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安全隐患的防范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用药差错,减少药源性疾病,提高药物疗效,使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早日康复。方法:对当前护士在临床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做认真的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护士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责任心,规章制度的落实,健康教育等因素是临床用药安全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保证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 护理 临床用药 隐患对策
  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关键。
  常见临床用药安全隐患分析
  药品及患者因素:①品种多,容易混淆。②药品质量问题:许多药物存在较明显不良反应,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或严重后果。③患者个体差异。④缺乏健康知识教育。
  药品管理不规范:①药品未按要求储存保管:需避光的药品打开包装后裸露存放,导致药品变色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取用后未及时放回冰箱,其他需特殊保存的药品会受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的影响,不按要求储存就会缩短有效期,使药品效价降低,影响疗效。②药品未分类摆放:不同规格的同一种药品混装,易造成药品混用,导致护士因取药不准确而延误抢救,可能造成差错或事故的发生。③过期或变质失效药品未及时处理:误用过期或变质的药品出现不良反应,或对患者的抢救治疗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
  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中的问题:①医嘱处理错误。②配制药物:配制药物可能会出现操作环境不合格,加药时没有严格三查七对,造成加药错误;使用一个注射器加多种药物,引起药物间反应;加药时为了追求速度未等药液完全溶解,造成药物浪费和给药量不足,影响治疗;溶解药物时间过早,未做到现用现配,导致药物效价降低,影响疗效。③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给患者输错药或换错药;输液速度过快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或输液速度过慢影响药物疗效;巡视病房不及时,不能及时更换药液或拔点滴,引起患者恐慌;对病人宣传教育不到位,致使患者自行调节滴数或拔点滴;更换药液时不注意用药的先后次序,或特殊用药没有用生理盐水冲管,引起药物相互反应;不能及时发现药物皮下渗出,引起穿刺部位水肿或组织坏死。④药物配伍:现有配伍禁忌表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临床用药安全隐患对策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思想教育:①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护士在原有药物知识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的药物知识及有关新药名称、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配伍关系等知识,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②培养护理人员良好职业道德:护理工作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提升护士各方面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等。工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减少医疗安全隐患。
  重视健康教育:①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重视药物的心理效应:和蔼可亲的态度,能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其信任和支持,提高患者对用药知识的知晓率,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做好各项治疗,使药物尽早发挥疗效。②注重宣教的随时性:将健康教育贯穿于用药的全过程,用药前,要耐心的查询过敏史;用药时,介绍药名、用法,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叮嘱患者感到异常时及时告知护士,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后要及时了解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加强药品管理:①加强硬件设施改善病区环境和条件:合理安装空调、冰箱、温箱等设备,满足药品保存的温度与湿度要求。合理选择病区药柜的存放位置,不要将药柜放置在阳光能照射到的窗边或暖气旁,避免药品长期在阳光照射下或在较高温度的环境下存放而影响药效。②开展规范化药品管理知识培训:根据病区用药特点制定相关操作规程,使病区小药柜或领回的药品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做到每日检查,定时清点,及时了解药品信息及动态,学习相关管理经验,保证本病区用药安全。③病区药品要分类摆放: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摆放;不同品种的药品不能混放在同一包装盒内;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并有醒目的标识;要做到病区药品效期的摆放符合近期先用的原则;避免长期未使用的基数药过期,定期与药房协商及时更换新药,以确保药品在效期内使用。④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要求存放药品的贮存条件存放: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避光。需要避光保存的药品严格采取避光措施,尽量使用原包装盒或使用深色遮光纸遮光。护士应及时正确掌握药品贮藏条件,严格按要求存放药品。
  严格执行临床用药制度:①合理安排护理人员: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认真、具有护士职业资格的护士担任办公护士,正确处理医嘱,严把用药第一关。②严格执行用药原则:按医嘱给药,除急救外,不执行口头医嘱,在执行口头医嘱时须复述一遍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如不能绝对确定口头医嘱时不给病人用药。③严格操作规程:操作前洗手,戴口罩,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抗生素应询问有无过敏史,注意给药间隔时间。输液时加强巡视,按医嘱调节滴速,防渗漏。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④科学合理配药:做到合理配药,避免浪费和减少不良反应,严格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合理使用注射器,避免出现结晶;正确选择溶媒及温度,经临床验证,当溶媒温度在18℃~25℃时溶解粉剂不易形成沉淀、结晶,而加温过高易使药效降低;配药时应现用现配,否则会使药物效价降低及变质沉淀。
  加强药品监管:①完善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常规备用药品要定期清查,及时更换,严格交接班:毒麻药品、急救药品、贵重药品等由专人加锁保管,严格交接班;需冷藏的如生物制剂等按需冷藏,需避光的要避光保存;备用药品要摆放合理,容易混淆的药品分开放置,以防混淆。②建立临床用药监管的长效机制:药物从配备到临床应用这一过程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如何确保用药安全,保证有效药疗,是提高临床护理水平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诊治措施,提高诊疗水平.方法:收治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56例,回顾性总结分析临床资料.结果:56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好转、治愈48例(85
颊瘘是由急性智齿冠周炎未经积极治疗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18—30岁年轻人,80岁以上老年人较少见。对本病例采取积极的病因治疗,彻底的瘘管刮治取得了满意效果。
诺氟沙星(NFLX)是1979年合成第一个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口服吸收快、抗菌谱广、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而被临床上广泛使用,但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本文收集了近20年来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