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整体承载式铝合金车辆车体挠度的预制方法及试验研究

来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述了轨道交通整体承载式铝合金车辆车体挠度试验原理,以及车体挠度预制试验方法.对车体挠度预制试验和垂向加载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车辆整备和超员加载试验后车体垂向位移为9.95 ~11.14 mm,车体剩余挠度为2.80 ~ 5.05 mm.由此证明,车体挠度预制可以有效抵抗垂向载荷产生的位移,使车辆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下凹变形.
其他文献
就地浅层固化技术是一种环保、经济型加固处理软弱土体工艺,近年来虽然其已被大量应用于处理道路路基明浜和暗浜,但是关于该工艺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并不多,稳定性与可靠性方面研究更少.因此,以昆阳路越江及配套道路工程和S3公路新建工程为载体,在采用相同工艺、材料和配合比条件下,开展该技术工艺固化稳定性和可靠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就地浅层加固处理后,两个工程道路路基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而且最大沉降量、最大回弹量及回弹率等检测参数的数值大小与分布区间比较窄而稳定.
为了平衡透水混凝土应用于人行道所需的强度和海绵城市要求的透水性能,从试验配合比入手,对透水混凝土的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基于最优配合比,结合暴雨强度和透水模型等对预制装配式透水混凝土板用于人行道时的厚度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结合上海市的降雨强度,根据确定的人行道结构层厚度计算方法,得出装配式透水混凝土面板厚度的取值区间为13.11~21.3 cm;综合考虑强度等因素,推荐上海地区预制装配式透水混凝土板用于人行道时的厚度按15 cm设计.
首先使用X-ray CT扫描粗集料,在软件PFC3D中重建粗集料颗粒,按照集料级配设计随机生成各档集料,构建沥青砂浆相,同时结合空隙相的实际分布,在重力作用和伺服机制控制下生成沥青混合料虚拟试件;随后设置合适的接触模型以及微观参数,进行虚拟劈裂试验,对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使用虚拟劈裂试验来研究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是可行的;增大沥青砂浆间以及粗集料与沥青砂浆间的黏结强度可以提升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增大粗集料体积分数和空隙率会减弱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粗集料摩擦系数
对环保型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进行检测,通过配合比设计并验证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并对实体工程应用中的环保型沥青混合料排放出的沥青烟气进行检测.结果 表明,环保型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可以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能降低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肯尼亚KarimenuⅡ大坝土料场位于库区上游,料场土主要为高液限粉土,具高孔隙比、高含水量、塑性指数大,黏粒含量高等特点;土料最优含水率为平均值为48.5%,与天然含水率相近,最大干密度平均值为1.13 g/cm3,黏粒含量平均值46.7%.按设计要求0.96压实度配样后,土样具极微渗透性、中等压缩性.经碾压试验,库区土料可满足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土料的建议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含水率山0-5%~ω0范围,采用天然含水率压实度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南湾大道改造工程新建的拓宽道路路基下部分布有较厚的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土地层,设计采用了深孔大直径水泥土搅拌桩进行了加固处理.由于常规单轴搅拌桩机尺寸高大,无法满足既有高压线的限高、防倾覆安全施工要求,因此采用实施了接杆式水泥搅拌桩方案.通过改装常规搅拌桩机、分次接拆钻杆和接拆杆处设置搭接补强段等措施,使得接杆桩成桩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其成功的应用实践证明,在有限高、防倾覆等安全施工要求的区域,接杆桩不失为一种最佳的方案选择.
钢板梁桥翼缘板受剪力滞效应和局部稳定的影响,其纵向应力沿横向分布是不均匀的.结合工程实例,若按初等梁理论计算平均应力结果偏小,存在安全隐患;采用有限元法模拟计算,可以精确地求得沿横向任意处的弯曲应力及其沿横向的分布情况,但建模过程复杂、工作量大;参照现行规范采用有效分布宽度的方法简化计算,结果偏于保守,可作为工程设计的参考依据.
中低速磁浮列车是磁浮交通系统的关键装备,由于脱离了轮轨接触,其牵引方式也与传统列车差别巨大.以3节编组中低速磁浮列车为例,对该列车的运行阻力、牵引力、电制动力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列车的牵引和电制动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完成了列车的故障运行能力校核.
依托虹桥机场绕滑道系统安全改造项目,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掺量高模量剂对SMA-13和AC-20混合料动稳定度的影响,根据虹桥机场绕滑道现场条件和未来使用需求,比选并确定适用于新建绕滑道道面沥青面层的最优高模量剂与掺量.基于室内试验对沥青道面的混合料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用高性能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高温稳定性、耐疲劳性能、抗水损害性能,能有效满足绕滑道道面运营使用需求.最后结合工程实际施工效果进行评价.
为了保证安全和满足使用要求,地铁工程对沉降、变形要求非常严格,新建市政地道下穿地铁高架区间必须考虑基坑开挖的影响,进而制定相应的监测和保护措施.以青岛风河快速路地道下穿青岛地铁13号线高架区间为案例,分析了基坑开挖对高架结构的影响分析,为青岛地区上土下岩地质条件下的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