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间观念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如何将时间观念的培养较好地融入高职英语教育在目前还缺乏研究。本文从形成性评价的角度出发,根据21天习惯法则,结合任务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模式,探索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增强时间观念。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时间观念;21天习惯法则;合作学习任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111-01
一、高职毕业生的时间观念现状分析
职业素养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展现出的个人综合品质,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有较好的职业技能也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然而在企业中针对我院毕业生进行“新入职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满意度调查”后发现,新入职高职毕业生的时间观念较差,具体表现为文件制作中疏于日期及时间填写、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等方面。
二、将时间观念培养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21天习惯法则
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就是要培养一个时刻关注时间的良好习惯。在习惯养成方面,著名的21天习惯法则告诉我们,通过1-7天的刻意而又不自然的重复,可以让人努力顺从一个新的习惯;通过7-21天的刻意而又自然的重复,可以让人逐渐认同一个新的习惯;而通过21-90天的不经意而又自然的重复,可以让新习惯变成一个稳定的习惯。因此,在一个学期的英语学习中,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关注时间记录时间,就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时间观念、养成注重关注时间的好习惯。
(二)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创设虚拟工作情境,让学生通过完成各种教学任务来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在创设任务时,以学生为主体,从趣味性、多样性及递进性三个角度出发,针对不同阶段分别创设基于职场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在虚拟职场环境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来潜移默化地增强职业素养。
(三)形成性评价
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项学习活动中都应得到科学有效监督,因此形成性评价方法就成为培养并考核学生时间观念的最好选择。结合不同的学习任务,形成性评价方法可以实时地动态地记录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具体表现,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形成持续性的激励,最终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四)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之间互助合作,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努力,并结合小组成绩及个人表现而予以综合评价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要合理分组,并合理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借助团队力量有效提升个人职业能力与素养,而学员之间则通力合作为了团队荣誉而积极努力。
三、时间观念培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及效果
(一)通过书面作业强化日常时间意识
强化时间观念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关注时间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在日常作业中给学生布置“每日抄写”作业。学生在作业开始必须写上当天的日期、星期几、作业的起始时间及结束时间。为了保证实施,教师将学生分组,并由学生选定组长,然后教师指派组长在交作业之间必须检查组员作业本上的时间标注情况。
在实施初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日期的书写方式不对,日期和星期几不符,补作业导致的日期不真实,时间起始和结束时间不真实,日期重复,甚至于出现4月31日这样的错误。
在学期的前2个星期,教师每次课都收作业并检查时间的标注情况;在中期,要每周检查作业中的时间标注情况;在后期,每两周要进行一次检查。每次检查过后,教师要结合时间的标注情况对作业以百分制进行评价。在初期每缺少一项扣5分,在中期每缺少一项扣10分,在后期每缺少一项扣15分,学生的最终成绩根据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按5:5的比例综合计算。检查结果及时反映到过程考核表上并予以实时公布,以督促学生督促自己并帮助组员及时改正错误。
在实施中,绝大部分学生在21天之内都能形成深深的时间观念,并能在接下来的一学年中保持这种在作业中真实记录时间的良好习惯,而且这种习惯还能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其它作业中。
(二)通过单项任务强化时间截止意识
真实工作场景中的任务往往都有时效性,员工需要在一定时间之间完成任务,否则就会拖延工作进度甚至导致工作任务失败,相应地也会影响个人业绩及工资奖励。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不断设置类似的学习任务,分别以延期降分和拖延即零分两种方式来强化学生在任务实施中的时间截止意识。
以口语对话为从例,实施“拖延即零分”策略。在口语训练课上,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2人或多人情境对话。在开始阶段,对话内容较短,一般以2人为单位,随着学习的深入,对话内容逐渐增多,对话人数也变为3人或4人。对话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或者在当天以视频的形式提交作业,否则即视为任务失败,成绩为零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课上的对话演练积极性大为提高,基至经常出现下课后依然有学生排队等候演练对话的场面。同时,学生的记忆效果也明显增强。在学期开始,学生可以从事100字左右的英语对话,在学期末往往能够从事200字左右的英语对话。
四、结束语
职场时间观念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素质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职场的时间观念,养成关注时间的良好工作习惯,并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
(作者单位: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杜晓惠,郭志磊,罗明洁.“21天计划”在大学养成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3(9).
