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5椎体贯通伤致Brown-Sequard综合征一例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yiti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40岁,因操作机械时不慎被6 mm粗的钢棒刺中颈右侧,当即晕倒在地,片刻后清醒,伤后2 h急诊入院.检查:颈中部右侧可见一长约6~7 mm皮肤刺伤,局部红肿、压痛,声音无嘶哑,吞咽时颈部疼痛加重,损伤侧C5平面以下,同侧肢体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大、小便功能障碍.X线片示:C5椎体平面软组织影厚度增加,未见明显骨折与移位.CT示:C5椎体下部偏右侧从前向后贯通伤,椎体缺损的通道粗7 mm,且伴有椎体后缘骨折块突入椎管(图1)。

其他文献
有“DNA之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5月31日获赠一张特殊的DVD光盘,里面装有他本人的完整基因组图谱数据,这是世界上第一份“个人版”基因组图谱。
期刊
由于骨小梁金属假体的出现,使得大、小结节等骨质、甚至软组织都有可能直接与假体上的骨小梁金属愈合在一起,从而解决了肩关节置换术后最大的问题-大结节不愈合,而其手术过程也与常规手术并无太大差异,以下做一简单介绍。
期刊
目的 评价后交叉韧带保留(PCR)型和后稳定(PS)型全膝关节置换(TKA)的早期临床疗效,探讨两种不同假体置换术的临床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2000年4月~2005年10月139例(166膝)初次行TKA的患者资料,比较PCR型(PCR组)58例(69膝)和PS型(PS组)81例(97膝)的早期疗效,结合文献分析两种不同假体的优缺点及相关技术问题.结果 术后随访1年,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PCR组为9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下肢严重开放性损伤的保肢治疗,对骨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期刊
患者 女性,18岁,因右踝关节扭伤术后7 d来我院就诊.追问受伤史右踝关节内翻位损伤.右踝内侧有一长约5 cm的手术伤口,踝内外侧轻度肿胀.术前X线片示右内踝斜行骨折,胫骨前结节撕脱骨折;术后X线片示右内踝骨折用1枚踝螺钉和1枚克氏针固定,对位好,下胫腓联合轻度分离(图1)。
期刊
目的 测量国人胫骨近端形态学指标的数据,为手术确定具有临床意义的观测指标,以及为进一步研制符合中国人胫骨近端解剖形态的内固定物提供依据.方法 上海或华东地区的成年健康人及骨关节炎患者共112人(158膝),年龄20~88岁,平均56岁.其中健康人80膝,骨关节炎患者78膝.受试者拍摄下肢站立位全长X线片,并按要求测量髋-膝-踝角(HKA)、胫股角(FTA)和胫骨平台内翻角(TP-TSA),再分别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专家讲师团学术讲座于2007年1月27日首次在东莞厚街成功举办.东莞市近百名骨科医生参加了活动.此次活动是《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年度的重点工作之一,旨在利用杂志编委会人才资源优势,进行学术扶持、技术支援.密切联系全国的骨科同行,共同进行学术建设,扩大交流与互动。
期刊
目的 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 自1998年6月~2005年6月收治9例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骨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患者,患者均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柱和后壁骨折3例,横行骨折1例,后柱骨折2例,双柱骨折3例.骨折至关节置换术间隔12~92个月,平均31个月.骨不连2例,骨折畸形愈合5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完全取出内
随着社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迅速上升,临床髋部骨折脱位患者也明显增加,和以往相比其创伤的程度更严重、伤情更复杂,并且多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原因进行探讨。
期刊
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是膝关节周围创伤后的常见并发症.各种原因导致的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小于60°~70°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考虑手术治疗.膝关节松解手术方法有Thompson术式与Judet术式及其改良方法等,手术并发症如术中骨折、皮肤坏死、伸膝力弱、术后粘连再发等是治疗的难点.本文总结我院2002年至2006年行切开松解手术治疗的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患者,对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