶永烈为了烘托此文的重要性,首先将陈其五介绍一番,意在表明陈是一位不寻常的人物,好像只有陈其五才能写出这篇文章。其实,陈其五和我,彼此很熟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约有十年时间,陈其五和夫人冯剑与我在一个地区和军队里工作过。最后,陈其五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岗位上,被张春桥打倒。
  叶永烈在其所著的一部传记里,有一节专写陈其五。据他介绍,陈其五原名刘毓珩。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在北平爆发时,21岁的刘毓珩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学生。在学生运动中,他成为学生领袖——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全国学联副主席。1938年2月,刘毓珩加入中国共产党。党派遣他去国民党军队某部做地下工作时,刘少奇给他改名陈其五。(不久,陈其五回到新四军里工作)
  叶永烈还说:陈其五曾任“第三野战军前委委员、政治部宣传部长兼华东前线总分社社长。”
  叶永烈以很长的一段篇幅写陈其五写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情况。原文如下:“1948年12月,当杜聿明部陷入重围,那篇以中原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名义发出的广播稿《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初稿便出自陈其五手笔。后来经毛泽东审阅,作了几处修改,发出。此文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在‘文革’中《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是‘牛鬼蛇神’们‘天天读’的‘课本’,就连被打入‘牛棚’的陈其五也要背诵此文,他背得极为熟练。近来发现此文最初的手稿,上面有两种笔迹,毛泽东的笔迹人们一望而知,那是作了几处修改留下的,而通篇的笔迹则是陈其五的。”
  其实,我没有“荒唐”,我的依据来自1986年2月26日对陈其五夫人冯剑的采访。当时的采访笔记和录音带我至今仍保存着,可以作为证据。庄重先生在文中也谈及,他认识陈其五夫人冯剑:“与我在一个地区和军队里工作过。”
  庄重先生文中提及的“叶永烈在其所著的一部传记”,是指我写的《张春桥传》。这本书1988年出版以来,多次重版,发行量甚大,谅庄重先生早已读到。然而,庄重先生直至2009年才声称《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初稿并非出自陈其五之手,而是庄重先生写的!
  庄重先生故意不提《张春桥传》这一书名,是为了说“叶永烈为了烘托此文的重要性,首先将陈其五介绍一番”。实际上正好相反。陈其五是张春桥的死对头,就连庄重先生也知道:“陈其五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岗位上,被张春桥打倒。”我在上海文艺界工作多年,熟知张春桥与陈其五之间的深刻矛盾。张春桥在打倒陈其五之后取而代之,出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正因为这样,我在《张春桥传》里花了许多篇幅介绍陈其五的身世以及张春桥怎样借助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打倒陈其五,只在介绍陈其五时顺便提及“《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初稿便出自陈其五手笔”,并非“为了烘托此文的重要性,首先将陈其五介绍一番”。
  我采访陈其五夫人冯剑,起因是“陈小蒙事件”(当年这件“高干子弟胡作非为”大案曾震惊全国,邓小平力挺胡耀邦,“不管是什么人,依法处理”)。陈小蒙是陈其五与冯剑的次子,曾任《民主与法制》杂志记者,与我有过交往。1986年2月19日,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宣布了强奸、流氓犯陈小蒙、胡晓阳(上海市原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教之子)、葛志文的罪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布死刑的命令,并把这3个罪犯立即押赴刑场执行枪决。与此同时,陈冰郎因犯强奸、流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陈冰郎是陈其五与冯剑的三子。
  广大上海市民对于高干子弟陈小蒙、胡晓阳、陈冰郎的胡作非为义愤填膺。我在第一时间对“陈小蒙事件”展开深入采访,奔走于上海的“中南海”——中共上海市委所在地康平路,迅即发表3万多字的报告文学《良心的死灭——打开陈小蒙犯罪的案卷》。
  我在陳小蒙被枪决的第7天来到“风暴的中心”,如同我在《良心的死灭》中所写:
  陈小蒙的父母,住在康平路的一幢楼房里。我叩响了房门。开门的人一头齐腮直梳白发,双颊红润,衣着朴实,双眼流露出诚挚的目光。她,便是陈小蒙的母亲。当我简单地说明来意,她思索了一下,随即领我进屋。
