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学校所谓的“问题学生”问题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soft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学生”不是学业成绩达不到培养标准,就是行为偏离社会的道德标准,如果兼有上述两项问题,就是“双差生”。心智与环境因素是造就“问题学生”的关键。针对“问题学生”,一是不能勉为其难地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要量材引导,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二是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思想颓废叛逆,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快乐的成长;三是不能对学生厌恶鄙弃,要适时引导,让学生体验到成才的希望。在社会与个体的双向得以“认同”的基础上,正视“问题学生”的劣势与优势,制定职业规划。从职业规划的角度面对“问题学生”,为社会造就有用人才,维护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职业教育 “问题学生” 心智 环境 社会与个体 职业规划
  一、职业教育的目标
  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其成为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方面,职业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业技能的突出作用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因此,“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必要的,具有时代适应性。但是,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能力教育,它还必须“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关怀和尊重,着力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在职业教育中,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二者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因而构成职业教育的统一的培养目标。
  二、认识所谓的“问题学生”
  一般来讲,所谓的“问题学生”不是学业成绩达不到培养标准,就是行为偏离社会的道德标准,如果兼有上述两项问题,就是“双差生”。
  (一)心智造就“问题学生”
  1.智力的问题
  智力的差异都是相对的,基于这个基础所有人都应接受与其智力相吻合的教育并能达到相应的培养目标。在教育中考试是必然存在的,而如果学生无法面对具有选拔作用的考试,智力问题学生也就出现了。那么考试的作用究竟是什么?考试不是要让学生比出一个高低、优劣,从本质上讲考试不具备培养与淘汰的功能。考试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发展寻找一条与其智力、体力相吻合的个人发展规划与途径。智力问题学生实际上是教育者对学生其实施无法达成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只要在学生智力能及的范畴内,智力就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实施有效的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的一部分。
  2.心理的问题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处在生理发育相对于心理发育更加完善的时期。这部分学生既具有趋同的心理,也具有叛逆的心理。叛逆心理的存在是正常的,关键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体现趋同心理对学生自身存在的积极意义。一旦学生的存在被忽略,那么叛逆也就自然而然了。教育中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成长的关怀,是职业教育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3.兴趣的问题
  常常讲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兴趣是可以强加在任何人身上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培养成具有某一特定兴趣的人。兴趣的培养是生理、心理、环境与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兴趣差异可以反映在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上的不同。但是面对所有学生,职业教育的教学标准的大一统、教学过程的大一统、学习评价的大一统,兴趣服从教育教学成为中国教育的普遍现象。职业学校中相当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并不是对本专业相当了解的,其选择专业的依据往往是家长、同学、教师引导的结果。如果不能允许某些学生进行专业调整,简单地要求学生培养兴趣,是不行的。让学生厌烦的专业造就了“问题学生”。
  4.如何面对心智问题
  在职业教育中,相当部分的家长、教师都会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是考试失利的学生,讲得直接一点就是“问题学生”。就是职业学校的学生自己多多少少也以为自己实在是“差”。
  职业教育是培养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要着力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对于由于心智原因造成的“问题学生”问题,首先要强调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其次是关注这批学生的智力。在实施知识与能力教育的同时,还有一项比之更为艰巨的教育工作就是价值观的教育——人的平等意识、劳动的价值意识、社会的公平意识。
  在职业教育中,特别不能忽视学生兴趣的差异。要允许学生在基础课程完成之后,能够选择、调整专业,这是避免兴趣导致问题学生出现的一种方法。提倡个性化教育,在相当层度上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在优势,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没有“问题学生”的教育才是公平教育。
  (二)环境造就行为“问题学生”
  1.行为“问题学生”
  职业学校学生的生长环境往往具有特殊性。一是条件的优越。条件优越不是简单物质生活的高标准,而是基于在生活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形成的思想层面上的“孤傲”,即所谓的“目中无人”;二是条件的恶劣。条件的恶劣也不是简单物质条件的贫乏,而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自卑”心理,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会将“自卑”表现成“自傲”,通过不正当的行为满足精神上“自慰”。
  在基础教育看来,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是“问题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学校与教师依然普遍持有这种观点,至少在潜意识中是这样的。在家庭中,职业学校的学生未能完成家长们的升学目标,也被认为是“问题学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从童年时代被家庭褒奖的“聪敏孩子”一下子贬为不求上进的“坏小孩”“笨小孩”。