[2]吕游.合作学习背影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35).
[3]杨登攀,周夏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7).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时间观念;21天习惯法则;合作学习任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111-01
一、高职毕业生的时间观念现状分析
职业素养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展现出的个人综合品质,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有较好的职业技能也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然而在企业中针对我院毕业生进行“新入职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满意度调查”后发现,新入职高职毕业生的时间观念较差,具体表现为文件制作中疏于日期及时间填写、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等方面。
二、将时间观念培养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21天习惯法则
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就是要培养一个时刻关注时间的良好习惯。在习惯养成方面,著名的21天习惯法则告诉我们,通过1-7天的刻意而又不自然的重复,可以让人努力顺从一个新的习惯;通过7-21天的刻意而又自然的重复,可以让人逐渐认同一个新的习惯;而通过21-90天的不经意而又自然的重复,可以让新习惯变成一个稳定的习惯。因此,在一个学期的英语学习中,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关注时间记录时间,就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时间观念、养成注重关注时间的好习惯。
(二)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创设虚拟工作情境,让学生通过完成各种教学任务来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在创设任务时,以学生为主体,从趣味性、多样性及递进性三个角度出发,针对不同阶段分别创设基于职场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在虚拟职场环境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来潜移默化地增强职业素养。
(三)形成性评价
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项学习活动中都应得到科学有效监督,因此形成性评价方法就成为培养并考核学生时间观念的最好选择。结合不同的学习任务,形成性评价方法可以实时地动态地记录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具体表现,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形成持续性的激励,最终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四)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之间互助合作,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努力,并结合小组成绩及个人表现而予以综合评价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要合理分组,并合理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借助团队力量有效提升个人职业能力与素养,而学员之间则通力合作为了团队荣誉而积极努力。
三、时间观念培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及效果
(一)通过书面作业强化日常时间意识
强化时间观念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关注时间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在日常作业中给学生布置“每日抄写”作业。学生在作业开始必须写上当天的日期、星期几、作业的起始时间及结束时间。为了保证实施,教师将学生分组,并由学生选定组长,然后教师指派组长在交作业之间必须检查组员作业本上的时间标注情况。
在实施初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日期的书写方式不对,日期和星期几不符,补作业导致的日期不真实,时间起始和结束时间不真实,日期重复,甚至于出现4月31日这样的错误。
在学期的前2个星期,教师每次课都收作业并检查时间的标注情况;在中期,要每周检查作业中的时间标注情况;在后期,每两周要进行一次检查。每次检查过后,教师要结合时间的标注情况对作业以百分制进行评价。在初期每缺少一项扣5分,在中期每缺少一项扣10分,在后期每缺少一项扣15分,学生的最终成绩根据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按5:5的比例综合计算。检查结果及时反映到过程考核表上并予以实时公布,以督促学生督促自己并帮助组员及时改正错误。
在实施中,绝大部分学生在21天之内都能形成深深的时间观念,并能在接下来的一学年中保持这种在作业中真实记录时间的良好习惯,而且这种习惯还能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其它作业中。
(二)通过单项任务强化时间截止意识
真实工作场景中的任务往往都有时效性,员工需要在一定时间之间完成任务,否则就会拖延工作进度甚至导致工作任务失败,相应地也会影响个人业绩及工资奖励。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不断设置类似的学习任务,分别以延期降分和拖延即零分两种方式来强化学生在任务实施中的时间截止意识。
以口语对话为从例,实施“拖延即零分”策略。在口语训练课上,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2人或多人情境对话。在开始阶段,对话内容较短,一般以2人为单位,随着学习的深入,对话内容逐渐增多,对话人数也变为3人或4人。对话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或者在当天以视频的形式提交作业,否则即视为任务失败,成绩为零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课上的对话演练积极性大为提高,基至经常出现下课后依然有学生排队等候演练对话的场面。同时,学生的记忆效果也明显增强。在学期开始,学生可以从事100字左右的英语对话,在学期末往往能够从事200字左右的英语对话。
四、结束语
职场时间观念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素质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职场的时间观念,养成关注时间的良好工作习惯,并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
(作者单位: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杜晓惠,郭志磊,罗明洁.“21天计划”在大学养成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3(9).
[2]吕游.合作学习背影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35).
[3]杨登攀,周夏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7).