  我坐在一张皮沙发上。沙发紧靠着一张宽大的书桌,那是陈小蒙的父亲平常看书、写字的地方。我的对面是一张双人床。右侧墙上,挂着陈小蒙父亲的大幅遗照——他消瘦,脸色严峻。遗照两边,挂着悼联。遗照下面,写着妻子、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以及儿媳、女婿、孙子、孙女们的名字。
  陈小蒙的母亲63岁,已经离休,患高血压。她久经风雨,显得冷静、豁达、爽朗。我很感谢——她在陈小蒙死后的第七天,能够克制自己的感情,跟我长谈,一口气谈了四个小时。她的女儿、女婿、小儿子,也都谈了许多情况,使我对陈小蒙的家庭有了较多的了解。
  3月2日,陈小蒙的妻子也忍痛接受我的独家采访。
  我在采访冯剑时,谈到了陈小蒙,也谈到了陈其五。冯剑说“文革”中,陈其五在牛棚中要背《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其实那篇文章的初稿就是陈其五写的。我当即追问,她这才详细谈及该文的起草过程。她说,现在仍保存着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原稿上有两种笔迹,一种是陈其五起草的笔迹,一种是毛泽东修改的笔迹。
  在儿子陈小蒙刚刚被枪毙,冯剑的心境芜杂的时刻,我相信她的关于《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谈话没有掺假,也没有必要掺假。冯剑本人也是资深的老干部,在战火纷飞的1942年9月与陈其五在豫皖苏边区的洪泽湖畔结婚,主婚人是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是陈其五根据毛泽东的意图起草、经过毛泽东亲自作多处修改后定稿的。冯剑并没有说文章的著作权属于陈其五。
  我不知道庄重先生所说的“荒唐”在哪里。庄重先生说《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那是我写的,不是毛主席著作”,“我要出版一个文集,将我写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一文收进去”。也就是说,庄重先生认为《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著作权属于他。然而,他又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是不够“庄重”的。他说,“我的手迹被封藏在大别山的山洞里”,“天长日久,洞中阴暗潮湿,那些档案资料,大概早已腐烂成泥了!”
  陈其五夫人冯剑明确地说,“毛泽东的笔迹人们一望而知,那是作了几处修改留下的,而通篇的笔迹则是陈其五的”。只要公布手稿,这一历史谜团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系文史学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一级作家)
其他文献
通过对美国加州、日本和新西兰地震保险基金制度的分析,探索一种能使我国保险业在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路径。主张建立起政府主导的地震保险基金,作为地震风险市场化、社
咸丰皇帝执政期间,一批与洋人直接交涉的大臣逐步意识到英法美等国对中国只有扩大通商和文化传播愿望,并无领土要求,中国应与之谈判让步以减少损失。一些远离海疆的强硬派大臣则
<正>~~
在当前的城建施工中,注浆技术的使用会影响到建筑的最终质量,只有熟悉各种不同的注浆技术,知晓不同技术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才能保证城市建筑的施工质量。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
本刊讯 GB/T13545-2014《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替代GB13545—2003,自2015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在波茨坦举行。同时,作为会议的副产品,中、美、英三国于7月26日联合签署发表《波茨坦宣言》,向日本发出无
本文介绍一种对便于携带的组合餐具进行设计的方案,方案的设计利用了创新理论TRIZ中的几个发明原理。
作为史学编年体体例,研究史是对历史过程中研究的研究。研究史的史学性质定位,决定了研究史学科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学术性和政治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研究史对
《论语》的编撰结集,自唐柳宗元起,不少学者置疑传统的观点。美国当代汉学家、《论语》英译者白牧之、白妙子在崔述和韦利等人的怀疑论基础上,建构出一种复杂的《论语》“层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多功能机械产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如今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