  2.如何面对行为“问题学生”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同步对学生加强专业教学与人文教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营造教学的环境、选择教学的环境、利用教学的环境,提升教学效果,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在生活中教师要营造一个舒心的文化环境、理想的自立空间、公正的激励机制,使学生在人文的关怀中,学会沟通、学会付出、学会接纳,总而言之学会生活。
  3.普遍存在的“双差生”   在上述几种“问题学生”形成过程的讨论中,当心智、兴趣和环境几个方面原因交织在一起时,具有了交集,就会形成“双问题学生”。所谓的“双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他们常被视为“异类”,从而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极大压抑。一方面他们试图在家庭与学校中成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正面的“焦点”还是反面的“焦点”。另一方面,一旦当学生成为负面关注“焦点”时,家庭、学校对学生的压力就显得至关重要,这种对学生成长的反向压力,势必让学生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三、“问题学生”的成才之路
  造成问题学生的关键因素除了心智原因就是环境因素。针对问题学生,一是不能勉为其难地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要量材引导,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二是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思想颓废叛逆,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快乐的成长;三是不能对学生厌恶鄙弃,要适时引导,让学生体验到成才的希望。当学习有了乐趣,当成长有了快乐,当成才有了希望,那么“问题学生”就会有如何成才的渴望。为这批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是促成“问题学生”成长的必须。
  (一)社会与个体的双向“认同”
  在制定职业规划之前的首要工作是要让学生拟定的发展预测与社会的需求保持一致,即社会与个体的双向“认同”。如何达成“认可”的关键因素是学生。“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就是其行为习惯、技能水平、知识基础和社会的普遍认识和基本要求发生冲突,因此制定职业规划的前提必须就是让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同。这种认可是双向的,即学生认同社会的需求,社会认同学生的能力。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在学校中就事论事的教条式地要求学生的改变,而是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领悟社会的需求,在实践活动中让社会了解学生。
  (二)“问题学生”与“一般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过程的差异
  在社会与学生双向“认同”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相对一般学生而言,“问题学生”制定职业规划一般容易出现以下的难点:一是内涵跨度问题;二是着力点问题;三是测控问题。
  职业规划的跨度问题。问题学生职业规划的基点一般比较低,但其目标却与一般同学无异(除了智力因素造成的问题外),这就势必形成这部分学生职业规划的内涵跨度比加大。职业规划的内涵跨度越大,规划的操作性相对就比较难。
  职业规划的着力点问题。一般学生职业规划制定的着力点往往在学校学习与就业需求之间,即学习成果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合上。“问题学生”的着力点就至少有两个,一是在学校学习中的基础学习、文化学习与专业学习之间的结合,第二才是学校学习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结合。着力点越多,施力就会分散,难度也就越大。
  职业规划的测控。测控既包括着力过程的测控,又包括学习量的测控。一般情况下教学标准中知识的总量及分配、技能的等级要求等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所以对“问题学生”来讲,一般性的测控往往不能全面反映他们职业成长的过程,测控的增加以及测控范围的扩大是必然的。
  (三)“问题学生”职业规划的制定
  鉴于“问题学生”制定职业规划跨度比较大的特点,其职业规划的制定要体现阶段性,即弥补和一般同学差距的“弥补阶段”,和一般同学发展过程一致的协调 “职业协调阶段”,从学校到社会的“职业发展阶段”。
  从职业规划的过程可见,一般学生需要迈过的坎比较少且相对简单,而“问题学生”不仅坎多且重重叠叠,此刻就更需要引导。“问题学生”职业规划制定必须正视劣势与优势。正视“劣势”不是写检查,而是关注职业发展过程中自身(不一定是主观)因素可能造成的不利状况;正视“优势”不是写未来,而是关注职业发展过程中各种(不一定都是客观)因素可能产生的有利条件。
  没有问题就不需要教育,“问题学生”客观存在,而这正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巨大作用。从职业规划的角度面对“问题学生”,是为社会造就有用人才、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其他文献
2015年“六一”儿童节,习总书记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并强调“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就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人
期刊
作为济南市一所外来务工定点小学,我校的队员们80%来自祖国各地,泉城济南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也是哺育他们成长的地方.为了帮助队员们了解泉城,热爱家乡,和爸爸妈妈们共同参
期刊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剧烈瘙痒和反复湿疹样病变。随着全球AD发病率的上升,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也随之增多。其中,AD并发的视网膜脱离(RD)与外伤导致的RD
我们“七色花中队”有一个“小喇叭”微播报宣传平台,深受队员们欢迎.说起它的作用,队员们可是赞不绝口呢!rn我们中队队员来自祖国各地,年纪虽小,但对新鲜事物却充满好奇.201
期刊
少先队实践活动是一个生活的课堂,不仅让队员亲近自然、舒缓身心,更可以寓教于乐、乐中施教.少先队实践活动特别关注队员在活动中的体验、实践,如能巧妙整合多方资源,活动效
期刊
期刊
笔者从一个历史教师如何开展历史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简述阅读《心之力》之收获,期望能对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效率有所帮助。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适用于评价中国大、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该标准从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3方面,分性别、年级设
目的:观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的超广角眼底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